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6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证明 :单纯饮食和运动疗法仅对少部分的 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初期有效。大部分 (约占 90 %以上 )的 2型糖尿病患者是需用药物治疗的。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不同 ,主要分为两大类 ,即磺脲类和双胍类。近年来 ,一些新型口服降糖药已在临床开始应用 :如α -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餐时血糖调节剂等。现将五类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进展介绍如下。1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1 1 药物种类。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自 5 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以来 ,已在临床广泛使用。第一代主要有甲苯磺丁脲(D860 )、…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瘦素受体基因Gln2 2 3Arg等位基因与不同葡萄糖耐量中血清瘦素及其它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测定无亲缘关系 ,不同葡萄糖耐量 198例北京地区汉族人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 2 3Arg等位基因 ,同时分析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等位基因型的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 ,而在葡萄糖耐量减低 (IGT)男性 ,Gln2 2 3Arg等位基因有较高的胆固醇水平 [(7 2 6±1 95 )和 (5 31± 1 31)mmol/L ,P =0 0 4]和较高的收缩压 [(18 8± 1 2 )和 (17 2± 1 6 )kPa ,P =0 0 3]。结论 :瘦素受体Gln2 2 3Arg基因多态性与不同葡萄糖耐量的血清瘦素无关 ,但与机体代谢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对空腹、餐后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53例2型糖尿病患接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3组,观察各组空腹、餐后甘油三酯厦其它血脂成份变化。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10%组较糖化血红蛋白8%~10%及<8%组餐后甘油三酯明显增高,具有显差异(P<0.05);对三组餐后甘油三酯与空腹甘油三酯进行的相关分析显示,餐后甘油三酯水平与空腹甘油三酯水平具有显的正相关(P<0.001)。结论 随着血糖控黼的改瞢,空腹及餐后甘油三醣下降,提示2型糖屎病血糖控制对降低甘油三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长舒霖?和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组、阳性药物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入选578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区组分段随机方法将受试者按3∶1的比例随机进入长舒霖?组和来得时?组,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h血糖(2hPG)、8点指尖血糖谱、结束时HbA1c和FPG达标率以及低血糖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甘精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结果治疗24周后长舒霖?组与来得时?组的HbA1c分别下降1.16%和1.25%,FPG分别下降3.05 mmol/L和2.90 mmol/L, 2hPG分别下降2.49 mmol/L和2.38 mmol/L,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前后8点指尖血糖谱以及结束时HbA1c和FPG达标率相似(P值均>0.05)。长舒霖?组与来得时?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 (38.00%和39.01%)和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7.25%和16.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为无症状性低...  相似文献   
6.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对2017年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和重要的修改及补充。40年来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患病率和知晓率数据显示,糖尿病防治任务异常艰巨。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控制目标至关重要,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据推动了个体化降糖目标的选择,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也有望提高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血糖变异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糖变异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78例ACS患者,其中有糖尿病史者298例,无糖病史者580例.将所有患者按住院期间血糖变异性(以血糖变异系数CV为指标)和平均血糖水平按照四分位法分为4组,记录所有患者基线资料、住院期间血糖变异性、平均血糖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8例ACS患者,按照血糖变异性以四分位法分为4组,随着血糖变异性增大,住院期间心衰、心源性休克、死亡率增加,组间差异明显(p<0.001).将有糖尿病史者、无糖尿病史者各自按同样方法分为4组,亦见随血糖变异性增大,住院期间死亡率增加,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按平均血糖水平分组时,结果类似.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基线时各指标、住院期间血糖变异性、住院期间平均血糖水平中有5种因素与死亡呈显著相关,依次为糖尿病、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血糖、血糖CV.结论 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ACS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变异性均与近期预后不良相联系.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监测和对血糖稳定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记录878例ACS患者基线时各指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期间所有测得的血糖结果.(1)将878例ACS患者患者分为生存组和住院期间死亡组,组间比较临床情况.(2)全部患者按照其住院期间血糖平均值和标准差各自分为四组(四分位法),组间比较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3)以基线指标、血糖控制指标为自变量,住院期间死亡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对于住院期间死亡率有显著影响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1)生存组与死亡组各项血糖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2)全部患者按随血糖变异性分组时,随血糖变异性增大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组间差异明显.按照平均血糖分组时,结果同上.(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糖变异性升高是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变异性和血糖水平均与近期预后不良相联系.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ACS患者的血糖监测和对血糖稳定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评价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纳入12个中心47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入静脉给药组(n=119)和肌肉给药组(n=357),分别以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方式给予甲钴胺注射液(3次/周,1ml:0.5mg)治疗,共4周。结果:经甲钻胺注射液治疗2周后,FAS分析结果显示静脉给药组TSS总评分下降值为(1.61±1.19),下降率为(17.84±12.72)%;肌肉给药组TSS总评分下降值为(1.59±1.29),下降率为(17.99±14.28)%,疗后较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静脉给药组和肌肉给药组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4周后,FAS分析结果显示静脉给药组TSS总评分下降值为(3.08±1.67),下降率为(34.10±16.66%);肌肉给药组TSS总评分下降值为(3.17±1.52),下降率为(36.02±16.73)%,疗后较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NIS—LL评分结果显示两组NIS—LL评分明显下降,且前后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静脉给药组和肌肉给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S分析和FAS分析一致。研究期间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有13例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3%;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2%。静脉给药组和肌肉给药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显著疗效,且不同的给药方式(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有相似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同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5年1月至2008年4月入院的1 19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共100例行手术治疗,98%(98/100)病例绛病理检查确诊为胰岛素瘤.术前各项定位检查的阳性率:B超22.9%(17/74),CT 55.2%(48/87),磁共振(MRI)58.8%(10/1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6.6%(49/64),内镜超声(EUS)93.3%(42/45),超声造影(UC)94.7%(18/19).每项检查的准确率:B超88.2%(15/17),CT 87.5%(42/48),MRI 90.0%(9/10),DSA 100.0%(49/49),EUS 85.7%(36/42),UC 83.3%(15/18).术前有1~3项定位检查阳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8.9%(24/27)、96.9%(32/33)及94.7%(18/19).手术组中,63例行CT和B超检查,阳性率47.6%(30/63);53例行CT和DSA检查,阳性率为75.5%(40/53);37例行CT和EUS检查,阳性率为89.2%(33/37);31例行EUS和DSA检查,阳性率为90.0%(28/31);14例行DSA和UC检查,阳性率为78.6%(11/14);13例行CT和UC检查,阳性率92.3%(12/13);11例行EUS和UC检查,阳性率90.9%(10/11).结论 术前有2项以上相符合的定位榆查,能大大提高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以CT、DSA、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阳性率较高.兼顾费用和检查的创伤,推荐采用CT、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