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缺乏必要的存活信号而发生凋亡(apoptosis)几乎是所有体细胞的一个共同特征,但T细胞可以经受另种特殊的凋亡,即"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celldeath,AICD)"。本文在阐述AICD的发生机理及一般意义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其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乙型肝炎合理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促进HBV抗原的血清学转换,改善肝功能,缓解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减少或阻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但并非所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需抗病毒治疗,不同患者所适用的抗病毒方案及治疗终点也有差别。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抗病毒药物的滥用。  相似文献   
3.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路线图"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长伦  于乐成 《肝脏》2007,12(5):392-394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路线图概念的提出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以提前预测疗效、结局和减少耐药性发生的风险。应该通过更多的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补充和修改。但是必须指出,路线图的提出不能替代AASLD、APASL和中国治疗指南。这些指南或共识是预防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纲领,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内容涵盖病毒学、流行病学、预防、处理原则和药物的选择和运用。而路线图则是在核苷类抗HBV药物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策略,以监测和改进治疗结果。所以路线图是对指南或共识的一个补充,二者相互配合应用,有助于改进治疗效果。此外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后,病毒载量早期的降低与疗效、耐药性等的关系,已经在用HAART(抗艾滋病的综合疗法)治疗HIV感染和PegIFN加利巴韦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实践中加以证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病毒动力学的研究中,对此从理论上加以阐明。路线图是在总结抗病毒药(抗HIV、抗HCV和抗HBV)的大量临床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概念,以指导临床实践。路线图的概念适用于所有的核苷类抗HBV治疗。所以路线图的概念决不是某些个人或某些小组的创造发明,也不应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专利。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分析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型的变化,了解AsC患者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情况。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细胞受体(TCR)各BV家族CDR3区基因,利用谱型分析技术比较各家族CDR3长度分布,了解AsC 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情况。对单克隆或寡克隆性增生家族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进一步了解克隆增生T淋巴细胞的均一性。结果 4名正常人的TCR CDR3谱型均呈现正态分布,而9例AsC中均存在不同BV家族的T细胞克隆性增生,CDR3区直接测序结果证实增生的T细胞克隆具有不同长度和序列的氨基酸序列。结论AsC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克隆性增生,且增生的T淋巴细胞不具有均一性。  相似文献   
7.
王宇明  于乐成 《肝脏》2007,12(1):57-59
随着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有关慢性丙型性肝炎(CHC)或慢性乙型性肝炎(CHB)的诊治研究进展,国际学术界出现大量新概念/新词汇.因此,国际/国内有关指南常常予以专门解释,并经常增加和更新,以便在同一定义下进行学术交流[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华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LA-A11、A2、A24、A33等位基因的分布状况,并为筛选HBV特异性CTL新表位提供必要背景资料.方法 以267例CHB患者和300例健康献血员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外周血染色体基因组DNA,用PCR-SSP法进行HLA-A11、A2、A24、A33等位基因检测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CHB组HLA-A11、A2、A24、A33的基因频率分别为57%、41%、21%、7%,以HLA-A11最常见,较HLA-A2的基因频率高16%.健康对照组四种HLA-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7%、46%、24%、14%,HLA-A11较HLA-A2的频率高¨%.HLA-A33的频率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x2=7.556,P=0.006).CHB组HLA-A2/A11、A2/A24、A2/A33、A11/A24、A11/A33、A24/A33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7%、4%、1%、16%、4%、0.4%,健康人群则为18%、8%、4%、11%、5%、1%,各种基因组合的出现率在两组间近似.HBeAg( )与HBeAg(-)CHB组比较,HLA-A11(x2=3.324,P=0.072)、A2(x2=0.324,P=0.569)、A24(x2=0.308,P=0.579)、A33(x2=1.159,P=0.28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国华南地区CHB患者和健康人群的主要HLA-A等位基因均为HLA-A11、A2、A24及A33,以HLA-A11最为多见,提示鉴定HLA-A11限制性HBV特异性CTL新表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四种等位基因及其组合模式与CHB患者的HBeAg状态无明显相关,但与HBV感染的其他临床特点及抗病毒治疗应答之间的关系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HCV脱氧核酶在表达荧光素酶HepG2细胞中的活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 5′ 非编码区 ( 5′ Noncodingregion ,5′ NCR)靶向性脱氧核酶 (De oxyribozymes ,DRz)在靶基因调控性荧光素酶表达HepG2细胞中的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HCV 5′ NCR中符合 5′…Y↓R… 3′(Y =A/G ,R =U/C)特征的位点及 5′ NCR的二级结构选择靶位 ,采用 10 2 3DRz基序 ,设计并合成HCV靶向性脱氧核酶DRz 2 3 2、DRz 12 7、DRz 84、DRz1以及两端被硫代修饰的DRz(Phosphorothioatedeoxyribozymes ,TDRz)和活性中心区人工突变的硫代DRz(MutantphosphorothioateDRz ,MDRz)。直接将其加入体外培养的受HCV 5′ NCR调控的表达荧光素酶HepG2细胞 (HepG2 970 6细胞株 )中 ,或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靶细胞。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荧光素酶活性 ,计算抑制率。结果 转染终浓度为 0 5 μmol/L的药物 2 4h后 ,DRz 2 3 2 /TDRz 2 3 2、DRz 12 7/TDRz 12 7、DRz 84/TDRz 84和DRz1/TDRz1的抑制率分别约14 3 %/ 14 9%、5 3 2 %/ 5 0 6%、2 5 6%/ 2 3 8%和 44 7%/ 43 3 %,均高于对应的MRz ,其中DRz 12 7/TDRz 12 7与MRz 12 7( 4 1 2 %)相比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直接将TDRz 12 7或MRz 12 7加入细胞培养体系中被动作用 5h和 2 4h ,抑制率无明显差别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核酶用于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以HDV基因组核酶的假结样结构为基础,优化其茎IV区,改建基底物结合区,获得3种针对HCV RNA的HDV核酶RzC1、RzC2和RzC3。体外转录获取含HCV RNA5‘-非编码区(5‘-noncoding region,5‘-NCR)及部分C区在内的底物RNA(HCV RNA 5‘-NCR-C),并进行5‘端放射性标记。在pH7.5、37℃、Mg^2 20mmol/L和去离子甲酰胺2.5mol/L等条件下,将核酶和底物按摩尔比100:1混合,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剪切百分率。结论:RzC1、RzC2对底物的剪切百分率随时间延长而递增,90min分别达24.9%、20.3%;未观察到RzC3有剪切活性。结论:经过结构构优化的HDV基因组核酶在合适的位点能够剪切异源性RNA分子HCV R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