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对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源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方法本实验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为对照,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method),在AT细胞和GM细胞经60Co γ射线0、1、2、3、4 Gy照射后,观察比较AT细胞和GM细胞之间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的差异,并分别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1、2、3、4 Gy剂量照射下,AT细胞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明显高于GM细胞,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并且两者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与剂量呈正相关,均可拟合成剂量效应直线方程y=a bx,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直线回归方程斜率AT细胞明显大于GM细胞(P<0.01).结论辐射敏感性AT细胞显著高于GM细胞,AT患者AT细胞具有高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新建建设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验证效果。方法在对某年产量为72.7万k VAh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过程中,通过分析铅烟和铅尘职业病危害,确定危害关键控制点(CCP)和关键限值,以及建立CCP监督控制程序、纠正措施和建立HACCP体系验证程序等步骤,建立和应用HACCP体系,验证HACCP体系应用效果。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铅烟和(或)铅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超标率为33.3%(17/51);作业人员血铅水平偏高(≥1.9μmol/L)者检出率为2.3%(10/438)。通过建立HACCP体系指导铅危害整治后,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铅烟或铅尘CSTEL均不超标,作业人员血铅水平偏高者检出率下降到0.9%(4/438)。结论 HACCP体系可用于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为铅烟和铅尘危害的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某糖果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根据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检查结果,类推该糖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糖尘、高温和电离辐射等,类比工程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66.8~98.0 d B(A),超标率58.1%;糖尘浓度1.67~25 mg/m3,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和爆炸下限要求;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为17℃,非高温作业点;X射线异物检测仪操作位的受照剂量为0.208 m Sv/年,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和糖尘是糖果生产企业主要的控制因素,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某纯净水生产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纯净水生产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化学毒物(氯气等)。其中桶清洗间氯气15 min检测浓度最大值为1.36 mg/m3,超过最高容许浓度0.36倍,其余检测点的各化学毒物浓度小于职业接触限值;注塑、压盖、吹瓶岗位40 h等效声级分别为86.5 d B(A)、92.9 d B(A)、89.4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的关键控制点为注塑机、压盖机、吹瓶机,洗桶和灌装生产线,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对苯职业接触水平进行评估。[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中1983年1月1日—2017年9月30日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工作场所职业性苯接触水平的相关文献,中文主题词为"苯""工作场所""浓度""暴露",英文检索词为"benzene""workplace""concentration""exposure",按照本研究制定的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出118篇文献进行Meta回归分析。采用SAS 9.3软件,以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回归方程进行回归推算,分析各行业苯职业接触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文献数据显示,1983—2014年我国各行业工作场所苯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和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的中位数分别为6.26、1.87 mg/m3。苯C_(STEL)的中位数居前3位的行业分别为家具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与制鞋业(以下简称"皮革制鞋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为26.63、15.99、7.98 mg/m3。除1998年、2000年外,2000年之前苯C_(STEL)均高于10 mg/m3。1983—2014年皮革制鞋业、家具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化工原料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的苯C_(STEL)以每年8%~31%的速度下降,石油加工业的苯C_(TWA)以每年46%的速度上升(P0.05)。[结论]文献报道的我国皮革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原料制造业和橡胶制品业的苯职业接触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某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粉体涂装室/(投料时)检测点的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20.9倍;各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为76.6~85.3 d B(A),材料台和端部压延检测点的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端部压延和涂装前处理中部的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产车间针对化学毒物和粉尘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高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并分析其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液体化工品、噪声、高温、工频电磁场等。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主要化学毒物有苯类、酮类、酯类、醇类、一氧化碳、硫化氢、氨和锰化合物等。结论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复杂,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鼠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鼠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链酶蛋白酶消化联合细胞刷刷洗气管-支气管分离上皮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鉴定,于无血清完全F12培养基中培养.结果实验中可得到大约106个细胞/鼠,并且有较高的成活率和细胞纯度,在无血清完全F12培养基中细胞生长良好.结论消化后刷洗法是一种实用的大鼠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提取方法,无血清完全F12培养基是一种可行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外周血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照射对当地居民外周血中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5名阳江天然放射高本底地区(HBRA)男性居民作为暴露组,邻近地区(CA)男性居民3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两组人群外周血中P53蛋白含量。结果HBRA居民和CA居民外周血P53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992±0.155)和(1.055±0.17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吸烟、饮酒、射线接触调整后,与CA居民相比HBRA居民P53蛋白表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1,95%CI0.407~3.783)。结论低水平电离辐射长期作用人体,其外周血中P53蛋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尚不能判断长期小剂量辐射与P53表达高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东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居民MGMT基因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改变。方法选择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53名50~59岁男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照人群选择恩平市横陂镇(CA)出生并长大男性居民。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外周血中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达水平,用化学比色法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含量。结果HBRA和CA人群外周血有核细胞中MGMT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585±0.319、0.414±0.365,血清中T-AOC含量分别为(28.81±6.36)μ/ml、(11.41±3.78)μ/ml。与CA组相比,HBRA组人群该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本底辐射对居民MGMT基因和抗氧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