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1989-2006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不同性别、年龄和居住社区体质指数(BMI)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89、1991、1993、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6次追踪资料,选取辽宁地区18~45岁的健康成年居民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 1989-2006年辽宁省18~45岁成年居民BMI均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989年BMI均值为(22.1±9.4)kg/m2,而2006年上升到(24.0±5.2)kg/m2.其中男性BMI均值从(22.1±2.1)kg/m2上升到(24.6±5.1)kg/m2,女性BMI均值从(22.1±2.6)kg/m2上升到(23.9±4.3)kg/m2,男性增长幅度大于女性.3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到2006年BMI均值已超过24.0 kg/m2;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BMI均值1989年分别为(21.8±2.4)kg/m2、(21.8±2.6)kg/m2、(22.1±2.7)kg/m2和(21.1±2.2)kg/m2,到2006年分别增长为(24.0±4.2)kg/m2、(23.9±4.0)kg/m2、(24.2±4.2)kg/m2和(22.6±3.5)kg/m2.城市、郊区和县城居民BMI均值增长较快,农村居民BMI均值增长较慢.随着BMI水平的提高,成年居民低体重率逐年降低,而超重肥胖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1989年辽宁省成年居民低体重率为6.9%,超重肥胖率为10.3%,到2006年该人群低体重率为4.5%,超重肥胖率为31.9%,17 a间居民超重肥胖率增长了21.6个百分点,其增长幅度为209.7%,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9%.结论 辽宁省成年居民BMI逐年增长,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肥胖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肥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较强的关联[1].  相似文献   
3.
以血清层粘连蛋白 (LN)为检测指标 ,对接触三硝基甲苯的工人、已诊断为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的患者及新入厂的健康合格工人进行检测 ,结果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对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患者进行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将其出现的异常例数与LN出现的异常例数进行比较 ,结果LN的异常例数明显高于肝功能指标出现的异常例数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辽宁省高速公路服务区餐饮企业卫生状况,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于2007年4月13~26日对省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部营业性餐饮企业进行了卫生现状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居民体重指数、腰围与血压值、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方法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辽宁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的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体重指数(kg/m2)<18.5,18.5~23.9,24~27.9,≥28,血压均值分别为116.4/73.9mmHg、122.0/76.5mmHg、130.5/81.4mmHg、138.4/85.9mmHg,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6%、20.4%、35.2%和53.9%;腰围从正常到腹部肥胖,血压均值从121.7/76.6mmHg上升到133.6/82.9mmHg,高血压患病率从19.8%上升到42.8%。当体重指数≥24(kg/m2)或腰围进入腹部肥胖时,血压值、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加。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压值与体重指数和腰围呈正相关,而且腰围对血压均值的影响大于体重指数对血压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和腹部肥胖与正常组相比发生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5、2.6和2.0倍。结论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两个危险因素,保持理想的体重和腰围对控制高血压的发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成人超重肥胖现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10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本利用2002年辽宁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分析成人超重肥胖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
纸片法快速测定水发产品中甲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甲醛是国家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品添加剂。但是一些不法商贩却利用甲醛有凝固蛋白和防腐的作用,在水发产品中加入甲醛以牟取暴利,危害着人体健康。本文采用间苯三酚纸片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甲醛快速检测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居民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贫血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3780户家庭,共12095人。采用询问调查方式获得18岁及以上居民个人基本情况,医学体检获取血红蛋白数据。结果辽宁省居民血红蛋白为(137.0±16.0)g/L,其中城市居民为(138.2±16.1)g/L,农村居民为(135.0±15.7)g/L;男性(142.9±16.4)g/L,女性(130.4±13.5)g/L;贫血患病率11.2%,标化患病率为11.6%,城市居民贫血患病率为10.5%,农村13.4%,城乡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贫血患病率(14.1%)高于男性(7.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岁内的婴幼儿(25.1%)、老年人(16.4%)和生育期妇女(18.0%)患病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地区、婚姻状况、民族的OR分别为1.100,1.590,1.375,1.128,1.287。结论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年人和生育期妇女是贫血的高危人群;贫血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文化程度较高人群患病率较低,年龄、性别、地区、民族、婚姻状况是贫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009年辽宁地区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行为现状。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部分资料,研究辽宁省成年居民饮酒现状、饮酒频率、饮酒类型、每日酒精消费量及分级。结果 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为34.0%,男性为58.0%,女性为11.7%。饮酒者中每日酒精消费量为13.4g/d,男性为15.7g/d,女性为5.1g/d。不同年龄组中,男性45~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消费量最高(62.5%和18.9g/d),女性18~岁年龄组饮酒率和每日酒精消费量最高(16.1%和5.7g/d);4类地区中,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居民的饮酒率分别为34.9%、35.3%、32.7%和33.6%,每日酒精消费量农村最高(16.3g/d),郊区最低(8.4g/d);不同教育程度中,小学及以下饮酒率最低(24.2%),而酒精消费量最高(17.3g/d)。饮酒频率中,以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最高(32.1%),每月少于1次的比例最低(11.9%)。男性主要以几乎每天饮酒(35.9%)和每周饮酒1~2次(28.1%)为主;女性主要以每月饮酒少于1次(30.2%)和每月饮酒1~3次(28.6%)为主。饮酒类型中,以饮啤酒、白酒为主,比例为71.3%和59.1%,饮葡萄酒的比例最低(12.2%),其中女性饮葡萄酒比例(31.7%)约为男性(8.0%)的4倍。每日酒精摄入量分级中,适量饮酒比例为66.2%(男性为64.0%,女性为76.2%),过量饮酒、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13.1%、10.8%和9.9%。结论 2009年辽宁地区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饮酒率较高,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和教育程度间饮酒行为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0.
辽宁地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居民高血压流行现况及防治效果,为制定我省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居住在辽宁省7个地区15岁及以上的居民,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饮酒、职业性体力活动等以及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腰围(WC),并进行分析。结果居民血压均值为(126±22/79±12)mmHg,男性(128±21/80±12)mmHg,女性(125±23/78±11)mmHg,男性SBP与DBP均大于女性,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127±11/80±11)mmHg,农村居民(125±21/78±12)mmHg,城市SBP与DBP均大于农村,经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SBP和DBP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经方差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2484人,患病率为29.4%,标化率为22.5%。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1.5%,27.7%,男性高于女性(χ2=14.9,P<0.01);城市、农村患病率分别为32.3%,25.4%,城市高于农村(χ2=46.7,P<0.01)。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5,P<0.01)。不同教育程度、职业、婚姻状况、职业和体质指数(BMI)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家族史、饮酒、体力活动较低和腹部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无家族史、不饮酒、体力活动较重和WC正常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2、3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占61.2%,24.4%,14.4%。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查的8452人中有63人问答缺失,居民曾经测过血压的有4003人,占47.7%。无论地区、性别测过血压的比例均为城市大于农村,女性大于男性,经χ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7.7%,20.6%和4.2%。其中前2项指标中城市大于农村,女性大于男性,经χ2检验,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控制率中城市男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农村女性大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4,P<0.01)。结论辽宁地区高血压流行现况及发展趋势不容乐观,防治效果欠佳,需加大该地区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