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我们的眼睛看东西就像照相机拍照一样,光线可以透过眼睛的透明介质,依次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最后达到视网膜成像,当其中的玻璃体发生混浊时,就会形成"飞蚊症"。玻璃体像胶冻一样,其成分中99%是水,其间有非常细小的像钢管架一样结构的胶原纤维,支撑起了我们眼球的球状结构。由于这些"钢管架"非常细小,而且排列很规则,因此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致盲眼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小儿白内障最适手术年龄,至今尚无定论。由于小切口超声乳化技术日趋成熟,新的手术技巧不断涌现,人工晶状体(IOL)材料及设计不断革新,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同时植入IOL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后囊膜混浊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中尽量去除晶状体上皮细胞(黏弹剂结合EDTA、MMC、5-FU等药物灌注囊袋;5-FU封闭式囊袋灌注),去除晶状体上皮增殖移行的支架(后囊膜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以及新型IOL(折叠式疏水性丙烯酸IOL;囊袋嵌夹式IOL等)植入能有效抑制其发生。青光眼可发生在白内障术后数月至数十年内的任一时间段,术后终生随访很重要。儿童术后炎性反应较成人重,术中应用肝素可减轻反应。  相似文献   
4.
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细胞的成功和人角膜内皮细胞永生系的建立,充分肯定了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周期蛋白的研究证明角膜内皮细胞只是停留在细胞周期的G<,1>期,而不是退出了细胞周期;年轻人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性强于老年人,角膜周边部内皮细胞的增殖性强于角膜中央;众多因素参与调节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因素主要为接触抑制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促进因素主要为细胞因子(EGF、FGF、NGF)及细胞外基质.人角膜内皮前体细胞的成功分离、鉴定及培养为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提供了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课程思政融入眼科学教学的设计方法及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12月参加眼科学课程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眼科学专业研究生合计54名,授课教师9名,通过问卷进行教学成效及改进方向调查,分析课程思政融入眼科学教学设计的应用效果。结果 79.36%的学生对此门课程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及满意,79.63%的学生和88.89%的教师均认同及完全认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责任感,81.48%的学生及100%的教师认为思政教学可以开拓国际视野和加强科研信念。但对于感兴趣的思政元素以及思政启示,教师认为学生最感兴趣的思政元素为眼科大家事迹[(3.22±1.86)分],但学生角度该项是最不感兴趣的思政元素,得分仅为(1.93±1.65)分。结论 课程思政融入眼科学教学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但需注重及时反馈,切实发现学生所需,思政教育才会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筋膜结膜瓣滑行修补眼座暴露手术的疗效及其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05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因眼座暴露行筋膜结膜瓣滑行修补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轻度暴露(≤5mm)5例,术后无上睑下垂发生;中度暴露(6~10mm)26例,术后6例发生上睑下垂;重度暴露(〉10mm)12例,术后4例发生上睑下垂。其中,提上睑肌肌力为4~10mm的轻中度下垂6例,应用提上睑肌修补及缩短术治疗;提上睑肌肌力为0~3mm的重度下垂4例,采用额肌瓣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术后随访3-6月,10例上睑下垂完全矫正,效果满意。结论 筋膜结膜瓣滑行修补术中提上睑肌腱膜的损伤是术后上睑下垂发生的主要原因;应用提上睑肌手术以及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李俊  贾丽丽  陆琳娜  王悦 《眼科研究》2010,28(12):1166-1170
目的建立并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血清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方法收集确诊为无明显视网膜病变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糖尿病患者各15例,每例患者空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3mL,通过自凝和二次离心提取血清,-80℃保存,采用同类型患者血清混合叠加共同差异蛋白质的方法进行优化,应用Merck去除试剂盒去除血清蛋白、IgG等高丰度蛋白质,运用pH3-10非线性胶条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采用与质谱方法兼容的硝酸银染色,再运用ImageScanner采集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优化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聚焦性好、重复性高。与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患者相比,PDR患者血清蛋白质丰度上调2倍以上的差异点40个,丰度下调2倍以上的差异点21个,新出现的蛋白质差异点20个,消失的蛋白质差异点27个。结论优化的双向凝胶电泳能够发现PDR患者和无明显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存在明显的蛋白质组差异。  相似文献   
8.
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与常规疗法治疗弱视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和遮盖疗法+精细作业+红光闪烁疗法治疗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分二组,一组用国产DV-100P-VEP分析系统检测患者三条不同刺激信号的P-VEP振幅与潜时,找出合适的刺激信号拷贝成光盘作为患者治疗时的刺激训练信号,以后再根据P-VEP复查情况更换相应的空间频率刺激训练信号。另一组用传统遮盖治疗+精细作业+红光闪烁疗法。二组均观察6m。结果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总有效率和治愈率、轻中度弱视和重度弱视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3岁-6岁及7岁-15岁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较遮盖疗法+精细作业+红光闪烁疗法的疗效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律空间频率刺激疗法对弱视治疗是一种个性化、趣味性、可监测的弱视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陆琳娜  李俊 《眼科研究》2010,28(10):941-945
目的探讨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预防后发性白内障(PC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5只新西兰白兔50只眼平均分为5组,每组10只眼。所有实验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晶状体囊袋内分别注入普通黏弹剂、质量分数0.5%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0.75%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或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并在囊袋内保留3min。摘除实验眼并制备常规固定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和角膜内皮细胞(CECs)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LECs计数随着胰蛋白酶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4个实验组LECs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6.696,P=0.00)。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组的CECs计数为(34.0±2.6)个,而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组为(27.0±4.7)个,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92,P=0.00)。组织学检查表明,光学显微镜下普通黏弹剂组LECs结构和排列正常;0.5%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组和0.75%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组可见部分LECs脱落,眼内其他组织形态无明显异常;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血清复合黏弹剂组LECs完全脱落,但CECs及眼内其他组织形态无明显异常;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组LECs完全脱落,伴有CECs的小片状脱落。结论白内障术中运用1%胰蛋白酶复合黏弹剂配合血清复合黏弹剂能安全有效地去除LECs,为PCO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发生丝状角膜病变的病因。方法对439例869眼的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术前根据泪膜破裂时间(the tearfilm break-up time,BUT)分为两组,A组BUT为5~10 s共187例370眼,B组BUT≥10 s共252例499眼。结果术后两组均有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生,A组中有10例14眼,双眼发病4例,占3.7%。BUT≥10 s组中有2例,无双眼发病者,占0.4%。结论A组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说明泪膜和丝状角膜病变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