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情况,本文引“感染指数”这一评估指标。探索测算感染指数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加科学的反映实验动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感染指数,也称感染度,它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定性指标。通过加工汇总实验动物的病原体感染率,综合反映某一特定实验动物群体的病原体感染状态或趋势的一种指标。结果 总体上,小鼠病原体感染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大鼠的病原体感染指数则逐年上升。分别比较各类病原体感染指数发现,小鼠中寄生虫感染指数最高,而大鼠中细菌感染指数最高。结论 感染指数分析揭示了实验动物质量的基本状况,需要加强对小鼠寄生虫的监测,而大鼠的细菌检测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小鼠病原体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大鼠各类病原体的控制情况均逐年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新生仔兔在吮乳期及断奶期小肠粘膜发育以及小肠淋巴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新生仔兔共45只,随机分为母乳组(GB),配方奶组(GF)及配方奶加乳凝集素组(GL,100μg/ml),每组15只,在3w和5w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新生仔兔小肠粘膜发育情况,分别在1、2、3、4和5w时,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小肠CD4+,CD8+,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结果(1)GL组3w空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GB组3w空肠绒毛周长及绒毛高度超过GF组;GL组5w空肠和回肠绒毛周长、绒毛面积、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均超过GF组和GB组。(2)5w各组小肠绒毛发生变化,绒毛表面由高密度的手指状变为平滑叶状或舌状,GL组绒毛面积和高度恢复较GB和GF组好。(3)GL组回肠CD4+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GB组较GL组好;GL组回肠CD25+淋巴细胞发育较GF组好(P<0.05)。结论乳凝集素对近端空肠粘膜形态发育和小肠CD4+和CD25+淋巴细胞发育有促进作用,并且可能帮助断奶期绒毛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野生和人工饲养洞庭湖种群东方田鼠血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 采用SYSMEX iPOCH血常规测定仪和HITACHI 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野生和人工饲养洞庭湖种群东方田鼠部分血液及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两类东方田鼠部分血液指标和血清中与脂肪代谢相关的部分生化指标有显著差异,部分指标无明显差异,并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 东方田鼠可作为潜在的脂肪肝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过去二十年间,分子遗传位标可揭示DNA水平的多态性,在斑马鱼的遗传研究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本文介绍分子遗传位标及斑马鱼遗传图谱,探讨这些遗传位标使用时的优缺点,展示斑马鱼品系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上海市实验动物生产设施大鼠、小鼠细菌携带状况。方法比较国内外实验动物细菌监测方案,选取螺杆菌、啮齿柠檬酸杆菌、牛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作为检测项目,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收集样品共计848份,采用PCR方法对上述6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SPF级设施均无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清洁级设施2014年无肺炎克雷伯杆菌污染,其它病原体在不同级别设施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所有清洁级设施均存在螺杆菌和牛棒状杆菌污染。螺杆菌、啮齿柠檬酸杆菌和牛棒状杆菌在不同级别动物上均检出阳性。螺杆菌、绿脓杆菌阳性率呈下降趋势,而啮齿柠檬酸杆菌、牛棒状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阳性率则呈上升趋势。结论本研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上海地区实验大鼠、小鼠细菌携带状况,为提高实验动物质量和饲养管理水平起促进作用,为我国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研究发展的基础,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实验动物的广泛使用,实验动物福利问题日益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本文综述了我国实验动物福利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可能的对策,旨在为我国今后实验动物福利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近年来上海及江苏地区部分单位大、小鼠绿脓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作基因型分析,以了解绿脓杆菌流行菌株与宿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无菌采集上海及江苏地区部分单位实验大、小鼠回盲部内容物进行绿脓杆菌分离培养,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提取绿脓杆菌分离株基因组DNA,经Xba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 共分离到67株绿脓杆菌,PFGE图谱可分为39种不同带型,14个基因簇(A-N),优势簇分别为I、H、B和G,分别占17.9%(12/67)、14.9%(10/67)、13.4%(9/67)和11.9%(8/67).同一来源地的分离株大多呈现不同的基因簇. 结论 67株细菌具有很大的基因多态性,呈散在分布,未见明显的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能在临床上快速、准确地检测大鼠疑似泰勒氏病毒(Theiler''s-like virus of rats,TLV)的方法,采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特异性针对TLV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方法 通过基因合成序列作为质粒标准品的模板,同时选择特异性的序列在3622~3729 nt处,设计一对引物和TaqMan性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进行qPCR扩增,从而建立TLV TaqMan探针qPCR方法,并对其灵敏度、稳定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的TLV q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值可达到0.99,灵敏性最低能够检测到10个拷贝数/μL,对比普通PCR方法,高出其100倍;对其他常见大鼠病毒均无非特异反应;重复性良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结论 利用TaqMan探针建立快速检测TL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上海地区的3个品系5个种群的家兔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方法选择兔的13个微卫星位点,分析了上海地区3个品系家兔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新西兰兔、日本大耳兔、青紫兰兔3个品系(种)兔群体内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123、0.2012、0.1328;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4091、0.3472、0.2222;对三种群兔之间的遗传距离分析发现新西兰兔和日本大耳兔之间的遗传距离较低,青紫兰兔和其他两种兔的遗传距离较远。结论新西兰兔种群杂合度较高,青紫兰兔种群杂合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培养法和PCR法对实验大、小鼠的细菌检测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结合生化鉴定方法和PCR方法, 对78只SPF级大鼠和422只SPF级小鼠进行检测, 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8只SPF级大鼠均未检测出阳性。422只SPF级小鼠, 培养法检测阳性率7.11%(30/422),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只, 绿脓杆菌22只, 肺炎克雷伯杆菌2只。PCR法检测阳性率7.58%(32/422),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只, 绿脓杆菌25只, 肺炎克雷伯杆菌2只。结论 PCR法的敏感性高于培养法, 操作简便、快捷, 适用于实验动物细菌的快速诊断和大规模的质量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