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部淀粉样变性的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淀粉样变性患者保存石蜡切片,行HE、甲基紫、甲醇刚果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HE光镜下淀粉样蛋白为红染均质无定形,无细胞结构.甲醇刚果红染色后淀粉样蛋白呈砖红色.甲基紫染色淀粉样蛋白呈红色,其他组织呈紫色.结论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淀粉样变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郑志坤  张娟  黎铧  李娟娟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2):2191-2194
目的:探讨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在Stargardt病中的特征和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6-05/2020-08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经过多种影像检查及基因测序而确诊的Stargardt病患者38例76眼。使用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成像检查,并对比传统眼底彩照、眼底55°自发荧光、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影像特征,评估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在Stargardt病中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优势。

结果: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检查中76眼(100%)均发生了后极部的高自发荧光,而传统55°自发荧光检查仅有42眼(55%)可见明显的后极部高自发荧光。76眼中66眼(87%)可见不同数量的斑点,从后极部向周边视网膜分布,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较眼底彩照能显示更为清晰和更多数量的视网膜斑点,更为完整地显示斑点的分布数量和面积。76眼(100%)均可见黄斑中心处RPE萎缩所呈现的卵圆形低自发荧光区域,随病变进展,萎缩区扩大、低荧光区域相应扩大,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能完整显示萎缩范围和面积,但无法从萎缩深度上进行显示。48眼(63%)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中可见强背景自发荧光从黄斑处向视盘鼻侧和颞下方扩展,在视盘下方形成一明显的近似垂直的分界线。

结论:Stargardt病中的自发荧光变化不仅局限于后极,而且可能在周围延伸得更多,超广角眼底自发荧光成像是评估Stargardt病患者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以微血管受损为主要特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许多病例最终因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失明。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改善或稳定病情。现对76例(135眼)DR患者行半导体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就视网膜脱离巩膜冷凝环扎外加压术后巩膜侵蚀破裂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6岁,住院号1030758,因右眼视力锐减4天,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B),于l995年9月13日收住院.检查右眼视力0.05不能矫正,右眼颞侧及下方视网膜脱离,10:00点钟可见一马蹄孔.于1995年9月20日局麻下行右眼巩膜冷凝环扎加压术,术中放液,裂孔处置人一轮状硅胶加压块约1cm,术中  相似文献   
5.
经扁平部缝合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做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在角膜缘后2mm深层巩膜切开,使睫状体上腔液排出,以10—0尼龙线间断缝合睫状体。结果16眼在术后3d内眼压恢复正常或短暂增高后恢复正常,6眼在术后3周眼压逐渐恢复正常,2眼手术后眼压仍较低。24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睫状体脱离缝合复位术是治疗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及早手术有利于恢复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2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年余,于2008年1月16日来我院就诊。2年前右眼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模糊,不能矫正,1年来右眼视力下降加重。既往双眼近视,否认眼外伤及全身病史。眼部检查:视力:双眼裸眼视力0.1,右眼-7.00DS矫正到0.3,左眼-1.00DS矫正到0.8。眼压:右眼17mmHg,左眼19mmHg。双眼裂隙灯检查角膜、虹膜、晶状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假性前房积脓为表现的非典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以假性前房积脓为首诊表现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7例,总结其眼部表现、CT、B超等影像学特点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7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前房积脓,1例合并前房积血、2例白内障、1例青光眼。2例屈光介质清晰患者眼底检查可见球内占位病变。B超检查提示玻璃体腔内见不规则高至弱回声光团。CT显示球内高密度肿块可见斑点状或团块状钙化斑。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前房积脓患者,应考虑眼内肿瘤可能,完善相关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球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我院及外院误诊的儿童球内异物35例,对其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过及误诊原因进行初步总结。结果:11例误诊为结膜炎,8例误诊为弱视,10例误诊为先天性白内障,3例误诊为葡萄膜炎,3例误诊为视网膜脱离。结论:儿童患者球内异物极易漏诊、误诊,应仔细进行眼部检查,结合部B超、CT、U BM等影像学手段,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 先天性白内障临床类型与遗传基因位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不同致病基因的先天性白内障可伴发相同的眼部合并症,同时不同的眼部合并症可由同一致病基因引起,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尚未明确.目的 观察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先天性虹膜发育异常的表现类型,总结其发病规律.方法 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先天性虹膜发育异常患者15例进行眼科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伴发虹膜发育异常的特点.结果 15例患者均为双眼发病,7例核性白内障并发完全性虹膜缺损,2例全白内障并发部分完全性虹膜缺损,5例全白内障并发无虹膜,1例缝性白内障并发无虹膜.结论 不同类型白内障合并的虹膜发育不全有一定的规律性,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伴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0例(34眼)纳入研究,总结分析其OCTA与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OCT等传统影像学对比运用的临床体会。结果12眼FFA存在荧光素渗漏,但形态模糊,不能确定是否伴有CNV,行OCTA则可以清晰显示新生血管影像。8眼FFA未检出CNV,但OCTA清晰显示出新生血管形态。3眼眼底彩色照相及OCT检查高度怀疑CNV的存在,但因荧光素钠皮试阳性,均无法实施FFA,而OCTA则显示出病变区域血流信号,明确了CNV的存在。6眼FFA无明显荧光素渗漏,OCT示无神经上皮层脱离、无色素上皮层脱离,但OCTA提示CNV的存在。5眼通过随访过程中的病情跟踪观察,发现给予患者单一抗VEGF或PDT治疗之后视网膜下积液无明显吸收,而联合治疗后积液明显吸收。结论OCTA在CNV的检查敏感性方面优于传统的检测手段。OCTA可以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眼底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慢性CSC患者的CNV进行观察,从而指导该类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