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旱孕期妇女对叶酸、出生缺陷认知度,促进早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重庆市主城区147名正常早孕期妇女进行调查,随机抽取96名参加血清叶酸值测定。结果参与调查的早孕期妇女,叶酸知晓率为88.4%;68人(46.3%)能够正确选择“叶酸的功能”选项;123人(83.7%)知道胚胎发育早期体内叶酸缺乏可能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21人(14.3%)选择会在孕期全程服用叶酸,有24人(16.3%)一直未服用。16人(10.0%)接触了射线、噪声、化学制剂等有害环境因素;9人(6.1%)在孕期服用了药物;9人(6.1%)在饮食或生活习惯上对胎儿发育不利。神经管畸形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59人(40.1%)清楚神经管畸形的类型包括无脑儿、脑积水和脊柱裂;74人(52.1%)认为怀孕时体内缺乏叶酸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可能原因。96名参加血清叶酸值测定结果显示,无叶酸缺乏者,其统计均值为(26.34±9.81)ng/mL。结论早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α亚基(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 alpha subunit, HADHA)对人绒毛膜滋养细胞HTR-8/SVneo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ADHA在6~8周正常早孕绒毛及复发性自然流产绒毛样本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慢病毒系统构建HADHA过表达及敲低稳转HTR-8/SVneo细胞系,并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ranswell、细胞划痕实验评价HADHA对HTR-8/SVneo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HADHA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及信号通路;加入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抑制剂明确HADHA调节HTR-8/SVneo细胞迁移侵袭的具体分子机制。  结果  HADHA在复发性自然流产样本的绒毛外滋养层(extravillous trophoblast, EVT)中较正常对照组中高表达。过表达HADHA的HTR-8/SVneo细胞中迁移侵袭相关基因HLA-G、MMP2、MMP9、NCAD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且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P<0.05);敲低HADHA后,基因HLA-G、MMP2、MMP9、NCAD的表达水平增高(P<0.01,P<0.05),且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5)。此外,过表达HADHA后p-PI3K、p-AKT水平降低(P<0.05),PI3K/AKT信号通路被抑制;敲低HADHA后PI3K/AKT信号通路被激活。在HADHA敲低稳转细胞系中加入AKT抑制剂MK-2206后,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较对照敲低组减弱(P<0.01,P<0.05)。  结论  HADHA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HTR-8/SVneo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主城区早孕期妇女叶酸与出生缺陷预防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早孕期妇女对叶酸、出生缺陷认知度,促进早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对重庆市主城区147名正常早孕期妇女进行调查,随机抽取96名参加血清叶酸值测定.结果 参与调查的早孕期妇女,叶酸知晓率为88.4%;68人(46.3%)能够正确选择"叶酸的功能"选项;123人(83.7%)知道胚胎发育早期体内叶酸缺乏可能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21人(14.3%)选择会在孕期全程服用叶酸,有24人(16.3%)一直未服用.16人(10.0%)接触了射线、噪声、化学制剂等有害环境因素; 9人(6.1%)在孕期服用了药物;9人(6.1%)在饮食或生活习惯上对胎儿发育不利.神经管畸形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59人(40.1%)清楚神经管畸形的类型包括无脑儿、脑积水和脊柱裂;74人(52.1%)认为怀孕时体内缺乏叶酸是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可能原因.96名参加血清叶酸值测定结果显示,无叶酸缺乏者,其统计均值为(26.34±9.81)ng/mL.结论 早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Dicer基因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为阐明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未孕、假孕及孕d1~d7小鼠子宫内膜中Dicer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在小鼠着床窗期及着床后(d4~d7),小鼠子宫内膜中Dicer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升高,d5达到高峰(PmRNA=0.000,P蛋白= 0.000);且Dicer表达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结论:Dicer基因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时间与空间差异,这种规律性表达所调控的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可能是胚胎正常着床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SW626细胞染色体动粒变异对其染色体不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kinetochore-NOR同步银染技术,对SW626细胞染色体kinetochore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人外周血细胞相比,SW626细胞染色体kinetochore缺失[132(0.89%) vs 26(0.18%)]、kinetochore迟滞复制[82(0.55%) vs 14(0.10%)]和kinetochore-NOR融合[153(1.03%) vs 51(0.37%)]频率显著升高(P<0.01),而不对称kinetochore频率二者差异性不显著(P>0.05).此外,在某些SW626细胞染色体上还观察到多重kinetochores现象.结论 kinetochore 缺失、kinetochore迟滞复制和kinetochore-NOR融合可能是SW626细胞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起源的诱因之一;染色体多重kinetochores可能是恶性肿瘤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mu-miR-141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荧光定量PCR(FQ-PCR)及原位杂交检测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子宫内膜mmu-miR-141的表达;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孕第4日(d 4)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被mmu-miR-141抑制剂作用72 h后其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mu-miR-141在小鼠胚胎着床后(d 6)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着床前(d 4)(P<0.05),且表达于基质细胞;其表达下调能使基质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1)。结论:mmu-miR-141通过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增殖或凋亡,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前、后的子宫内膜组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sa-miR-200a对人子宫内膜腺癌HEC-1B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FQ-PCR)法检测hsa-miR-200a在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HEC-1B中的表达水平;人工合成hsa-miR-200a模拟物、抑制剂,分别转染HEC-1B细胞;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调及抑制hsa-miR-200a的表达对HEC-1B细胞增殖活性与凋亡的影响;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hsa-miR-200a指向的与增殖和凋亡相关的靶基因;Western blot、FQ-PCR检测转染前后靶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细胞HEC-1B表达hsa-miR-200a;FQ-PCR检测hsa-miR-200a模拟物、抑制剂转染HEC-1B细胞成功;MTT法检测结果表明hsa-miR-200a抑制剂转染组中细胞增殖抑制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hsa-miR-200a抑制剂转染组中细胞凋亡增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sa-miR-200a调控的靶基因是SON、Pdcd4、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靶蛋白PTEN在转染模拟物组表达下调,抑制剂组中表达上调,且转染前后靶基因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而蛋白SON、Pdcd4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HEC-1B细胞中hsa-miR-200a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表明hsa-miR-200a可能通过调节PTEN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影响HEC-1B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化的β-连环蛋白(active β-catenin)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孕第2日(d2)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A组:孕d2单次背部皮下注射0.1ml米非司酮(1.2mg/ml);B组(溶剂对照):以等量1,3-丙二醇代替米非司酮;C组:不作任何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方法定性、定量、定位检测3组小鼠在妊娠d3 ̄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B、C组小鼠子宫内膜中活化的β-连环蛋白于孕d3在腺上皮和腔上皮、基质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妊娠d4在腔上皮细胞质和细胞膜强表达,并达高峰;妊娠d5 ̄7在腺上皮、血管内皮、腔上皮下基质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且B、C组间在妊娠d3 ̄7各时间点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小鼠妊娠d3 ̄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表达较B、C组显著降低(P<0.01),在妊娠d4表达量未见高峰,且表达部位局限于基质细胞,腔上皮无表达。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孕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而下调活化的β-连环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子宫内膜黏附性,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而阻碍胚胎顺利着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体滋养层细胞(syncytiotrophoblast,STB)是一类多核化上皮细胞位于人类胎盘最外层,由单核滋养细胞(cy-totrophoblast,CTB)分化、融合而来,肩负妊娠维持关键激素的分泌和母胎间营养交换的重要职责,也是母胎屏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目前关于胎盘滋养细胞的合体化过程的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即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筛选并初步验证潜在调控绒毛膜癌BeWo细胞合体化调控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检索并下载BeWo细胞合体化前后的基因芯片数据集,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所有相关数据集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及KEGG聚类分析,进一步通过PPI蛋白互作网络寻找节点基因,最后利用qRT-PCR验证候选基因在合体化前后的差异表达。结果:从2组数据中共筛选出13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5个差异基因为2组数据集共有,参与细胞迁移、细胞黏附、激素代谢、MAPK信号通路等。进一步借助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得到3个候选基因并通过qRT-PCR验证,结果与信息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为滋养细胞合体化研究提供了潜在靶基因,也为解析其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