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皮肤吻合器在神经外科手术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对120例神经外科手术切口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皮肤缝合,根据缝合方法分为吻合器组和传统组,各60例;吻合器组采用一次性皮肤吻合器缝合切口,传统组采用传统丝线缝合切口。观察记录两组手术缝合速度、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结果吻合器组缝合速度为(9.5±0.7)cm/min,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为1.7%(/60),无切口感染及切口缘皮肤坏死病例;传统组缝合速度为(3.4±0.3)cm/min,术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为10%(6/60),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3%(2/60),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为13.3%(8/60);两组切口吻合速度及术后切口缘皮肤坏死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切口,皮肤吻合器缝合皮肤切口较传统丝线缝合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阐明桦褐孔菌对V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100只,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联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法制备VD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吡拉西坦,0.5g·kg-1),低、中、高剂量(0.5、1.0和2.0g·kg-1)桦褐孔菌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比较,中和高剂量桦褐孔菌组大鼠在实验第2~6天,到达平台的潜伏期和游程明显缩短(P<0.05或P<0.01),实验第7天穿越平台次数、穿越有效区次数、有效区停留时间、有效区停留距离、有效区停留时间/总时间和有效区停留距离/总路程均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桦褐孔菌组大鼠平台停留时间和平台停留时间/总时间明显增加(P<0.05)。组织病理形态观察,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桦褐孔菌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区和海马区的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桦褐孔菌对VD大鼠具有保护作用,能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轻VD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MDT)医疗管理模式在紧急建设的亚定点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援沪的不同医疗队内医生的专业分布和临床工作能力,选取涵盖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组建MDT医疗救治专家组。灵活应用局部整体结合、舱内舱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中医西医结合、前方后方结合的工作方式对重点患者进行研讨。结果:在收治的3 293例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中,MDT研讨评估为重型/危重型患者及高危人群者329例,其中92例(27.96%)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最终解除隔离,237例患者因不具备处理条件或病情控制不佳,转出至定点医院。结论:在合理选择专家、创新工作方式的基础上,将MDT医疗管理模式应用于新冠肺炎此类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有利于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桦褐孔菌对大鼠血管性痴呆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采用反复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合并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法制备VD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孔菌药物组(0.5、1.0、2.0 g/kg),连续灌胃给药8周,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自由基及相关酶以及胆碱能系统的变化.结果 自由基及相关酶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SOD和CAT的活性明显升高,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GSH-PX的活性及Na+-K+-ATP酶的活性无明显变化,桦褐孔菌大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Ca2+-Mg2+-ATP酶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胆碱能系统及相关酶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各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及胆碱酯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桦褐孔菌对VD大鼠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抗自由基相关酶的活性,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脑组织自由基损伤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系统改善无关.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9月在整体护理的同时通过会谈观察的方法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针对患者的状态再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如心理暗示法,行为疗法,心理分析方法,尽可能使病人心理状态稳定,减少手术给病人造成的生理、心理伤害,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9月~2004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择期手术的妇产科病人,性别均为女性,年龄21~72岁共532例,平均年龄39.5岁。患者材料见表。患者最多见的情绪障碍是焦虑与抑郁,532名患者中在围手术期间焦虑症状的患者335名占62.9%,抑郁的患者58名占10.9%。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中焦虑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催化组蛋白H3第27位(histone H3 lysine 27?to?methionine mutations,H3K27M)及其甲基化在弥漫性脊髓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弥漫性脊髓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和染色质免疫沉...  相似文献   
7.
宫睿 《中外医疗》2013,(32):196+198-196,198
该综述主要从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发展理念、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这四个方面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urora A、PC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urora A和PCNA在80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urora 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7.5%(46/80),PC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5.0%(52/80),两者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Aurora A和PCNA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组(P<0.01)。胶质瘤中Aurora A和PC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Aurora A、PCNA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在胶质瘤中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并可以作为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RNA干扰沉默MSI1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化疗药物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MSI1 mRNA的小分子RNA干扰(siRNA)重组质粒pSIREN-MSI1,转染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Western blot检测U-87MG细胞内MSI1蛋白的表达;CCK-8法观察U-87MG细胞对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敏感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SIREN-MSI1转染后对U-87MG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SIREN-MSI1,并成功转染U-87MG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SIREN-MSI1抑制U-87MG细胞中MSI1蛋白的表达(P<0.01);CCK-8结果显示在替莫唑胺作用下,pSIREN-MSI1组U-87MG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FCM结果表明pSIREN-MSI1转染后明显提高U-87MG细胞的凋亡率(P<0.01)。结论 MSI1 siRNA能特异性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细胞中MSI1的表达,增强人脑胶质瘤U-87MG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度,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更好保护母婴生命和健康,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60例妊高征患者进行胎次,孕检次数,血压,病情程度及围生儿的观察分析(城市和农村两组)。结果:城市组胎次,孕检次数,血压,病情程度及围生儿死亡率与农村组有明显差异。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农村高于城市。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