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的社会化推动了医学的社会化,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只重视个体生物致病因素转变为研究群体生理因素,同时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研究,这一转变对医院管理的研究、对深化医院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自杀态度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30名大学生,采用人格诊断问卷、自杀态度问卷以及Beck自杀意念问卷进行测查。结果:①有自杀意念组在人格诊断问卷(PDQ-4+)的偏执型、分裂样型、反社会型、边缘型、依赖型、被动攻击型以及抑郁型等亚型上得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②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在自杀态度量表(SPAS)的预防自杀的难度、自杀行为自我不可控制性、自杀问题的社会重要性等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有自杀意念组更倾向于认为自杀不可预防、自杀不可以自我控制、自杀不是重要的社会问题;③PDQ-4+各分量表得分与自杀态度中的预防自杀的难度、自杀行为的自我不可控制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杀问题的社会重要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与自杀意念关系密切,关于自杀的某些非理性态度可能是人格障碍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职业中专生自我同一性和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与普高生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300名职专生和100名普高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职专生自我同一性的意识早闭、总体早闭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高生;②职专生的家庭自我得分显著低于普高生;③职专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我概念的总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意识扩散、人际扩散与自我批评显著正相关;意识获得与道德自我显著正相关;人际获得与自我满意、自我概念总分间显著正相关;总体获得与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满意显著正相关;同一性总分与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和自我满意显著正相关。结论:职专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我概念关系密切,同一性获得有利于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越积极亦越有利于同一性获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当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和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33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在子女性别上存在差异,女生在母亲关爱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母亲控制和父亲控制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②母亲关爱、父亲关爱和母亲鼓励自主、父亲鼓励自主与子女的自我同一性获得有显著正相关,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存在显著负相关;父亲控制、母亲控制与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扩散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父母的关爱、鼓励自主有利于子女同一性获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编制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方法:基于前期对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的开放式访谈的内容分析结果,确定3-6岁儿童自立行为的单维(自我行动功能维度)多层次(日常自立、社会自立、心理自立和学业自立4个领域维度)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可提取5个因子,分别是日常自立、社会自立-安全常识、社会自立-社交行为、心理自立-自我控制、学业自立。信度检验提示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稳定性。儿童自立行为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提示问卷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度。结论:本研究编制的3-6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结构清晰,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3-6岁儿童自立行为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日常自立入手制定的校园心理剧方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日常自立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日常自立分卷在长沙市某小学整群抽样2个班级施测,选取各班得分最低27%的儿童,以班为单位分别组成实验组(n=10)和控制组(n=10),以校园心理剧的形式对实验组进行日常自立养成干预。结果:(1)实验组的后测得分和追踪测试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F=22.48, P<0.001),控制组后测和追踪测试得分较前测得分也有显著提高(F=6.9, P<0.01);(2)以前测分数为协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后测(F=20.94, P<0.001)及追踪测(F=4.74, P<0.05)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以日常自立为主题的校园心理剧干预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日常自立的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内部差异性视角下的留守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方法:采用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和Olweus儿童欺负/受欺负分量表(中学版)对湖南省某县城的18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留守初中生1013人。结果:(1)留守初中生在欺凌和受欺凌发生率上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2)留守初中生中男生的欺凌和受欺凌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农村学校的留守初中生欺凌发生率显著高于县城学校,低年级的留守初中生受欺凌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家庭贫困的留守初中生受欺凌发生率显著高于中等和富裕家庭;(3)6岁之后分离的留守初中生欺凌发生率显著高于6岁之前分离的留守初中生。结论:(1)留守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在性别、学校类型、年级、家庭状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分离年龄越晚,欺凌行为发生率越高,6岁之后开始留守的初中生更容易欺凌他人。  相似文献   
8.
巴林特小组最初是一种训练全科医生理解医患关系的方法。近年来已被推广应用到医疗教育、高校教育、社会工作以及社区服务等领域。巴林特小组关注双方互动关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与高校辅导员工作性质契合,将巴林特小组应用到高校辅导员工作中,为帮助高校辅导员对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进行理解与思考,帮助高校辅导员识别负面情绪,解决职业困境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在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共情力和自我领悟力、缓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以及增强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与理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依恋游戏对小班幼儿社会自立-社交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单被试A-B基线实验设计,综合访谈法、观察法及问卷法对三名小班幼儿在基线期(1~4周)、干预期(5~12周)、追踪期(13~14周)的社会自立-社交行为进行评估。结果:两名幼儿在干预期和追踪期的社会自立-社交行为水平高于基线期水平,一名幼儿的社会自立-社交行为水平因家长未按游戏设计要求充分投入和配合以及因家长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影响无明显提高。结论:依恋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小班幼儿社会自立-社交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FQQ)、同伴关系提名和儿童孤独感量表(CLS)对268名留守儿童和2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组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组;②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的冲突与背叛因子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友谊质量因子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同伴积极提名显著负相关,与社会偏爱分数和社会影响力分数显著负相关;③高孤独感组在友谊质量的帮助与指导、肯定与关心、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解决策略等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低孤独感组;冲突与背叛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低孤独感组;④不同社交地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比较发现,受欢迎组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P=0.034)和被忽视组(P=0.005);⑤友谊质量和社交地位对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回归分析显示,友谊质量的“亲密袒露与交流”因子负向预测孤独感,同伴接受性正向预测孤独感.结论: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孤独感明显偏高;留守儿童的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与其孤独感密切相关.高孤独感的留守儿童与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系少并处于不利的社交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