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2004年艾滋病男、女感染比例为3.8:1,2006年报告孕妇HIV感染率超过1%的县(市、区)达4个。孕妇是处于特殊时期的妇女,对其HIV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妇女感染情况外,对于预防孕妇HIV感染,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云南省HIV/AIDS综合防治研究项目”子课题“农村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策略研究”在云南省开展了孕妇HIV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29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自成  杨育燕 《河北医学》2005,11(12):1114-11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总结29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经验.结果:29例患儿均治愈.结论:及早准确使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TAT),交替使用安定和氯丙嗪等药物控制抽搐,严密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是该病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的规范用药水平,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规范用药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在云南省5个艾滋病高、中流行县(市、区)对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接受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167例孕产妇及57名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应用是否合理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调查.结果 接受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167例HIV感染产妇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率为65.87%(110/167);其中方案选择合理率为88.02%(147/167),产时用药合理率81.37%(131/161),依从率为87.42%(146/167).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确诊时间(OR=2.617;95%CI: 1.184~5.783),是否在阻断定点机构分娩(OR=0.064;95%CI:0.007~0.607),民族(OR=0.344;95%CI:0.162~0.730),是否知道服药阻断的目的 (OR=6.843;95%CI:1.449~32.312),以及医生对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不够,5个关键知识点(母婴阻断目的 、不按要求服药后果、各方案疗效、CD4高低与选择方案的关系、有关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的正确认识率为47.72%(136/285).结论 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的总体水平不高,受医患双方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必要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规范用药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将9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痰热清和头孢他啶,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他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94.00%,73.47% (x~2=7.70,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陈自成  杨育燕 《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1):1015-1016
目的 探讨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36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患儿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阿斯匹林治疗,同进施以对症护理。结果 36例患儿均治愈,治愈率100%。结论 及早确诊,正确用药,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德宏州2010年婚检人群的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10年婚检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德宏州2010年参加婚前体检人群的婚检资料,对该人群HIV感染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 223名婚前体检者HIV感染率为0.78%(180人),其中HIV单阳性比例为70.0%;83.3%(150/180)是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婚检人群中有56.1%(13 025人)有婚前性行为,11.9%(1 340人)的女性婚检者已怀孕。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IV感染率为有吸毒行为者高于无吸毒行为者,25岁以上者高于25岁以下者,无业者高于农民,缅甸籍高于国内者。结论 2010年德宏州婚检人群的HIV感染率仍较高,吸毒、高年龄、无业与缅甸籍等因素与HIV感染有关。婚前检查作为发现HIV感染者及控制HIV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在艾滋病流行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应用两种留置针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采用Y型与直型留置针留置效果。方法98例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婴幼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患儿应用直型留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儿应用Y型留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比留置天数。结果观察组惠儿留置导管部分滑出折叠、被患儿用手拔掉导管或被患儿头部摩擦滑脱导管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婴幼儿应用Y型留置针可减少患儿再穿刺次数,减少患儿及家属痛苦,提高医护质量,减少纠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中,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妇及其所生婴儿的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在云南省5个全面开展了母婴传播阻断、且妇幼保健网络相对健全的艾滋病高、中度流行县(市、区),对抗病毒治疗合理选择方案的影响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和定性调查.结果 对158例HIV感染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5名管理医生、24名HIV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定量与定性研究发现,抗病毒治疗方案合理选择的主要相关因素为:产次顺序(OR=3.135)、少数民族(OR=3.393)、未知情选择(OR=5.745)、方案是医生要求的(OR=0.329)、为了孩子不被感染的愿望、医生对方案的认识等.结论 多个因素对HIV感染孕产妇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有影响,在方案选择时要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留置胃管在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诊疗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方法:将10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按传统给予手术、脱水、消炎、镇静、对症等治疗及护理,实验组53例除给予传统治疗护理外并给予留置胃管予胃肠道营养及胃肠道局部预防和及时有效治疗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动态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因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致死亡病例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留置胃管能早发现消化道应激性出血,并及早治疗,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PHMD)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盐酸氨溴索30mg/kg.d-1,q8h,1~3天。结果观察组PHMD的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6.43%),χ2=12.68,P<0.01。观察组发生PHMD后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X线分级较轻,机械通气使用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且病死率(7.14%)低于对照组(43.24%),χ2=5.98,P<0.05。结论产后立即用盐酸氨溴索对预防早产儿PHM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