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正常眼黄斑结构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是一种能对活体组织进行断层扫描的成像技术 ,不仅能够根据光的反射特性发现人眼视网膜的各种形态改变 ,而且能对黄斑进行定量测定 ,从而有利于随访和比较。我们利用OCT对正常人黄斑进行活体检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一青少年遗传性白内障家系发病患者γD基因的分析,探讨该基因变异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基凶扩增、克隆、变异分析的方法,研究该家族中不同患者γD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 同一家族中5例患者出现3种不同核苷酸变异,个别核苷酸的突变并未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同一家族不同自内障患者出现不同的γD基因变异现象为研究青少年遗传性白内障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近10年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29例(435只眼)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施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其中41只眼术后复发(9.43%),分析术后复发与玻璃体病变的关系.结果术前玻璃体正常组与浓缩组的复发率(3.19%与12.3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与条索牵引组间的复发率(3.19%与14.29%)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正常组与总体组的复发率(3.19%与9.4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无玻璃体后脱离组与玻璃体后脱离组间的复发率(5.56%与12.9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脱离术前各种玻璃体的情况在视网膜脱离复发时均有不同程度地加重.结论PVR B级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前玻璃体病变和玻璃体后脱离对术后复发影响明显.重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动态变化,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氩激光光凝前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coherenceto mography ,OCT)观测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行氩激光光凝视网膜水肿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视网膜水肿行氩 (绿 )激光光凝术 ,格栅状光凝 2 7眼 ,象限性光凝 14眼。光凝前 ,后 3、6个月及 6个月后分别重复同样扫描方式获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应用扫描仪自动测量程序记录黄斑水肿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 13.1个月 ( 7~ 2 9个月 )。 6个月以后失随访 2眼。视力记录为 <0 .1,0 .1~ 0 .3,>0 .4 ;光凝前分别为 6、2 4、11眼 ;光凝后 3、6个月分别为 5、2 5、11眼及 3、2 4、14眼 ;随访终了时分别为 3、2 5、11眼。光凝前、后 3、6个月及 6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 378.2 ,30 1.0 ,2 10 .3和172 .1μm (我院正常值 14 0 μm± 12 μm)。统计学分析视网膜厚度光凝前与 6个月后 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 =2 .0 2 3,P <0 .0 5 ) ,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能较准确定量测算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可对比观察氩激光光凝前后视网膜厚度变化 ,进而判断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变化。  相似文献   
5.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原因及术式选择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键  韩冰  樊宁  罗恒  秦磊  古洵清 《眼科》2002,11(6):357-360
目的:分析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原因,以及再手术选择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手术的指征。方法:回顾65只再手术病例,分析原手术方法及眼底改变,重点观察玻璃体病变的动态变化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据此分别施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手术。结果:再手术原因为原裂孔未封闭,新裂孔形成,玻璃体状态变化和增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暨往文献报告相同,因手术操作不当者比例下降(15.4%),玻璃体牵引和后脱离动态变化比例上升(44.6%和73.8%),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加重者占46.2%,多次手术治愈58只眼(86.1%),结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仍首选巩膜扣带术,多行巩膜环孔加压。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度病变但有明确的局部玻璃体状态变化及增殖性改变者行玻璃体手术,重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变化,玻璃体状态和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变化的局部特征,对症施行手术,可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皮肤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诊疗中均有新进展。本综述旨在了解AI在眼科领域的应用现状、优势、进展及不足,为AI在眼科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及推广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眼球内异物并发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二种手术方法的指征。方法入院后急诊开始多途径抗生素治疗,手术分二组:球壁伤口缝合+异物摘出;联合玻璃体手术。结果12例眼内炎症均治愈。摘出异物11例,恢复有用视力3例,视力光感6例,眼球萎缩3例。结论本组病例临床特点:1.起病急,视力差;2.眼内组织损害严重;3.致病菌培养阳性率较高;4.治疗困难。强调及早诊治,玻璃体内注射有抗生素,联合玻璃体手术,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的形态与功能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的疗效,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择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网膜复位术后的15例15眼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颞下方角膜缘后4mm处玻璃体腔注射TA4mg,手术前后分别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RG,mf-ERG)等方法检查。结果术前平均视力为(0.30±0.23),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厚度为(452.46±122.35)μm,mf-ERG中心凹处(1环)N1波振幅密度为(19.51±9.27)nV.deg-2,P1为(23.42±10.78)nV.deg-2;术后3个月平均视力为(0.55±0.27),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厚度为(225.46±102.53)μm,1环中心凹处N1波、P1波振幅密度分别为(27.44±9.01)nV.deg-2、(33.43±14.57)nV.deg-2。结论TA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各种原因ME的有效方法,mf-ERG是评价黄斑功能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手术治疗后段眼内异物及其创伤性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现代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后段眼内异物及其创伤性视网膜裂孔和临床特点.方法 修复角、巩膜伤口,玻璃体手术,内路摘出异物,剥除异物床区玻璃体后皮质,眼内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临床随访评估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8例(38眼)均摘出异物.术中共查见55个视网膜裂孔,裂孔成因分别为:①异物直接刺伤,异物弹跳二次撞击刺伤;②贯通伤发生裂孔;③不合理选择外路反复磁吸异物且失败.结论 眼后段眼内异物及其创伤性视网膜裂孔应选择玻璃体联合手术,尽量去除诱发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硅油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式、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原因由PVR引起者21眼,周边未封闭裂孔所致3眼,巨大裂孔后瓣滑脱5眼,黄斑裂孔未贴伏3眼,手术后均获得解剖复位,视力达0.05以上者共15眼,随访0.5a5眼复发。结论保留硅油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取得较好的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