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本文测定了208名生后5天内的新生儿阴茎长度,并对新生儿阴茎长度与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为(1)成熟儿阴茎长度平均值±1SD为33.8±3.7mm,正常范围为26.4~41.2mm(平均值±2SD);(2)适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阴茎长度与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呈明显正相关;(3)大于胎龄儿阴茎长度平均值±1SD为34.6±3.2mm,正常范围与成熟儿相同。新生儿阴茎正常值的确定有助于小阴茎畸形的诊断和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生物羊膜移植和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77例(101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52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B组37例(49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的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后炎症明显者加用0.02%丝裂霉素C点眼.术后随访10~36个月,观察两组复发率,比较两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和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的情况.结果 A组8只眼复发,复发率15.38%,B组2只眼复发,复发率4.08%;A组术后角膜创面平均修复时间(4.48 ±0.87)d,B组术后角膜创面平均修复时间(4.04±1.10)d,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A组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 14只眼(26.9%),B组术后使用丝裂霉素C3只眼(6.1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P<0.01).结论 生物羊膜或者是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移植,联合术后丝裂霉素C点眼均能减少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但带角膜缘的自体球结膜移植术后角膜修复时间更短,局部炎症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切口分别位于颞上方、鼻上方及正上方时手术源性散光情况。方法按随机原则将100例(105只眼)6mm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35只眼,A组采用颞上方切口;B组采用鼻上方切口;C组采用正上方切口。随访各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角膜散光度及轴位,矢量分析法计算并比对分析手术源性散光情况。结果手术源性散光轴向分析术后各阶段C组产生的全部为逆规性散光,对比A、B组有统计学差异;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各阶段手术源性散光度数较B组、C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上方手术切口全部产生逆规性手术源性散光,颞上方及鼻上方切口产生的散光以顺规性较多。颞上方切口产生的手术源性散光度数最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手术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64例(75只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33例(38只眼),B组为羊膜移植组31例(37只眼).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术后有1只眼复发,复发率为1.47%;羊膜移植组术后有7只眼复发,复发率为18.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中的疗效优于羊膜移植.  相似文献   
5.
后天麻痹性斜视41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天麻痹性斜视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及常见病因。方法对41例(43只眼)复视患者采用角膜映光法、同视机及红玻璃片等方法检查眼位、眼球运动及复视像,辅以血液生化、甲状腺功能,CT、MRI等影像学检查,分析后天麻痹性斜视常见病因及年龄、性别分布情况。结果41例(43只眼)中50岁以上占75.6%,50岁以下占24.4%;男:女=32:9;病因中血管性疾病占36.58%,糖尿病占26.83%,眼外伤占9.75%,颅脑外伤、肿瘤分别占7.32%,重症肌无力、Graves眼病分别占4.88%,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占2.44%;50岁以上病因以血管性疾病和糖尿病居多,50岁以下以眼外伤、颅脑外伤居多。结论后天麻痹性斜视病因复杂,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组织病毒潜伏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进行治疗的9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PCR检查与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免疫荧光检查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角膜组织病毒潜伏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并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免疫荧光检测后阳性检出率83.7%,试验组患者PCR检测后阳性检出率95.9%,试验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85.7%,试验组患者为98.0%,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检查以及综合疗法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组织病毒潜伏感染灵敏度高、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苦参碱是豆科植物苦参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广,临床应用普遍。近年来对苦参碱在防治眼科疾病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具有抗炎、抗纤维化、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药效作用且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就苦参碱在防治眼科几种常见疾病中的基础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中切口分别位于颞上方、鼻上方及正上方时手术源性散光情况.方法 按随机原则将100例(105只眼)6 mm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35只眼,A组采用颞上方切口;B组采用鼻上方切口;C组采用正上方切口.随访各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角膜散光度及轴位,矢量分析法计算并比对分析手术源性散光情况.结果 手术源性散光轴向分析术后各阶段C组产生的全部为逆规性散光,对比A、B组有统计学差异;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各阶段手术源性散光度数较B组、C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上方手术切口全部产生逆规性手术源性散光,颞上方及鼻上方切口产生的散光以顺规性较多.颞上方切口产生的手术源性散光度数最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