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故障现象一仪器在工作过程中间断性地出现吸样错误。分析与检修:首先检查仪器的吸样和进样系统,吸样针头既无堵塞亦无蛋白黏附,各线路没发现接口松动,吸样针头与控制电路连接处的金属片上也没有生锈和氧化迹象。在通电状态下以手指轻触吸样针,控制电路上两盏指示灯交替闪亮,感  相似文献   
2.
目前,急诊外科中急性脾破裂患者手术前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指标联合测定其变化的研究报道较少。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作者检测了74例急性脾破裂患者手术前、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浓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DNA修复基因在接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1例NSCLC铂类药物化疗患者石蜡包埋病灶组织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基因1(PARP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错配修复同源型2基因(MSH2),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状态。分析NSCLC患者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判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中NSCLC化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是否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结果ERCC1、PARP1、BRCA1、MSH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均未显示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临床TNM分期的相关性(P均>0.05)。在NSCLC腺癌组中ERCC1、PARP1、BRCA1、MSH2均不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鳞癌组中ERCC1、PARP1是预后判断独立因素(P=0.019,0.031)。 结论ERCC1、PARP1是基于铂类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品制备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科杰  王凯  张丽红 《检验医学》2009,24(5):381-383
目的自制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品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正常人及患者血清、尿液经过灭活、离心、稀释等处理后定值、分装和保存,从质控效果和稳定性两方面进行评估。结果自制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品方法简便。经8个月室内质控效果和稳定性与仪器原厂质控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品可用于特种蛋白检测的常规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5.
6.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尿白三烯E4(LTE4)水平及特应质对其的影响来探讨毛支患儿预后。方法对47例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5例对照组进行尿LTE4测定,对急性期患儿同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C)。结果毛支急性期尿LTE4水平(62.11±12.23)pmol/L较对照组(22.19±1.50)pmol/L、恢复期(34.86±5.75)pmol/L明显升高(P均<0.01),恢复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轻度毛支组(59.16±12.25)pmol/L比较,重度组患儿尿LTE4水平(98.04±8.04)pmol/L明显升高(P<0.01);特应质组(88.75±10.45)pmol/L毛支患儿尿LTE4水平较非特应质组(55.28±11.44)pmol/L明显升高(P<0.01);急性期毛支患儿尿LTE4水平与外周血EC计数无相关性(r=0.367,P>0.05)。结论毛支急性期尿LTE4产生增加,恢复期尿LTE4水平仍维持于高水平;重症毛支患儿尿LTE4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尿LTE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白三烯是影响特应质毛支患儿预后的重要的炎症介质;外周血EC不能很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κ轻链 (KL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 (DN)中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以散射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 12 3例 2型糖尿病患者尿KLC和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结果  2型糖尿病组尿KLC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尿KLC高于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对照组 (P <0 .0 1)。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部分同时存在尿KLC和UAER的升高。尿KLC和UAER两种方法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非常显著关联性 ,且诊断结果无差别。在 9.91mg dl水平 ,尿KLC诊断早期DN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尿KLC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病变指标 ,因与UAER存在分离现象 ,和UAER联检可更好地早期诊断和监测糖尿病肾病 ,建议尿KLC≥ 9.91mg dl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界限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中乙肝患者外周血的HBV抗原抗体的表达及病毒载量情况,并分析其与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2月间的80例乙肝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对象为对照组,然后采取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HBV原抗体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HBV抗原抗体含量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例数分别为50例、30例,对照组的CD3^+、CD4^+、CD8^+含量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的CD3^+、CD4^+、CD8^+的含量(P〈0.05)。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的CD3^+、CD4~.CD8^+的含量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HBV—DNA含量分为三个亚组,〈104IU/mL组、(104--106)IU/mL组和(107--10。)IU/mL组,例数分别为20例、25例、35例。对照组、〈104IU/mL组和(104—10‘)U/mL组以及(10’~10。)U/mL组的CD3^+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107~10s)U/mL组的CD4^+含量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10^4—10^6)IU/mL组以及(10^7-10^8)IU/mL组的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10L106)IU/mL组和(10^7-10^8)IU/mL组的CD8啥量均明显高于〈104IU/mL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乙肝患者的HBV抗原抗体和病毒载量均与T细胞亚群之间存在联系,并且其不同含量的T细胞亚群也存在差异,均异于常人。因此,临床中可以通过测定病毒载量与T细胞亚群,并有效了解患者的机体免疫状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绍兴市人民医院10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布特点,探讨抗核抗体谱的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欧蒙免疫印迹法对10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清做抗核抗体谱的检测,观察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布情况,以及诊断为SLE的患者中抗核抗体谱的联合检测结果之间的比较。结果:103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中以SLE患者为多数,有56例,占54.3%,诊断为干燥综合征(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患者则分别占11.7%,9.7%和9.7%。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中,多项ENA多肽抗体存在阳性表现,SSA抗体的阳性率最高可达到82.71%,其次为SSB抗体、Nukleosomen抗体、Histone抗体,分别占38.39%、34.95%、32.16%。结论:抗核抗体谱的检测能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提示性诊断作用。对SLE的诊断中,抗ds-DNA抗体与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进行联合诊断,能提高SLE血清学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