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 Thl/ Th2型细胞因子与妊高征的相关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 4 2例妊高征孕妇和 30例正常孕妇静脉血 ,采用 RIA、EL ISA法检测其血清中 TNF- α、IL- 10水平。结果 :与正常孕妇相比 ,妊高征患者 TNF- α水平显著升高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IL - 10水平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IL— 10 / TNF-α比值下降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且 TNF-α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蛋白半定量及水肿和水肿级别呈显著正相关。而 IL - 10和 IL - 10 / TNF-α比值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尿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妊高征患者存在 Thl/ Th2型细胞因子网络失衡 ,与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影响及在子宫肌瘤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近年来VEGF促进肿瘤生成及与子宫肌瘤关系方面的相关文献回顾,总结VEGF促肿瘤血管生成及子宫肌瘤发病及治疗关系的研究进展,介绍其在子宫肌瘤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已证实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关键作用,针对VEGF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为肌瘤治疗提供了新方向.通过抑制VEGF及其受体作用可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HBs Ag、 HBe 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 ( HBV) 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对 HBs Ag/ HBe Ag双阳性共 6 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 PBMC后 ,经抽提、纯化后的 DNA进入 PCR扩增反应 ,引物为 HBV C区基因序列。结果 :6 7例 HBs Ag及 HBe 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 35例 ( 5 2 .2 % )PBMC中 HBV DNA阳性 ,2 5例孕妇在血清及 PBMC中均发现 HBV DNA。6 7例新生儿有 2 2例感染 HBV DNA,感染率 32 .8% ,其中血清 HBV DNA阳性者 10例 ,PBMC HBV DNA阳性者 19例 ,二者均阳性者 7例。结论 :母亲 PBMC内 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 PBMC中 HBV DNA阳性 ,PBMC内的 HBV DNA可能是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 ,同时 ,HBs Ag及HBe Ag阳性母亲若血清 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 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ST时减速波型结合B超在脐带缠绕产前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入院时未临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妊娠710例进行超声及胎儿监护检查,预测脐带缠绕的发生.并对比分析脐带缠绕病例中NST时减速波型组与非NST时减速波型组的围产儿病率及剖宫产率.结果足月单胎头位的脐带缠绕发生率为24.2%,初产妇高于经产妇,分别为25.67%及18.8%.NST时减速波型结合B超预测脐带缠绕的阳性预测值为84.36%,阴性预测值为96.05%,敏感度为87.79%,特异性为94.8%,准确率为93.1%.NST时减速波型组与非减速波型组比较,前者重度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及剖宫产率高于后者,P<0.05,P<0.05,P<0.025.而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NST时减速波型结合B超预测脐带缠绕有较高准确率及预测值,可作为临床预测脐带缠绕的方法.对NST时减速波型者适当放宽手术指征,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Survivin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rvivin(生存蛋白)是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of apoptsis protein,IAP)家族中分子量最小的一个成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分裂的双重功能[1]。自1997年被发现以来,Survivin逐渐成为生物靶向治疗的明星分子。本文着重介绍Survivin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1 Survivin的分子生  相似文献   
6.
盆腔粘连与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CT)和解脲支原体 (ureaplasmaurealyticum ,UU)感染与盆腔粘连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 ,并试图找到预防和降低盆腔粘连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方法 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金标免疫斑点法 ,将 5 0例妇科既往无盆腔手术史 ,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中有盆腔粘连患者作为盆腔粘连组 (观察组 ) ,4 0例同期妇科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中无盆腔粘连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宫颈分泌物和手术标本中的CTDNA、UUDNA ,以及两组患者血清中抗CT和UU抗体。结果 观察组宫颈分泌物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32 %和 4 0 % ;血清CT和UU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4%和 4 8% ;手术标本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2 6 %和 30 %。对照组宫颈分泌物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7 5 %和 1% ;血清CT和UU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5 %和 10 2 5 % ;手术标本CT和UUDNA阳性率分别为 2 5 %和 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盆腔粘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首先用来抗早孕,以后作为避孕药用于避孕。笔者通过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单用米非司酮,用于房事后紧急避孕的对比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IIR床资料1.l一般资料:自1993年12月~1995年11月在我院检查健康育龄妇女,自愿接受用药者共计176例、255个月经周期,年龄平均为25+3.4岁,近半年月经规律(28~32天),最近3个月来未服用自体类避孕药,未放置宫内节育器,176例255个月经周期,随机分成两组见表1。组1,102例136个月经周期,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组;组2为74例119个月经周期为米非司酮组。1.2方法:组…  相似文献   
8.
妊娠和哺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和哺乳使母体代谢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 ,就骨代谢而言 ,在保护母体骨骼的同时能有足够的矿物质输送给胎儿、婴儿。妊娠期 1,2 5 (OH) 2 维生素D水平增高使母体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 ,甲状旁腺素相关肽 (PTHrP)水平升高有益于维持母体胎儿间钙浓度梯度。骨量在妊娠期不一定丢失 ,但是在持续的哺乳期可能降低。若干骨质疏松形式与妊娠和哺乳有关 ,其原因与维生素D缺乏、低钙饮食和甲状旁腺素 (PTH)浓度升高及一些未明的病理因素有关 ,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妊娠母亲死亡的原因中宫外孕占10%,宫外孕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是输卵管炎症。为了解沙眼衣原体在育龄妇女中的感染情况及对生育的影响,对住院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46例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右洁1.1一般资料经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46例,经剖腹探查,输卵管切除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异位妊娠中14例置IUD,金属环6例,官形环2例,“TCU,VCU”各3例,置器年限8月~10年不等。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0士7)岁,停经天数在33~65由全部病例均抽出不凝血行急症手术。32例不带IUD输卵管妊娠者,停经天数、盆腔腹积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微血管密度(MVD)在宫颈癌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宫颈癌组织,24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 INⅡ、Ⅲ),22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C INⅠ),14例正常宫颈组织的HIF1α、VEGF、p53表达及MVD。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86.6%,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50%,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36.3%,正常宫颈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14%。宫颈癌组织中,VEGF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2%和45.9%。宫颈癌组织MVD平均为46.7±9.2。宫颈癌组织HIF1α及VEGF、p53与正常宫颈组织、低度、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MVD值显著高于其他组织。VEGF、p53阳性表达率及MVD均与HIF1α阳性表达程度成正相关(分别为r=0.795,P<0.05;r=0.515,P<0.05;r=0.607,P<0.05)。宫颈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P<0.05)、手术病理分期(P<0.05)有关。结论HIF1α/VEGF通路在宫颈癌组织血管生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p53基因失活可能经HIF1α/VEGF通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HIF1,αVEGF过表达、p53基因失活及高MVD值与宫颈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