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玲  任继风 《山东医药》2006,46(17):26-26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2 ml空针包装袋给2~5个月婴儿喂服糖丸,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应用:将一次性2 ml空针包装袋放入备用的容器中,应用时将外包装袋剪去启封口近端2/3,余下1/3放入一粒糖丸,用食指和拇指把糖丸挤压成粉状,用小勺舀取喂给婴儿.空针包装袋的优点为取材方便,可节约物资,避免浪费;其内面经过消毒灭菌处理,不会引起感染,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对策.方法 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12 h拔管,36例3 d拔管,52例3~5 d拔管,28例5 d 以上拔管.治愈40例,好转76例,死亡10例.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再出血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的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预防接种是控制乃至消除相关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健康教育是保证预防接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防接种两种注射进针角度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 800例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传统的斜刺法和直刺法接种,观察两组儿童疼痛及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直刺法总疼痛率为57.5%,局部反应发生率为8.2%,全身反应发生率为6.4%,而斜刺法分别为78.7%、23.0%、1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23-17.48,P〈0.05、0.01)。结论直刺法预防接种的效果优于斜刺法。  相似文献   
5.
疫苗接种是有计划地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1].当疫苗质量良好、保存和管理适当且注射安全时,疫苗接种是最有效最安全的健康干预措施之一[2].安全注射包括对受种者的安全、对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对环境与公众的安全,主要涉及注射环境、注射用具与药物、注射技术操作过程、注射后的用具处理等环节,没有遵循上述要求的注射均为不安全注射,在预防接种中如何避免不安全注射是我们经常讨论的问题;现针对我院接种门诊不安全因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探讨儿科专科护士培训方法与实践,培训方式为分阶段定目标培训,提高了儿科专科护士的人文素质和护理技能,保证了医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为了解吸附百白破三联制剂(DPT)和无细胞百白破三联制剂(DTAP)的接种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有计划地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计划免疫是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是一种方便、有效、经济的手段。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新的二类疫苗不断推出,价格较昂贵(百元甚至上千元),且少数儿童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引发纠纷,且纠纷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  相似文献   
9.
以往脑出血多采用保守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穿刺针穿刺血肿可代替开颅手术,并将引流管保留在血肿腔中,然后应用血肿液化技术将血肿液化成液体后经引流管排出颅外,达到治疗血肿目的。我们自1999年1月始采用微创清除术引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于下。1 临床资料 各种原因所致脑出血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最小的31例,最大的80岁,平均年龄55岁。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对策。方法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12h拔管,36例3d拔管,52例3~5d拔管,28例5d以上拔管。治愈40例,好转76例,死亡10例。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再出血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