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等肝纤维化指标,表现为不同的变化,其中急性肝炎组异常率分别为:透明质酸1/10(10%),层黏蛋白2/10(20%),Ⅳ型胶原3/10(30%),慢性肝炎组异常率分别为:透明质酸37/67(55.2%),层黏蛋白31/67(46.3%),Ⅳ型胶原31/67(46.3%),肝硬化组异常率分别为:透明质酸19/19(100%),层黏蛋白19/19(100%),Ⅳ型胶原17/19(89.5%),其中血清A/G<1.5或脾肿大、肝掌、蜘蛛痣体征组患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Ⅳ型胶原明显增高,血清A/G比值与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Ⅳ型胶原含量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0.01),提示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蛋白、Ⅳ型胶原含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肝炎患者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50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汁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胆汁酸均可升高,急性肝炎病程初期胆汁酸明显升高,高出正常值5~10倍。随着肝功能的恢复及病情的好转,胆汁酸可恢复正常。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胆汁酸可持续升高,动态胆汁酸的变化水平同病情的发展及是否慢性化有关。提示胆汁酸含量的变化对急、慢性肝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130例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组)及同期收治的118例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HBV、HCV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探讨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HCV-RNA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HBV、HCV感染率[71.54%(93/130),19.23%(25/130)]均高于肝硬化组[59.32% (70/118),10.17%(12/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HBsAg、抗HBe、HBV-DNA、HCV-RNA阳性率均较肝硬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DNA、HCV-RNA阳性患者的调整OR值分别为12.064,6.801,危险性均较高.结论 HBsAg阳性、抗HBe阳性、HBV-DNA和HCV-RNA的高水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随着此药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会发生不良反应。正确的识别及适当的处理,对提高病人的治疗信心及疾病的恢复,可起到良好的作用。现对2002年5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乙、丙性肝炎47例,应用聚己二醇干扰素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总结如下。研究对象47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38例,女9例;乙型肝炎30例,丙型肝炎17例;平均年龄38.7岁(24~53岁)。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进行PCR检测HBVD-NA、HCVRNA均>104拷贝/ml,…  相似文献   
5.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阿德福韦酯(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每3个月检测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乙肝三对等指标。结果:治疗12个月HBVDNA小于10^3 copies/ml,肝功接近正常者14例,达58.9%。结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是安全方便且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的情况.方法 171例CHB患者分别接受LAM(n =91)、ADV(n=44)、LAM联合ADV(n=36)治疗,分析其治疗6、12、24、36、48、52个月时CK升高情况.结果 在LAM治疗组,出现血清CK升高5例(5.5%);在ADV治疗组,CK升高2例(4.5%);在LAM联合ADV治疗组,出现CK升高3例(8.3%).其中9例为轻度升高,1例为中度升高.结论 LAM、ADV、LAM+ ADV治疗CHB过程中均可有血清CK升高,为轻中度升高,未出现相应症状,继续治疗无加重趋势,LAM联合ADV治疗CK发生率无增加趋势,CK升高的发生率并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a-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34例慢性丙型肝炎给予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a-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58%。结论慢性丙型肝炎应用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a-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进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0例,CT等检测均明确诊断。随机选择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进行TACE。具有慢性乙型肝炎基础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前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1d1片,至少服用1年。结果观察组患者HBV再激活率为16.0%,低于对照组(36.0%)(P0.05),观察组术后未激活8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术前为(61.35±21.54)IU/L,术后为(41.02±29.01)IU/L(P0.05)。术后再激活16例,ALT术前为(36.41±21.36)IU/L,术后为(133.86±78.36)IU/L(P0.05)。对照组术后未激活32例,ALT术前为(41.02±26.94)IU/L,术后为(41.23±31.46)IU/L(P0.05)。术后再激活18例,ALT术前为(45.98±34.56)IU/L,术后为(49.35±48.12)IU/L(P0.05)。结论 TACE可导致患者HBV再激活,而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分散片具有抑制HBV再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袁静  付广双  张晶芬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170-1171,117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致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情况以及各种处理对策的结果。方法对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就诊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40例,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30例,恩替卡韦治疗30例,观察治疗过程中血清CK变化,并比较各种处理对策的结果。结果3组患者中,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组在治疗96周时血清CK升高率为7.5%,144周时达到10.0%,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44周时血清CK升高率为6.7%,而恩替卡韦治疗组在治疗192周时尚未发现血清CK升高病例。3组治疗48周后ALT及HBVDNA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对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恩替卡韦可以快速抑制HBVDNA复制,且很少引起血清CK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