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用CD-1700型血液分析仪检测了68例患者的RDW及MCV,并与72例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结果患者组RDW及MCV比正常组差异明显,MCV和/或RDW在缺铁性贫血患者组中阳性率达94.1%.因此,MCV及RDW是检测缺铁性贫血简便易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的种类的变迁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拟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412例患者培养出的215株致病性真菌进行调查分析,并将所分离的菌株分别做眼科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412例标本中,涂片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者有201例,阳性率为48.8%;培养出致病性真菌215株,阳性率为52.2%,主要致病性真菌依次为镰刀菌属(48.3%),曲霉属(32.1%)和弯孢霉属(14.9%)。对抗真菌药物克霉唑、两性霉素B、酮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59.5%、43.7%、21.4%和11.2%。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主要致病性真菌为镰刀菌属,215株真菌对克霉唑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那他霉素(NAT)和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及氟康唑(FLU)对22株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测定四种抗真菌药物单独及联合环孢素A使用抗真菌作用。

结果:那他霉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镰刀菌(22株)MIC范围分别是2~8、1~8、1~8和8~512μg/mL。体外联合用药时,环孢素A与氟康唑对64%菌株(14/22)有协同效应,与两性霉素B对41%菌株(9/22)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联合使用环孢素A后,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由4.5%提升至68.2%(P<0.001)。

结论:镰刀菌在体外对那他霉素敏感,对伏立康唑部分敏感。与环孢素A联合应用时,可与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产生协同效应,并显著提高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方法 对200例(200只眼)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结膜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并对致病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结膜囊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细菌检出率较低(7.00%),而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高(146只眼,73.00%);其中革兰氏阳性细菌有129只眼(88.36%),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革兰氏阴性细菌17只眼(11.04%),以大肠埃希氏菌、淋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普通变形杆菌多见。大匆数主要致病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敏感,而对氯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已成为急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在临床工作中应有针对性选择有效抗菌素进行治疗;尽早获取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于病原学诊断和选择敏感抗菌素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的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眼部、镜片及护理用品的微生物状况,了解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眼部感染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配戴角膜塑型镜者结膜囊、常规清洗消毒前后镜片、镜盒及护理液取材进行细菌、真菌及阿米巴培养,并按常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细菌检查阳性率结膜囊为66.3%;清洗消毒前后镜片分别为72.4%和11.2%(P<0.01);镜盒同清洗消毒前镜片;多功能护理液为8%(4/50).眼部感染者均检出有细菌生长.结论角膜塑型接触镜配戴者镜片及护理用品有微生物污染,常规的护理操作可明显减少镜片上污染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我院从2009年1月开始对住院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包括产前心理准备、产中心理护理、产后护理及恢复指导等,通过持续的、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有效帮助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而且促进产妇心理健康发展,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了产科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复合性创伤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尤是外伤性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尤为多见。本院于2000年1月至20008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共185例。现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 海南省处于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年的气候特点适宜真菌生长繁殖,该地区真菌感染性眼病发病率较高,分析致病菌并了解其敏感药物对感染性眼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中国海南省及其南海诸岛屿热带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致病菌种类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者174例174眼,所有患者均来自海南省及其南海诸岛屿热带地区,诊断方法参照《眼科学》(第五版)中的标准.无菌条件下刮取角膜溃疡的进展缘或基底部的菌丝苔被,采用KOH湿片法直接涂片行真菌检查;将采集的标本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沙氏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出的82株致病性真菌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和《实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图谱》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的菌株行10种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 涂片镜检的126例中可见菌丝和孢子者34例,阳性率为27.0%;真菌培养的174例标本中培养出致病性真菌82株,阳性率为47.1%,主要致病性真菌依次为镰刀菌属、不产孢子菌、曲霉属和茎点霉属,分别占47.5%、12.2%、9.8%和9.8%.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77株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88.3%、72.7%和71.4%.结论 中国海南省及南海诸岛屿热带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不产孢子菌、曲霉属和茎点霉属,这些致病真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蒋瑜  秦媳秀  段水英  陈晓莲 《全科护理》2012,10(36):3395-3396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最常用且重要的手段之一[1],也是临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有报道90%以上的住院病人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2]。为成功实施静脉穿刺,确保穿刺质量,静脉穿刺时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尽可能保护血管,避免选择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避免重复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病人的投诉,提高静脉输注治疗的护理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是护理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方向,现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Corvis ST研究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1mo内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方法:采用患者术眼术前术后自身对照研究。对2019-03/09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5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用Corvist ST对28例患者术前1d,术后3、6d,1mo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比较。结果:受检眼术前术后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二次压平时间(A2T)、中央角膜厚度(CCT)比较均有差异(F=10.534、11.655、14.734,均P<0.05)。术后3d测得A1L较术前及术后6d显著升高,A2T则显著降低(P<0.05)。术前1d与术后6d比较,A2L、A2T均无差异(P>0.05)。术后3、6d CCT大于术前1d(均P<0.05)。CCT在术后3d达到最大值,术后1mo恢复术前水平。结论:2.4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发生变化,术后1mo各项参数基本恢复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