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现症进行分类,探讨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方法 采集2020年2-3月18家医院65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初始症状及中医现症,根据阳性率纳入相关指标,对纳入的中医临床症状的二分类信息进行潜在类别分析,识别其核心病机和中医证候诊断分类.具体分析过...  相似文献   
3.
目的?获得高血压病相对科学、客观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并对证候要素所对应的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方法?以肝火亢盛证为例来说明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高血压病证候分类研究中的应用。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评价高血压病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专家咨询中所获得的证候及证候要素所对应的各指标的重要性。结果?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包含18个指标,经综合评价后部分指标的重要性发生了改变,如舌红、黄苔、急躁易怒、口苦目眩、半身麻木等。该证候包含2证候要素,其分别对应的指标经综合评价后,大部分的重要性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少数指标的重要性发生轻微改变,如舌红、弦脉等。结论?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可以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以及专家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避免了纯统计分析脱离临床的弊端,又解决了专家经验过于主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结构方程模型下的meta分析,对多个抑郁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结构方程模型"、"抑郁"、"社会支持"为主题词,通过文献追溯方法收集5篇相关文献。采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meta分析来研究抑郁与社会支持间的关系。结果相关系数矩阵下的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χ2=62.3291,P0.001,可知相关矩阵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获得综合相关矩阵,并根据综合相关矩阵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χ2=2.8497,P=0.2405,CFI=0.9976,RMSEA=0.0154,SRMR=0.0206,该结果表明既定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数据。结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meta分析较好地综合多个基于相关系数或协方差矩阵的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讨智慧病历系统应用于妇产科临床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以及意义。方法将智慧病历系统应用于妇产科临床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观察住培学员在使用智慧病历系统过程中的优缺点。结果利用医院现代化的智慧病历系统对住培学员进行培训,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住培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他们的潜力,有效节约住培学员的宝贵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能够更有效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也能够更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更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结论将智慧病历系统应用于妇产科临床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的这种新模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潜在类别模型的分析结果,探讨不同年龄组新冠肺炎普通型确认患者的主要病因病机和证候差异。方法 对605例普通型新冠肺炎四诊数据按照老龄组和非老龄组采用多样本潜在类别分析,计算两个年龄组各类的类别概率和患者症状的条件概率。根据条件概率提取主要症状和两个年龄组各类别的共同症状和特异症状,进而分析两个年龄组各类患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结果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老龄群体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咳嗽、纳呆、发热、腻苔和咯痰,主要证型为“湿热伤肺、脾肾两虚”(51.6%);非老龄组则以发热、咳嗽、神疲乏力和咯痰为常见,主要证型为“热痰(湿)伤肺,脾虚不运”(40.0%)。结论 老龄群体感染新冠肺炎后,首先出现气虚证,病性为气虚、痰湿和热毒,病位在肺、脾、肾。而非老龄群体则以发热为主症,病性以热毒、痰湿为主,伴有气虚,病位在肺、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数线性模型在等级资料评分者一致性研究方法中的应用。方法由高级和中级及以下职称的医生独立收集慢性支气管炎的四诊信息,以口唇青紫程度为例,其评分为4个等级。采用不同的对数线性模型对观测频数进行拟合,选择拟合程度好的模型,再进行一致性结构分析。结果对三个对数线性模型进行比较,得到等权重模型的结果最好,表明高级和中级及以下职称的医生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在一致性研究中应用对数线性模型,可以分析一致性结构,对特定的假设进行检验,不再是应用单个统计量总结一致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