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眼颅压力梯度参考区间,为建立基于眼颅压力梯度的开角型青光眼诊疗新体系提供理论标准。 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0年8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需行腰椎穿刺的受试者共200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103例,年龄区间12~79岁,平均(47.0±14.7)岁。对受试者进行眼压、颅压及全身基本参数测量。性别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年龄、身高、体重、眼压、颅内压、平均动脉压、体质指数及眼颅压力梯度等连续定量资料采用 ±s描述。对于少量缺失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MCMC)对缺失数据进行多重插补。采用95%分位数法确定参考值范围,对于连续定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根据全体受试者测定人群眼压参考区间为9.015 mmHg~20.265 mmHg(1 mmHg=0.133 kPa)。人群颅压参考区间为6.179 mmHg~14.921 mmHg。人群眼颅压力梯度参考区间为-2.987 mmHg~11.047 mmHg。眼颅压力梯度临床诊疗参考区间为0.423 mmHg~10.508 mmHg。以年龄进行分组,<30岁人群眼颅压力梯度参考区间为-2.968 mmHg~9.028 mmHg;30岁~50岁人群眼颅压力梯度参考区间为-2.466 mmHg~11.606 mmHg;>50岁人群眼颅压力梯度参考区间为-2.466 mmHg~11.606 mmHg。三组间眼颅压力梯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41,P>0.05)。以性别进行分组,男性眼颅压力梯度参考区间为-2.769 mmHg~10.089 mmHg;女性眼颅压力梯度参考区间为-3.137 mmHg~11.877 mmHg。两组间眼颅压力梯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3,P>0.05)。以体质指数(BMI)进行分组,BMI<21 kg/m2的人群眼颅压力梯度参考区间为-1.437 mmHg~11.577 mmHg;21 kg/m22的人群眼颅压力梯度参考区间为-3.046 mmHg~11.026 mmHg;BMI>23 kg/m2的人群眼颅压力梯度参考区间为-3.947 mmHg~10.087 mmHg。不同BMI分组间,眼颅压力梯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09,P<0.05)。 结论眼颅压力梯度临床诊疗参考区间为0.423 mmHg~10.508 mmHg,可作为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诊疗的新指标。同时,还为开角型青光眼病因学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实践基础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王宁利教授是北京学者,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青光眼的防治研究,领导并承担多项国内外重大防盲工程和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国眼病总致盲率降低了27%,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分享中国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下降所致眼颅压力梯度(TLPD)增大与视盘血流密度改变的相关关系。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行腰椎穿刺(LP)收集脑脊液后ICP降低的患者20例(26只眼)为实验组。其中,男性8例(12只眼),女性12例(14只眼);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1.7±2.8)岁;收集健康志愿者13例(26只眼)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例(10只眼),女性8例(16只眼);年龄21~62岁,年龄(46.9±2.7)岁。检测实验组患者的眼内压(IOP)、ICP、脑脊液压力(CSFP)、TLPD、眼灌注压(OPP)及血压;检测对照组健康志愿者的IOP、OPP及血压;根据CSFP计算ICP下降程度(CSFP)。实验组,根据CSFP分为亚组A(15 mmH2O2O,6只眼)、亚组B(30 mmH2O2O,5只眼)及亚组C(CSFP >45 mmH2O,15只眼)等三个亚组。实验组患者记录脑脊液初压与末压,并于LP前和LP后15 min进行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OCTA)检查,测量视盘区血流密度;对照组,检查其在与LP患者相同体位改变前后的视盘区血流密度。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评估两组组内IOP、血压、OPP及视盘区血流密度变化情况和实验组各亚组内视盘区血流密度在不同程度ICP改变后的变化情况。 结果对照组在体位改变后IOP、OPP、视盘区及各象限血流密度均未发现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1,-0.361;P>0.05)。实验组LP后ICP由(11.8±2.2)mmHg下降至(7.8±2.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1,P<0.05);TLPD由(5.2±3.2)mmHg升高至(9.3±2.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1, P<0.05);视盘内、视盘周及视盘周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 3.848, 3.389;P<0.05)。在ICP下降超过45 mmH2O时,视盘周平均血流密度及视盘周毛细血管血流密度改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43, 4.332;P<0.05)。 结论ICP下降所致的TLPD增大可导致视盘区血供减少,同时引起视盘周毛细血管微循环障碍,ICP下降程度越大,视盘区微循环异常越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