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物膜防止神经粘连的作用并与静脉、己丁糖、强的松龙以及单纯缝合进行对比,探索促进神经再生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04/07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强的松龙组、静脉组及单纯缝合组,每组12只。①模型制作:采用250g/L乌拉坦静脉麻醉,显露兔的双侧坐骨神经,并在胫骨外髁上方1cm处切断胫神经,双侧作同样处理。在手术显微镜下,将胫神经端端吻合,并将吻合口周围肌肉作适当损伤以形成瘢痕。②分组处理:生物膜组:生物膜片包裹神经吻合口,并将两端缝合成管状,生物膜管两端各与神经外膜固定1针。己丁糖组:在吻合口周围涂抹0.5mL己丁糖。强的松龙组:在吻合口周围注射0.5mL强的松龙。静脉组:取一段兔颈外静脉,长约2cm,分为两段,分别套在双侧胫神经上,两端各固定1针。单纯缝合组:直接吻合后放入肌间隙,吻合口不作特殊处理。③指标测试:于术后2,4,10和16周用肉眼观察足底溃疡及愈合情况,神经吻合口的粘连程度;取各时间段神经吻合口上下5mm神经,光镜观察再生神经通过吻合口情况及结缔组织增生情况;取吻合口近远端各2mm长神经,用伪彩色图像分析行轴突数目分析;对16周组,用诱发电位仪检测其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每组12只新西兰白兔均纳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单纯缝合组修复段神经2周时为瘢痕组织包裹压迫固定,4和10周时粘连加重,神经无活动度。静脉包裹组修复段神经2周时与周围界限清楚,4,10和16周时与周围粘连固定,无活动度。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及强的松龙组各时间段神经活动不受限。②组织学检查: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和强的松龙组再生纤维通过吻合口较直,神经内无明显结缔组织增生。单纯缝合组神经外膜较厚,吻合口处结缔组织增生明显,神经再生纤维通过障碍。静脉包裹组神经外膜与分界短期内基本清楚,但长期组有静脉壁坏死的表现,吻合口周围有较多结缔组织增生。③电生理检测结果:静脉组及单纯缝合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的恢复程度低于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和强的松龙组(P<0.01);诱发电位波幅恢复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④轴突图像分析结果:术后16周,单纯缝合组及静脉组与其他3组比较有髓纤维再生率明显较低(P<0.01)。⑤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6周时吻合口远端单纯缝合组有髓纤维髓鞘较薄,轴突直径较细,但各组神经远端轴突及髓鞘均较成熟,可见大量再生无髓纤维。结论:术中使用生物膜、己丁糖、强的松龙处理神经吻合口,能有效地防止周围神经粘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周围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微创关节清理术治疗骨性关节炎术前与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0个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关节镜检查,并行关节镜下进行滑膜清理、清理剥脱的软骨碎片、修整破损的半月板游离缘、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结果关节镜下发现,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滑膜组织增生、肥厚、水肿;负荷区关节软骨退变;半月板游离缘退变性破裂。关节镜下进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以及关节清理术,术后膝关节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结论关节镜下微创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往往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并可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皮质下胫腓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三皮质下胫腓螺钉治疗的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往期采用拉力螺钉治疗的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手术耗费时间、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踝关节残留疼痛.并根据手术后半年随访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踝关节残留疼痛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组的手术总优良率高达93.9%,对照组手术总优良率8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皮质下胫腓螺钉与拉力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拉力螺钉相对皮质骨螺钉更容易产生踝关节的残留疼痛,皮质骨螺钉在临床上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与注射玻璃酸钠保守治疗伴有半月板损伤早期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85例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其中78膝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8例行关节镜手术(关节镜组),40例行玻璃酸钠注射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末次随访时,Tegner评分玻璃酸钠注射组为(3.5±0.7),关节镜清理组为(5.1±1.4);Lysholm评分玻璃酸钠注射组为(48.3±16.5),关节镜清理组为(84.9±13.6),关节镜清理组与玻璃酸钠注射组经治疗后Tegner及Lysholm评分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根据随访结果,关节镜治疗与注射玻璃酸钠保守治疗伴有半月板损伤早期骨关节炎均可获得疗效,关节镜组缓解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手掌切割伤的特点及相应处理方法。方法 5例手掌切断伤患儿,分别有食、中、环指屈肌腱断裂,多合并正中神经损伤。2例急诊病例I修复所有损伤组织,3例晚期病例修复神经和/或屈指肌腱。结果 4例随访2个月-3年,手指保护性感觉均恢复,总主动活动度(TAM)平均达90.0%,1例拇外展丧失。结论 儿童手掌切割伤致尿指肌腱断裂时,多合并正中神经损伤。急诊处理应力争全部修复损伤组织。Ⅱ期手术宜尽早进行,修复方案依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物膜防止神经粘连的作用并与静脉、己丁糖、强的松龙以及单纯缝合进行对比,探索促进神经再生的方法。方法:实验于2002-04/07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强的松龙组、静脉组及单纯缝合组,每组12只。①模型制作:采用250g/L乌拉坦静脉麻醉,显露兔的双侧坐骨神经,并在胫骨外髁上方1cm处切断胫神经,双侧作同样处理。在手术显微镜下,将胫神经端端吻合,并将吻合口周围肌肉作适当损伤以形成瘢痕。②分组处理:生物膜组:生物膜片包裹神经吻合口,并将两端缝合成管状,生物膜管两端各与神经外膜固定1针。己丁糖组:在吻合口周围涂抹0.5mL己丁糖。强的松龙组:在吻合口周围注射0.5mL强的松龙。静脉组:取一段兔颈外静脉,长约2cm,分为两段,分别套在双侧胫神经上,两端各固定1针。单纯缝合组:直接吻合后放人肌间隙,吻合口不作特殊处理。③指标测试:于术后2,4,10和16周用肉眼观察足底溃疡及愈合情况,神经吻合口的粘连程度;取各时间段神经吻合口上下5mm神经,光镜观察再生神经通过吻合口情况及结缔组织增生情况;取吻合口近远端各2mm长神经,用伪彩色图像分析行轴突数目分析;对16周组,用诱发电位仪检测其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特征。结果:每组12只新西兰白兔均纳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单纯缝合组修复段神经2周时为瘢痕组织包裹压迫固定,4和10周时粘连加重,神经无活动度。静脉包裹组修复段神经2周时与周围界限清楚,4,10和16周时与周围粘连固定,无活动度。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及强的松龙组各时间段神经活动不受限。②组织学检查: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和强的松龙组再生纤维通过吻合口较直,神经内无明显结缔组织增生。单纯缝合组神经外膜较厚,吻合口处结缔组织增生明显,神经再生纤维通过障碍。静脉包裹组神经外膜与分界短期内基本清楚,但长期组有静脉壁坏死的表现,吻合口周围有较多结缔组织增生。③电生理检测结果:静脉组及单纯缝合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的恢复程度低于生物膜组、己丁糖组和强的松龙组(P〈0.01);诱发电位波幅恢复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④轴突图像分析结果:术后16周,单纯缝合组及静脉组与其他3组比较有髓纤维再生率明显较低(P〈0.01)。⑤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6周时吻合口远端单纯缝合组有髓纤维髓鞘较薄,轴突直径较细,但各组神经远端轴突及髓鞘均较成熟,可见大量再生无髓纤维。结论:术中使用生物膜、己丁糖、强的松龙处理神经吻合口,能有效地防止周围神经粘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周围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后踝骨折6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 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内外后侧联合入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复位及石膏固定,2组患者术后随访5~36个月,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完全负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均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记录.结果 2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1个月,骨折复位效果均满足以下标准: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踝关节负重面与小腿纵轴垂直;踝关节面平滑.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83.9%;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89.2%,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后踝骨折可显著改善临床效果,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康复时间,可获得满意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
己丁糖处理神经吻合口促进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神经离断伤经显微手术修复后,神经吻合口粘连常可阻碍神经再生。本研究利用己丁糖防止粘连的作用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探索促进神经再生的办法。方法:将48只兔随机分为4组:己丁糖组、强的松龙组、静脉包裹组及单纯缝合组。将兔的胫神经切断后吻合,吻合口分别用己丁糖、强的松龙处理、静脉包裹及不作处理。于术后2、4、10、16周行肉眼观察及光镜检查,第16周行电镜、电生理检查及作轴突图像分析。结果:己丁糖在瘢痕床上的使用可有效防止瘢痕对修复段神经的压迫、粘连和固定,强的松龙也有防止神经粘连的作用,二者优于静脉包裹和单纯缝合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术中使用己丁糖、强的松龙处理神经吻合口,能有效地防止周围神经粘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最大限度地恢复周围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新的方法。此文对术前与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方法对1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术后12例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 PFNA作为新型的髓内固定系统,更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减少手术创伤,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0.
俞广  王继芳  韩萌  王岩  王晋东  陈华  李永滨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02-103,106
目的:分析髋关节翻修手术时不同治疗方法和填充材料对髋臼骨缺损修复及疗效的差异。 方法:分析2002-03/2003-04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进行的髋臼骨缺损翻修病例18例20髋,男10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4.3岁。第1次翻修16例18髋,第2次翻修2例2髋。按美国骨科学会(AAOS)分类法:Ⅰ型:节段性骨缺损10例11髋;Ⅱ型:腔隙型骨缺损3例3髋;Ⅲ型:混合性缺损5例6髋。术中用多孔表面髋臼假体翻修9髋,钛网加异体颗粒骨植骨翻修11髋,所有患者均使用异体冷冻干燥颗粒骨移植,颗粒骨的直径为4~6mm。 结果:18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2个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异体颗粒骨均愈合良好。②X射线检查:假体包容满意,假体与骨床间无X射线透亮区,原骨缺损得以修复。③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15-43分提高到术后的62~89分。 结论:髋臼翻修中使用异体颗粒骨移植修复包容性骨缺损,或用打压植骨加钛网修复节段型缺损,为颗粒骨提供稳定的愈合条件。观察证明移植颗粒骨生长良好,钛网固定稳定,假体位置良好,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