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泪小管断裂在眼睑内眦部裂伤时常见,其修复方法较多,近年来,我们采用硅胶管作支撑物吻合断裂的泪小管,术后泪小管功能恢复满意,总有效率为9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厚朴酚(Magnolol,Mag)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和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视网膜缺血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升高眼压的方法制作兔视网膜缺血模型,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及Mag组.缺血前24h,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ag组注射厚朴酚100mg/kg.观察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对照组及Mag组视网膜组织学变化,TUNEL检测及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各时间段,HE染色Mag组大鼠视网膜内层厚度均较对照组厚,且内核层细胞数较多(P<0.01); TUNEL法检测正常组无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24h凋亡达高峰,Mag组内核层的凋亡细胞比对照组少(P<0.01);Mag组和对照组在缺血再灌注12h均检测到bcl-2、caspase-3蛋白表达,Mag组较生理盐水组少(P<0.01).结论 Mag预处理可以促进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细胞的存留,减少细胞凋亡,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调节可能参与这种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美容要求日趋普及,要求染发的人日渐增多,在临床上,由染发剂所致眼部损伤并不少见,有的甚至引起严重后果,现将我院一年来所见病例进行报告,以期引起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的原因、处理方法、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及如何避免并发症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对1570眼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病例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185眼(占11.78%)、并发玻璃体脱出121眼(7.71%);术后早期(1周内)视力平均0.5。结论 后囊破裂可以出现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各个手术步骤,术中重视预防;及早发现后囊破裂并给予适当处理,准确判断后囊破裂的大小和方位,恰当利用残留的前后囊膜,正确处理脱出的玻璃体,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孕酮(Progesterone PROG.)预治疗对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caspase-3、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通过升高兔眼内压制作视网膜缺血模型,将大白兔随机分为PROG组,对照组。造模前24 h,PROG组耳缘静脉注射孕酮4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BBS。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点两组视网膜组织学变化及caspase-3、bax表达。结果造模后各时间点HE染色对照组视网膜内层厚度均比PROG组薄,内核层细胞数较少(P<0.05);对照组和PROG组造模后24 h均检测出caspase-3、bax表达,PROG组较少(P<0.05)。结论 PROG预治疗可减少凋亡,下调caspase-3、bax表达可能参与神经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与全身以及联合方式应用伊曲康唑对实验性曲霉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角膜成功接种炯曲霉菌后随机分4组.分别给于灌胃伊曲康唑胶囊40mg/kg,bid(口服组)、1%伊曲康唑混悬液点眼8次,d(点眼组)、点眼同时联合口服治疗剂量同前两组(联合组)、空白对照组.各组治疗后第1、3、6、10、15、20、25 d裂隙灯照相比较临床评分,记录并发症.于治疗第3、6、15、25 d行角膜菌丝刮片、真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治疗第1、3 d,各组临床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第6d后.3治疗组临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治疗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第15 d后,点眼组和联合组临床评分均低于口服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点眼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则无显著差异.3个治疗组真菌阳性培养率在治疗后第6 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性曲霉菌性角膜炎的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全身用药并非必须.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及方式选择,手术技巧,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特殊问题处理及效果等。方法:对263例外伤性白内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63例外伤性白内障,术后随访1周矫正视力>0.3为228例,术后近期并发症以角膜反应;瞳孔区纤维渗出膜形成,虹膜后粘连,前房出血等为多见。结论:外伤性白内障由于病情的复杂,多样,其治疗比较特殊,目前尚无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特效药物,对于晶状体浑浊的患者,手术仍是首选,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外伤性白内障最理想的方法,增视效果好,应该尽早手术以防止弱视,并促进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9.
Nd:YAG激光联合环形植管治疗泪道阻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的新方法。方法 用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环形硅胶管植入治疗不同类型的泪道阻塞。结果 64例(75只眼)不同类型的泪道阻塞患者中,总有效率94.67%,疗效满意。结论 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环形硅胶管植入是治疗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尿激酶联合透明质酸酶玻璃体腔内注射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20只兔40眼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为6,6,8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对照。3组动物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分别为:尿激酶1000U,透明质酸酶20U,尿激酶1000U+透明质酸酶20U,对照眼内均注入BBS0.ImL。术后7d内行裂隙灯、检眼镜、光镜及扫描电镜等检查。 结果:术后7dA组部分性PVD发生率100%,B组为16.7%,两组均无完全性PVD发生;C组完全性PVD发生率100%,对照眼无PVD。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视网膜毒性。 结论:尿激酶1000U联合透明质酸酶20U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能诱导完全性PVD,且无眼内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