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帅  汤欣  南莉 《眼视光学杂志》2008,10(5):368-370
目的探讨使用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前房直径的改变。方法对109例(12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个月利用全景UBM测量水平前房直径和垂直前房直径,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水平前房直径为(11.58±0.43)mm,术后为(11.82±0.35)mm;术前垂直前房直径为(11.59±0.44)mm,术后为(11.87±0.33)mm。术前垂直前房直径与水平前房直径相差(0.01±0.23)mm,术后相差(0.06±0.25)mm。术后水平、垂直前房直径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水平前房直径存在正相关(r=0.68,P〈0.01),回归方程为Y=5.3945+0.55438x。结论白内障患者垂直前房直径略大于水平前房直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水平前房直径及垂直前房直径均增加。可以用术前的前房直径预测出术后前房直径,为选择适合大小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弱视患儿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03/05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的178例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弱视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弱视患儿生活质量总分平均分为77.23±15.52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父母学历、左眼BCVA、右眼BCVA、遮盖、早产、出生时缺氧、分娩方式是弱视患儿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弱视患儿生活质量38.6%的变异量(F=15.242,P<0.001)。结论:弱视患儿生活质量现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弱视可对儿童日常生活、学习、心理及社会交往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需要对弱视患儿及其父母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提高遮盖治疗依从性,改善视力,加强对育龄年轻人优生优育的健康指导,为进一步提高弱视患儿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弱视训练室的50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年龄(7.57±2.6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危险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在屈光矫正、遮盖健眼的基础上对弱视眼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视力、立体视变化情况。结果 根据筛选最终纳入31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其中轻度弱视10例,中度弱视15例,重度弱视6例。31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91,P=0.000);中、重度弱视组治疗前后3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弱视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轻度弱视组与中、重度弱视组治疗后视力进步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05,P=0.022;χ2=5.760,P=0.026);治疗后立体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与视力呈负相关(r=-0.537,P=0.002;r=-0.885,P=0.000)。结论 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而且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人眼高阶像差与调节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波阵面像差是评价眼睛光学性能的重要客观指标.人眼作为动态变化的光学系统,其调节和高阶像差间相互作用,影响视网膜图像质量.研究此二者间的关系,可以更合理解释复杂视觉问题.本文就人眼高阶像差的调节线索作用,伴随调节的改变,调节静止时的高阶像差微波动,以及近视性屈光不正与调节相关的高阶像差变化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LED光源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alcells,RPE)细胞增生及分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方法 传代培养的ARPE细胞分别置于500lux、1000lux的LED白光、蓝光、绿光中分别照射6h、12h、24h,并分别设置对照组避光培养。采用MTT法检测RPE细胞的增生值(A460),分别使用Real-timePCR和ELISA法检测各组RPE细胞MCP-1和IL-8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细胞增生值显示:蓝光、白光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白光500lux24h和1000lux12h、24h,蓝光各照度6h、12h、24h,RPE细胞增生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增生值随着白光和蓝光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的增加逐渐下降。RT-PCR结果显示,各组RPE细胞中MCP-1和IL-8的mRN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白光500lux24h和1000lux24h,蓝光500lux12h、24h和1000lux12h、24h,绿光500lux24h和1000lux24h,各组RPE细胞中MCP-1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结果显示,白光500lux24h和1000lux12h、24h,蓝光500lux12h、24h和1000lux12h、24h,绿光500lux24h、1000lux24h,与对照组相比, RPE细胞MCP-1、IL-8分泌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蓝光在500lux24h和1000lux12h、24h,MCP-1和IL-8分泌量较白光、绿光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LED白光、蓝光和绿光能以照度和时间依赖性影响ARPE细胞增生及分泌MCP-1和IL-8,以蓝光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背景: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的材料和光学设计影响其光学特性,临床数据难以分析不同人工晶状体在眼内位移产生的人工晶状体眼调节.目的:观察不同人工晶状体种类在眼内位移过程中产生的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变化.方法:在Zemax光学设计中构建Liou-Brennan眼模型,分别用材料和设计不同的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替换自然晶状体,采用光线追迹原理计算人工晶状体前移产生的人工晶状体眼调节.结果与结论:随着人工晶状体前移距离增加,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增加.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前移产生的调节接近;凸平型和等双凸型设计人工晶状体前移产生的调节差别不显著;球面人工晶状体前移产生的调节略大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结果说明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位移引起焦点偏移,提供了一定调节,与人工晶状体眼的高阶像差、角膜的近视性散光和多焦性等因素共同构成人工晶状体眼的表观调节.人工晶状体种类对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6mm巩膜小切口不缝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疗效。方法:对9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并植 入光学部分为6mm的PMMA人工晶体,外切口位于角膜缘后1.0mm,内切口位于角膜缘内2.0mm的透明角膜处。结果: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79±0.29D,1.19±0.58D,1.08±0.48D,1.06±0.56D,1.07±0.63D。术后1周内裸眼视力达到或高于0.5者占93.0%。结论:6mm巩膜小切口不缝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后角膜散光小,早期裸眼视力好且稳定。可植入PMMA人工晶体,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8.
冯鑫媛  南莉  田璐 《天津医药》2021,49(7):727-730
目的 评价传统弱视治疗联合调节训练对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屈光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弱视训练室收治的弱视患儿83例(112眼),所有患儿均在屈光矫正前提下进行调节训练治疗,单眼弱视儿童同时应用遮盖治疗。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类型、不同屈光状态及弱视严重程度分组,分析不同组间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83例(112眼)中学龄前患儿33例(44眼),学龄50例(68眼);屈光参差47例(49眼),屈光不正36例(63眼);单纯远视5例(6眼),远视散光67例(88眼),近视散光11例(18眼);轻度弱视44眼,中度65眼,重度3眼。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02/112眼),学龄前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学龄组(P<0.05);屈光参差组BCVA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屈光不正组(P<0.05);远视散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近视散光组和单纯远视组(P<0.01),而近视散光组与单纯远视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中度组及重度组(P<0.01),中度组和重度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组BCVA变化显著大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1),中度组BCVA变化显著大于轻度组(P<0.01)。结论 传统弱视治疗联合调节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儿视力,学龄前、屈光参差及中、重度弱视患儿BCVA提高显著,远视散光患儿治疗有效率高,轻度组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角膜地形图仪与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使用角地形图仪与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角膜散光小于1.5D的患者113名132眼,使用美国Alcon公司的EYEMAP^TMEH-290角膜地形图仪和瑞士HAAG STREIT BERN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散光。结果:角膜地形图仪测得角膜曲率显著大于角膜曲率计测得相应值,两种仪器测得的角膜散光无显著差异,散光轴向符合率随散光度增大而增加。结论: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角膜散光更准确、全面、尤其对角膜过陡、过平或有不规则散光的患者更可信。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是视觉器官中重要的组织结构,其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并且精细,既是光的接受器又是传导器,是形成视觉关键的第一站。光线只有到达结构和功能正常的视网膜,才能形成视觉图像。然而,当光线的强度、光照的时间超过眼组织对视网膜的防护范围,将会造成视网膜的损伤,引起视网膜细胞结构的改变。本文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机制的影响因素和光化学损伤后视网膜细胞结构变化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