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47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激光 (HO :YAGlaser)心内膜心肌打孔治疗 2 7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 ,以加拿大心绞痛标准分级和Naughton运动试验ST段下移至 1mm所需时间作为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疗效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每例打孔 5~ 15个 ,平均 (8± 4)个。打孔前和打孔后 1月、3月、6月按加拿大心绞痛标准分级 ,分别为 (3 5± 0 5 )、(2 2± 0 8)、(2 0± 0 6 )、(2 1± 0 5 )级 ;Naughton运动试验ST段下移至1mm所需时间则分别为 (36 0± 16 0 )s、(4 0 6± 2 6 0 )s、(4 2 0± 2 90 )s、(4 5 0± 312 )s。【结论】经皮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术能降低患者心绞痛的严重程度 ,对不能常规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 (CABG)的严重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 ,经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院层流手术室曾有 2例胸科手术病人全麻后因围术期低温致苏醒延迟 ,现报告如下。  例 1:男 ,42岁 ,68kg ,因左上肺肿瘤行左肺叶切除术 ,ASAⅡ级 ,以阿托品 0 5mg ,地塞米松 10mg ,咪唑安定 10mg ,万可松 8mg ,芬太尼 0 3mg静脉注射、诱导插管 ,用美国Marquette监测BP、ECG ,SP0 2EtCO2 ,芬太尼、万可松、异丙酚静脉滴注维持麻醉。手术历时 3h ,术中层流手术间温度 18℃ ,关胸前以新洁尔灭和生理盐水 10 0 0ml冲洗后关胸并停麻醉药 ,术中输液 10 0 0ml,尿量 3 0 0ml ,生命体征平稳 ,术毕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体外培养夫鼠神经干细胞(NS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大鼠海马分离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证实为NSC。将NSC以5×10~4/孔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未加氯胺酮)、5、10、20、50、100、200、500、1000 mmol·L~(-1)氯胺酮,每个浓度5孔。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NSC光密度(OD),并计算生长抑制率(RI)。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氯胺酮浓度为0、10、100、500、1000 mmol·L~(-1)时NSC凋亡率。结果与氯胺酮浓度0时比较,200、500、1000 mmol/L氯胺酮可降低NSC OD,升高RI,10、100、500、1000 mmol·L~(-1)氯胺酮可升高NSC凋亡率(P<0.05或0.01)。结论氯胺酮对体外培养大鼠NSC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NSC凋亡,且该作用与氯胺酮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牵偏汤配合西药治疗面神经炎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空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为临床特征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以 2 0~ 50岁者为多见 ,男性多于女性。笔者自2 0 0 0年 3月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 6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68例中 ,男性 49例 ,女性 1 9例 ;年龄 1 8~ 55岁 ,平均 36.5岁 ;病程 1天~ 3个月 ;发病部位在左侧者 35例 ,在右侧者 33例。治疗方法均用自拟牵偏汤治疗 ,处方为 :黄芪 1 5g,当归1 5g,全蝎 1 0 g,白僵蚕 1 0 g,白附子 1 0 g,地龙 1 0 g,蜈蚣 2条 ,荆芥 1 0 g,防风 …  相似文献   
5.
小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顺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激光测微器、压力传感器、A/D卡、微电脑和循环回路等组成的装置测定了小径人工血管的径向顺应性,由微注射器、压力传感器等组成的装置测定了体积顺应性,轴向顺应性由体积顺应性和径向顺应性计算出。体积顺应性,径向顺应性和轴向顺应性都随血管材料弹性的增大、盐/胶比的增加(孔隙率)和浸渍层数(血管壁厚度)的减小而增大。PU血管的外周模量与径向模量分别由径向顺应性。轴向顺应性计算,外周模量与径向模量之比值接近1,即两模量大小与变形方向无关。外周模量与径向模量随血管材料弹性和盐/胶比增加而变小。但管壁厚度对其的影响不大。通过合理选择更具弹性的PU材料(Chro佳,PCU1500次之),最佳盐/胶比例(6:1)以及控制浸渍层数(4~6层),可以制备出顺应性接近天然血管的小径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6.
烟雾吸入伤后肺泡上皮液体清除机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烟雾吸入伤后肺泡上皮液体清除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 4 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组 )、烟雾致伤组 (I组 )、阿咪洛利组 (A组 )、哇巴因组 (O组 )、阿咪洛利加哇巴因组 (AO组 )和特普他林组 (T组 )。采用大鼠烟雾吸入伤模型。伤后 2 4h测定肺泡内液体清除率 (ALC)、总肺水量 (TLW )和肺血管外肺水量 (EVLW )。结果 :I组ALC降低 4 6.8% ,TLW和EVLW进一步增加 ;AO组ALC则降至最低点 ,TLW和EVLW升至最高点。而T组ALC明显增高 ,TLW和EVLW显著减少。ALC与TLW和EVLW之间显著相关。结论 :肺泡上皮液体清除功能障碍是烟雾吸入伤后早期肺水肿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糖代谢障碍累及神经系统而发生的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致残因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发凉、刺痛、灼痛、间歇跛行等,以下肢多见。笔者所在糖尿病专科自2000年1月至今,采用益气通脉汤为主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分级在估测冠心病中的最佳预测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测125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评价它们估测冠心病的作用,并用ROC曲线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均可估测冠心病,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5、0.74;将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增厚≥1.3mm,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0.9mm,颈动脉斑块分级≥2定义为阳性,3者联合评价其阳性积分,则ROC曲线下面积为0.82,以3者中任2项阳性为预测值估测冠心病,灵敏度95.3%,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85.3%,阴性预测值86.4%。【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可用于估测冠心病。以3者联合评价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修复动脉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16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内皮祖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体外诱导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内皮祖细胞.在动脉损伤后,将5-溴脱氧尿苷标记的内皮祖细胞注入损伤动脉段,14 d后取损伤动脉段和对侧正常动脉段.采用病理学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评价内皮祖细胞的修复效果.[结果]内皮祖细胞移植组的损伤动脉段5-溴脱氧尿苷免疫组化为阳性.内皮祖细胞移植组损伤动脉段的新生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43.5±5.5)μm vs(90.7±12.7)μm,P<0.05;内皮祖细胞移植组的再内皮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7.8%±0.1%vs52.2%±0.1%,P<0.05.[结论]内皮祖细胞具有修复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内皮祖细胞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细胞移植疗法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10例择期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监测和单肺通气管理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平稳,双腔气管导管插管顺利,左右肺分隔满意。麻醉期间血流动力指标稳定。手术时间100~240min〔平均(162±46)min〕,单肺通气时间60~200min〔平均(102±42)min〕,超过2h有3例,超过3h者1例。单肺通气期间绝大多数患者SpO2维持在98%~100%。术毕均顺利苏醒拔管,无苏醒延迟、复张性肺水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麻醉管理应着重强调麻醉平稳、防治张力性气胸、正确定位双腔气管导管、加强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和防治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