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1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 (ADAM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的表达特征和内在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4例乳腺癌组织及13例正常乳腺组织中ADAM8和VEGFR-3的表达,并判定ADAM8与VEGFR-3在乳腺组织中表达量.结果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44).肿瘤>2 cm的VEGFR-3表达低于肿瘤≤2 cm者(P=0.040).Ⅲ+Ⅳ期的阳性表达低于Ⅰ+Ⅱ期(P=0.574),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ADAM8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56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R-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00),Ⅲ+Ⅳ期的阳性表达高于Ⅰ+Ⅱ期(P=0.006),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ADAM8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肿瘤>2 cm的ADAM8表达高于肿瘤≤2 cm者(P=0.1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AM8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VEGFR 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其程度与乳腺癌肿瘤分期,淋巴转移及治疗大小相关,两者可能在乳腺癌进展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预测乳腺癌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体系寻找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7(human gene 5 transactivated by nonstructural protein 5A of hepatitis C virus,NS5ATP7)相互作用的白细胞蛋白,以探讨SN5ATP7的生物功能。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NS5ATP7诱饵质粒,转化酵母AH109,与含人白细胞cDNA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于涂有X-α-gal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筛选生长。挑选蓝色克隆,提取此酵母克隆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DNA后进行测序,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筛选出15个与NS5ATP7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克隆,其中包括人类RhoGDF分裂抑制剂α、人类细胞色素b558a亚单位、人类MLL(MLL)基因外显子、人类S100钙结合蛋白A9(钙粒蛋白B)、人类移动抑制因子相关蛋白14变体E(S100A9)、人类金属硫蛋白2A、人类染色体序列及人类cDNA序列等,1个是未知功能基因。结论 初步克隆了NSSATP7与白细胞结合蛋白基因,根据所克隆到的基因,对以后研究NS5ATP7的功能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为以后研究这些能与NS5ATP7相互作用的基因在白细胞中的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反式激活基因TAHCCP1编码蛋白对NS3TP6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方法以我室前期克隆的TAHCCP1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NS3TP6基因的启动子区域(NS3TP6-p),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克隆至真核报告载体pCAT3-basic中,构建重组报告质粒pCAT3-NS3TP6-p;以该质粒单独或与pcDNA3.1(-)-TAHCCP1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的表达活性;观察细胞中表达的TAHCCP1蛋白对NS3TP6启动子转录活性的调节。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CAT3-NS3TP6-P在HepG2细胞中能够启动报告基因CAT表达,表明克隆的NS3TP6启动子有指导下游基因转录表达的活性;共转染实验中pCAT3-NS3TP6-p与pcDNA3.1(-)-TAHCCP1组CAT的表达活性是对照组的3.1倍,说明TAHCCP1蛋白能够在转录水平反式激活NS3TP6基因启动子活性。结论本实验验证了基因芯片的实验结果准确性,进一步完善了新基因TAHCCP1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理解HCV核心蛋白的反式激活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邵清  陈国凤  李梵 《肝脏》2007,12(5):366-367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21例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其中肝硬化72例)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60例(其中肝硬化220例)2型糖尿病发病情况进行对照。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1.2%(47/221),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的10.9%(72/660)(P<0.02);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30.6%(22/72),明显高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发病率23.4%(35/149),(P<0.05),并明显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11.3%(25/220),(P<0.05)。结论肝硬化是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肝硬化和丙型肝炎病毒共同作用导致了2型糖尿病危险性的增加。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硬化。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调查住院肝病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为节约医疗开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表对224例住院肝病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用主观全面评估(SGA)其营养不良状况,同时检测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微量元素、血脂、凝血功能以及住院天数、住院花费。结果住院肝病患者的营养风险总发生率37.1%,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2%。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率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增高。有营养风险组较无营养风险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延长,住院花费增多,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城镇与农村地区患者的营养状况、住院天数及花费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肝病患者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经NRS2002和SGA评估营养状况差的患者病情严重,住院费用较高,需要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聚合酶P结构域蛋白/逆转录酶(PR)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探索PR对肝细胞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设计并合成PR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PR蛋白编码基因片段,以常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获得的PR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到TA载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R。以脂质体转染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提取mRNA,逆转录为cDNA,与转染空白表达载体pcDNA3.1(-)的HepG2细胞进行DNA芯片分析。结果:基因芯片技术所检测的1152个基因表达谱的筛选中,79条基因表达水平上调,90条基因表达水平下调。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HBVDNA聚合酶PR转染细胞后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PR蛋白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2年3月我院接受ETV抗病毒治疗的CHB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3例分成3组,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21例(A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18例(B组),CHB 34例(C组).治疗期间每12周检测患者HBV DNA和ALT水平,并采用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分析治疗前与治疗期间各指标的变化.分析行肝脏活体组织检查的19例的肝脏硬度值与病理诊断间的相关性.结果 ETV治疗第12、24、36、48周时,3组HBV DNA检测不到率(HBV DNA<40 IU/ml)和水平下降的中位数以及ALT复常率、FibroScan检测值改善情况相似.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病理诊断结果与FibroScan检测值比较显示总符合率为57.9%.结论 ETV用于CHB或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好.FibroScan可通过动态监测肝脏硬度值变化,判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三算子乳腺血氧成像技术(简称三算子)在乳腺癌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80例乳腺疾病运用三算子诊断的结果。结果三算子诊断准确率为93.75%;对乳腺恶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90.63%,特异度为95.83%。结论无辐射的三算子作为乳腺疾病检查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敏感性较高,可用于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101例慢性丙肝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0mg/(kg·d),疗程48周,分析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初始HCVRNA定量、ALT及GLU等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virologicresponse,SVR)的影响。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总的SVR率为50%,其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 response,EVR)患者实现SVR达100%,未获得RVR和EVR患者实现SVR为19.35%;高BMI值、发生脂肪肝的患者不容易达到SVR,而糖化血红蛋白、初始HCVRNA载量高、GLU、ALT及性别对SVR无影响。结论RVR、EVR可以预测SVR;BMI、是否合并脂肪肝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获得SVR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