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立足于项目组前期研究的成果上,积极探索吉林辽宁两省目标设置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受目标设置影响下的工作落实结果情况,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 方法以系统穷尽的方式收集吉林辽宁两省2000至2017年有关目标与工作落实情况的指标,利用Spearma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吉林辽宁两省目标设置对于突发应急工作落实情况的影响。 结果吉林辽宁两省突发应急领域的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情况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吉林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情况分别为46%与60%,辽宁为60%与53.3%,且目标设置水平与工作落实呈正相关。 结论有公众需要为依据且定量可考的目标设置对于工作落实、推进、完善具有积极的正反馈作用,建立科学量化的突发应急目标设置评价体系是适宜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辽宁吉林两省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及其工作效果,为辽宁吉林两省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为了保持量化的原则,选取功能服务与公众需要的匹配程度这一具体指标来反映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系统收集2000至2017年辽宁吉林两省卫生应急服务相关的文件和文献数据,摘录文件中所涉及的卫生应急服务三级预防功能服务的表述;摘录文献中涉及的卫生应急服务工作效果的表述,采用"五分度评分法"判定工作效果;采用Speraman相关、单因素回归方法分析辽宁吉林两省卫生应急服务覆盖范围与辽宁吉林两省工作效果的关系。 结果2017年,辽宁省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达到56.5%,吉林省达到64.7%。辽宁吉林两省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与卫生应急工作效果都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并且吉林省的显著性更强。 结论吉林省在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表现更佳。同时也验证了卫生应急服务覆盖程度量化方法和工作效果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可应用于公共卫生的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3.
自我医疗是公众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途径之一,但在农村地区,患者采取的自我医疗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意识,这可能会给农村居民造成经济和健康双重的损失。文章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对农村地区居民自我医疗药品消费决策过程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引导农村居民采取合理的健康促进行为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辽吉两省传染性疾病与感染的信息发布有效程度,并尝试量化比较传染性疾病与感染信息发布有效程度的可行性,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辽吉两省传染性疾病与感染相关数据进行趋势变化统计分析,对辽吉两省各方总体识别公众需要信息的及时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辽吉两省各方识别公众需要信息的及时程度逐年上升,辽宁省从2007年的18. 90%上升至2016年的24. 80%,吉林省从2007年的6. 30%上升至2016年的25. 40%,吉林与辽宁两省各方总体识别公众需要的及时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均呈负相关。结论传染病与感染相关信息监测与及时发布是采取有效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基础,虽然辽吉两省传染性疾病与感染信息发布有效性逐步提高,但两省传染性疾病与感染信息监测有效性仍有待提升。采用量化指标评价一个国家(地区)传染性疾病与感染信息发布有效程度是可行的,可推广到其他地区和公共卫生领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大学生在初中阶段遭受的校园欺凌情况,分析影响因素,结合大学生的主观选择探讨有效防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于2017年9—12月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94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其初中阶段遭受校园欺凌情况,并从自身视角出发选择有效的防制措施。结果调查对象中共148人(15.60%)遭受过校园欺凌,其中男生84人,女生64人。性别(χ2=16.772,P=0.00)、单亲家庭(χ2=8.185,P=0.004)与遭受欺凌相关;女生(OR=0.435,95%CI=0.299~0.633)、相对较好的经济条件(OR=0.289,95%CI=0.145~0.576)、气质类型为胆汁质(OR=0.295,95%CI=0.160~0.544)和多血质(OR=0.351,95%CI=0.209~0.590)是校园欺凌的保护因素;单亲家庭(OR=1.291,95%CI=1.009~1.652)、相对较差的经济条件(OR=3.394,95%CI=1.641~7.019)、成绩较好(OR=2.253,95%CI=1.320~3.847)是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调查对象认为完善制度防制校园欺凌最为有效(65.54%),其次是社会环境改善(56.69%)等。结论应根据遭受校园欺凌的高危因素,以及从学生视角选择制定有效的校园欺凌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