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自制一次性20G钩针在特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16例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剥离术,术中应用自制的一次性20G钩针,在裂孔边缘以中心凹为中心,放射状侧向划开,钩住并扩大分离出视网膜为界膜,在视网膜内界膜镊铺助下,一次性连续完整撤除,通过内界膜划开、分离的可操作性,和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出血、破裂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中心视力、中心视野的转变,客观评价自制钩针在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中的适用性。结果 术中无一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破裂和出血,裂孔边缘的侧向切开均一次性成功,通过切开口,钩住内界膜并分离扩大,以便于内界膜镊钳夹和一次性撕除,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且操作方便。术后中心视力及中心视野均无显著下降。随访(5-8)月,87.5%(14/16)裂孔封闭,无一例裂孔复发。结论 自制一次性20G钩针有助于视网膜剥离术的完成。术中裂孔边缘内界膜侧向切开的深度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扁平部巩膜切口直视下行睫状突激光手术治疗无晶状体眼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例(20只眼)无晶状体眼性青光眼作扁平部三切口,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中将532半导体激光器导管经扁平部切口插入,在眼内照明直视下进行180°范围的睫状突光凝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眼前段组织反应等,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眼压与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眼压[(39.75±6.27vs21.35±2.52)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第1、3个月时睫状体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术区睫状突有萎缩性改变。结论:经扁平部巩膜切口直视下行睫状突光凝术治疗无晶状体眼性青光眼能有效地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3.
硅油填充术后的角膜内皮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翁燕  姚克  姜节凯 《眼科研究》2005,23(5):507-509
目的评价硅油对有晶状体及无晶状体眼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对45例(45眼)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其中有晶状体组(22眼)及无晶状体组(23眼),比较其术前,术后1、3、6、9个月的改变。了解前房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及角膜厚度的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同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在术后1个月、6个月呈现显著差异(P=0.002,P=0.034)。硅油接触角膜内皮时,呈现“亮度颠倒”现象。末次随访时(术后9个月)的内皮细胞密度与无前房硅油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0)。结论无论晶状体是否存在,玻璃体腔内的硅油对角膜内皮无明显的损害。而当硅油进入前房则将对角膜内皮造成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5.
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肖云  苏兆安  姜节凯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700-702,I005
视网膜下出血多为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血管、脉络膜血管破裂 ,导致血液积存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间 ,常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眼部拟组织胞浆菌病、视网膜大动脉瘤、高度近视、外伤等疾病。视网膜下出血常位于黄斑部 ,可同时伴有视网膜前出血或色素上皮下出血 ,导致中心视力急剧下降。以往对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 ,被动地等待血肿自行吸收。但是 ,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较多且厚时 ,自行吸收时间较长且视功能恢复较差[1] 。我科从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 ,试用单纯玻璃体腔内注入膨胀气体治疗 7例 (7只眼 )…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白内障切割并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4例34只眼穿孔性眼外伤所致白内障行晶体前玻璃体切割,并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矫正视力达0.8及以上者7只眼(20.6%);0.3-0.7者14只眼(41.2%);005-02者8只眼(23.5%);0.05以下者5只眼(14.7%)。未发现人工晶体倾斜。主要并发症有:术中后房少量出血6只眼,虹膜后粘与人工晶体前膜形成5只眼,悬吊线残端暴露1只眼,黄斑囊样水肿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  相似文献   
7.
对31例(35只眼)14岁以下白内障儿童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效果进行观察。随访6~30个月,矫正视力0.5以上有18只眼,占51%;其中1.0以上16只眼,占46%;15只眼0.1~0.4,占43%;1只眼为0.08(该眼有弱视);另1只眼因年幼无法测定视力。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后囊膜明显混浊21只眼,瞳孔欠圆3只眼,瞳孔夹持2只眼。  相似文献   
8.
在闭合性玻璃体切除术和晶体乳化术中,需用大量灌注液进行较长时间的眼内灌洗,使眼组织与人工液发生长时间的接触。因此,对目前常用的眼内灌注液是否符合生理要求,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实践证明,最早被普遍采用的眼内灌洗液—生理盐水—对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85年在眼前段手术中应用Flieringa氏环3例4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 材料与方法 Flieringa氏环是用0.8mm粗的不锈钢丝制成直径为15mm大小的金属环。术中经球后睫状神经节麻醉和眼轮匝肌麻醉后,将环置于扁平部的球结膜表面,360℃等距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我科实验室从人脐带中提取的透明质酸作兔眼玻璃体置换的实验研究结果。材料的制备从人脐带提取透明质酸的主要过程为:取新鲜人脐带,洗净,切成碎片,蛋白酶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