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山西省麻疹流行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策略,现对山西省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1.2病例分类: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下发的《中国麻疹监测方案》中规定的麻疹定义,为病例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用微量ELISA间接法检测山西省部分城乡807名健康人的脊灰抗体,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90%,94.55%,95.2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型1:1012.51,Ⅱ型1:473.70,Ⅲ型1:872.57,各型均以2-4岁年龄组最高,结果显示山西省健康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和GMT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YDV)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免疫记忆。方法追踪观察按照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10年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分别对免疫后5年和10年抗-HBs阴转的儿童,加强免疫YDV 1剂,观察其免疫记忆反应。结果抗-HBs阳性率、有效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逐年下降,分别由免疫后1年的92.08%、84.16%、29.21mIU/ml降至10年后的65.17%、40.45%、5.38mIU/ml;年均递减率分别为3.76%、7.82%、17.14%。抗-HBs阳性率下降速率较慢,而有效阳性率则较快,并随免疫时间的延长,各项指标的年均递减率逐年降低,推测免疫的低阳性率水平可能维持较长时间。结论YDV免疫后存在较好的免疫记忆,免疫后10年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4.
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接种反应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分析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DT)减量注射0.2ml后的接种反应,在太原市某小学对285名7岁小学生接种两个不同批号DT0.2ml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全身反应的发生率为1474%,中、强度反应占14.04%.出现局部反应的有17.89%,中、强反应占10.88%,血管性水肿占1.75%.两个批号疫苗的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别。鉴于如此的超常反应,建议进一步对DT加强免疫做反应观察研究,研制适当的DT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5.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免疫的保护效果及成本-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YDV)免疫的保护效果及成本-效益。方法在同龄儿童中设免疫组和未免疫组,对照研究免疫与未免疫儿童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之差异及其免疫的保护效果。同时,以本研究免疫组的HBsAg携带率与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前山西省同龄组儿童的HBsAg携带率做对比,分析YDV的保护效果,并进行免疫的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免疫组的HBsAg携带率为0.41%,无免疫史组的携带率为3.24%,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两组对比分析的疫苗保护率为87.35%。实施免疫策略前后同龄组儿童HBsAg携带率比较计算的疫苗保护率为95.00%。分别按全国和山西省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本底资料分析免疫的成本-效益表明,每接种1 000人份YDV可分别减少106名和103名HBsAg慢性携带者,27名和26名慢性肝病患者,粗略估算直接的成本-效益之比为1∶27。结论YDV免疫的保护效果良好,并有非常好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消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目标的日益临近 ,对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监测系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们将山西省 1998年AFP病例流行病学及监测状况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 1998年全省AFP病例监测专报系统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旬报表。人口资料来自省统计局年报。省脊灰实验室提供病毒分离结果 ,国家脊灰实验室做毒株型内鉴别。按照WHO规定的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要求 ,对 15岁以下AFP病例进行监测、评价。应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处理。2 结果 :( 1)流行特征 :1998年 137例AFP病例分布在 11…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监测质量 ,保持无脊灰状态。按照《2 0 0 3~ 2 0 1 0年全国保持无脊灰状态行动计划》的要求 ,在全省开展口服脊灰疫苗 (OPV)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工作。结果显示 :2 0 0 3年报告 1 74例AFP病例 ,分布在 1 1个市的 82个县 (区、市 )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 0 3/ 1 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 96 5 5 %,粪便标本送检及时率 95 40 %,随访表送达及时率 99 43%。市级和县级卫生防疫站零病例报告及时率 95 70 %和 93 0 0 %。OPV常规免疫接种率 99 31 %,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接种率第 1轮 97 81 %,第 2轮 98 1 8%。 2 0 0 3年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并保持在世界卫生组织无脊灰证实标准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用微量ELISA间接法检测山西省部分城乡807名健康人的脊灰抗体.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96.90%、94.55%、95.29%;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Ⅰ型11012.51、Ⅱ型1:473.70、Ⅲ型1:872.57,各型均以2~4岁年龄组最高.结果显示山西省健康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和GMT均达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现场流行病学监测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是现场流行病学监测的主要内容,是评价AFP病例监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基础和前提。据此,对山西省1993~1999年AFP病例监测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山西省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从1995年起已>1/10万,1999年为1.51/10万;现场监测的5项指标,从1996年起都达到了规定的要求,1999年都>96.0%。最后1例病毒学确诊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发生于1992年4月。1993~1999年697例AFP病例,临床诊断以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最多,占43.33%;其次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占27.12%。表明山西省AFP病例监测的质量是好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