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对60例(63眼)外伤性白内障分别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0.5a,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0.8以上者4眼,0.5—08者13眼,0.1—04者39眼,0.1以下者4眼。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2.
痤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毛囊皮脂腺疾病,病程慢性,易复发。治疗的方法和药物很多,但用药不规范,疗效不稳定,现将痤疮药物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对60例(63眼)外伤性白内障分别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0.5a,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0.8以上者4眼,0.5~08者13眼,0.1~0 4者39眼,0.1以下者4眼.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时,如何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鼻腔粘膜瓣和泪囊联合瓣,以扩大造孔与修复裸露骨质,预防造孔狭窄和肉芽增生。方法:对14例(16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复查溢泪症状消失,造口通畅,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者。结论:在常规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时行中鼻甲腋重建,能最大限度保持鼻腔结构,预防肉芽组织增生和粘连狭窄,有效提高泪囊造孔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因面部无瘢痕,且能同时处理鼻腔鼻窦病变,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的手术治疗,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4]).但是由于造孔狭窄、鼻腔粘连和肉芽增生影响临床治愈率~([1-4]),故该手术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通过使用内镜检查眼科医生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鼻腔造口位置,结合本研究第一作者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经验,采取中鼻甲腋~([5])重建,泪囊和鼻泪管完全向鼻腔开放,最大限度地扩大泪囊造孔,该方法充分利用鼻腔黏膜瓣和泪囊鼻泪管联合瓣覆盖裸露骨质,并能有效防止造孔狭窄、鼻腔粘连和肉芽增生,且不需要泪囊置管和黏膜银夹固定~([3-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儿童眼外伤发生的原因,为儿童眼外伤预防提供依据,同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童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患儿眼外伤经过及时治疗,5例(5.00%)患者视力无光感,7例(7.00%)视力<0.1,15例(15.00%)视力在0.1~0.3,41例(41.00%)视力在0.3~0.8,32例(32.00%)视力>0.8.结论:根据不同的儿童眼外伤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应根据儿童眼外伤的特点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者下肢组织坏死的一种病变。患者肢体的供血发生障碍,表现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以及趾(指)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2.8%~14.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