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睡眠时间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受损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3月29日至2019年4月8日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随访的11 247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纳入研究。采用自制问卷通过面对面调查收集对象人口社会学特征、健康状况和患病情况等资料。采用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估对象ADL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三种常用白纹伊蚊监测方法在登革热风险指示中的适用性。 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7月,在广州市白云区两农村同时用三种监测方法进行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监测,并收集同期气象数据和登革热病例情况。 结果  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均受气温影响,各监测指标反映的白纹伊蚊密度消长趋势一致,但幼虫与成蚊密度存在差异。2017年12月-2018年2月,两监测点布雷图指数为5.66~24.53,指示风险为1~3级,诱蚊诱卵指数和成蚊密度指数分别为0~4.00和0~1只/人·h,指示风险均为0级;3月份,布雷图指数反映风险等级为3级,而诱蚊诱卵指数分别为2.13和3.77,风险为0级,成蚊密度指数分别为4只/人·h和6只/人·h,指示风险为1级和2级;4月份之后,各监测指标反映的登革热风险等级趋于一致。 结论  布雷图指数指示的登革热风险总是高于或等于诱蚊诱卵指数和成蚊密度指数指示的风险。诱蚊诱卵指数和成蚊密度指数能较敏感地反映白纹伊蚊的活动情况,指示登革热风险的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疫情严重地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网络邀请湖北省及河南省等疫情严重地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2020年2月21日12∶00时~2月23日12∶00时,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情况,对COVID-19的认知、态度和防控行为等,以及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结果 问卷填写有效应答率为98.9%,调查对象的年龄M(P25,P75)为19(16,40)岁,学生占比为54.3%,调查对象最主要的疫情信息来源渠道是网络社交工具。调查对象对COVID-19可以在人际间传播和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知晓率较高,但对COVID-19人群普遍易感及其具体症状知晓率相对较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学生和本科(大专)及以上学历群体对COVID-19的认知更为良好(P<0.05);调查对象感到不同程度的担心、焦虑、恐慌等心理不适的比例达77.2%,表示需要心理干预的占比为16.7%;认为社会上对疫情严重地区人员返程存在偏见的调查对象达63.6%,而认为自己因身处疫情严重地区会受到偏见的调查对象占22.4%;调查对象感到疫情防护用品(口罩、75%酒精、84消毒液等)短缺的比例为69.4%;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按照规范正确使用口罩、按照规范正确进行手部卫生、减少亲友聚会、减少前往公共场所这5种防护行为,执行率分别为 92.4%、95.9%、93.5%、88.8%、和93.1%,女性及认知良好的群体在防护行为方面表现更为良好(P<0.05)。结论 疫情严重地区居民对COVID-19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总体较好,网络平台对防控疫情相关信息的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需加强防疫相关物资的保障,重视疫情期间居民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中,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2月21日至9月22日广州市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 348例,均已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比较核酸检测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COVID-19流行初期和常态化防控阶段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疫情相关知信行(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KAP)状况,为企业复工复产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园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2月1日―4月30日和2022年1月2日―2月15日采用电子问卷对深圳市某大型劳动密集企业在职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15 107名研究对象完成了两轮调查,平均年龄(32.42±6.02)岁。与流行初期相比,常态化防控阶段研究对象疫情相关知识(72.3% vs. 84.9%)和态度(82.7% vs. 89.1%)得分有所提升。知识方面,不同阶段病毒传播途径和物理防护措施各条目正确率较高,感染者主要临床症状和感染后果以及预防/治疗知识大多数条目正确率较低;态度方面,不同阶段研究对象能够意识到疫情的重要影响并积极寻求治疗,但对感染者能够被治愈的信心和能够判断自己是否具有相关症状的报告率较低。常态化防控阶段研究对象疫情防控行为总体执行程度有所下降(92.37% vs. 88.21%),主要表现为大多数行为条目报告“完全做到”的比例降低。结论  应针对不同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疫情相关KAP薄弱环节,在后续健康教育中给予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6.
系统综述作为循证医学的核心方法,可向全面总结同一研究问题的所有证据,有助于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和医疗卫生决策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获取综合、精确、可靠的信息,使他们紧跟医学领域快速发展的步伐,拉近研究证据和医学实践的距离。然而,近年来人们对系统综述的质疑和批判不断。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系统综述的起源和概念,详细阐述了系统综述的优势和局限性。最后,基于综述的应用和现状,对系统综述的未来作了展望。即使系统综述的方法学本身存在局限性,但仍是综合某一领域所有研究证据最权威的方法,因为我们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系统地综合了所有研究的结果都是不可靠的,我们也没有理由说明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研究的结果就是公正无偏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国长寿地区≥65岁老年人视力不良与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子队列-"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数据库",本研究选取该项目中2012年的≥65岁老年人的身体测量和死亡指标进行分析,2014年和2017年随访生存结局。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视力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按年龄和性别分亚组进一步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736名老年人,5年随访期间共有943人死亡,5年死亡率为54.3%。视力不良组的5年死亡率为76.7%,高于视力良好组的47.6%(P<0.001)。校正人口学信息、生活方式、部分疾病因素后,视力不良组5年死亡风险是视力良好组的1.30倍(HR=1.30,95%CI:1.09~1.55)。女性老年人群中,视力不良组的死亡风险是视力良好组的1.48倍(HR=1.48,95%CI:1.20~1.84),而男性老年人的视力与死亡风险无关联(HR=1.02,95%CI:0.72~1.43)。在≥90岁的老年人群中,视力不良人群的死亡风险是视力良好组的1.39倍(HR=1.39,95%CI:1.13~1.70)。而65~79岁和80~89岁老年人的视力与死亡风险均无关联(HR=1.37,95%CI:0.61~3.07;HR=0.95,95%CI:0.61~1.48)。结论视力不良是中国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流行期间中国大学生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 为高校开展科学防控及公共卫生精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0年1月31日―2月5日, 选取4所高校共计56 99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32条目自编结构化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开展线上现况调查。 结果  共收集到44 456名大学生的调查问卷, 应答率为78.0%(44 456/56 997)。94.1%大学生认为COVID-19能通过与无症状感染者接触感染, 知晓主要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者达76.4%~98.9%, 但知晓预后情况者仅占52.9%。53.0%的大学生认为疫情严峻, 出现恐慌和焦虑的大学生占28.5%。采取规范洗手、佩戴口罩、减少外出和聚会等防护行为的大学生占86.9%~94.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高年龄组、教育程度高者及城市大学生知识和行为水平较高(均有P < 0.05)。 结论  本次COVID-19疫情期间, 大学生认识、态度和行为评分较高, 但知识缺口依然存在, 部分大学生出现恐慌和焦虑情绪。因此, 应针对大学生防疫意识薄弱点进行精准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七次(1998、2000、2002、2005、2008、2011和2014年)调查数据。以年龄在80周岁以上的17886名高龄老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收集对象的静息心率次数,并随访研究对象的生存结局和死亡时间。根据研究对象的静息心率次数将其分为6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静息心率与死亡风险间的关联,并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年龄、性别与静息心率的交互作用。结果17886名研究对象的年龄M(P25,P75)为92(86,100)岁,其中女性10531名(58.9%),共计13598名老年人死亡,死亡密度为195.5/1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静息心率60~69次/min组相比,静息心率70~79、80~89、90~99、≥100次/min的死亡风险HR(95%CI)值分别为1.06(1.02,1.11),1.09(1.04,1.15),1.23(1.14,1.34),1.25(1.08,1.44)(P值均<0.05)。似然比检验发现,静息心率与年龄存在交互作用(P交互值=0.011)。结论高龄老人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随静息心率次数的增加而上升,在80~89岁老年人群中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