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广东省中老年人群睡眠状况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性,为高血压防控“关口前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8年广东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纳入5 636名≥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SAS 9.4软件进行Rao-Scott 检验和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运用R 4.0.5软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量效关系。结果 广东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是37.93%,平均睡眠时间是(7.36±1.61)h; 其中男性平均睡眠时间多于女性,而女性睡眠问题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经多因素回归模型控制后,睡眠时间不足或过多(OR=1.280,95%CI:1.128~1.452; OR=1.300,95%CI:1.038~1.627)、入睡困难(OR=1.286,95%CI:1.018~1.626)、中间觉醒≥2次(OR=1.239,95%CI:1.036~1.483)和服用安眠药(OR=1.567,95%CI:1.086~2.261)均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结论 广东省中老年人群的睡眠时间不足或过多、入睡困难、中间觉醒≥2次和服用安眠药均与高血压患病显著正相关,应对该特征的人群进行干预,旨在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超重/肥胖及二者相加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9-11月对8 99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及采集静脉血。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及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是40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相加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对糖尿病存在协同作用,OR值为4.45(95% CI: 2.75~7.20)。交互作用对F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也大于单独高血压或超重/肥胖人群。结论  高血压、超重/肥胖是广东省4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伴有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东省≥18岁居民饮酒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14个监测点≥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饮酒行为问卷调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法估计不同特征人群的饮酒行为特征。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 600名≥18岁的常住居民,经复杂加权计算后,男性占51.42%,女性占48.58%;城市居民占68.99%,农村居民占31.01%。2018年广东省≥18岁居民过去12个月饮酒率为50.13%,男性(66.71%)高于女性(32.59%),城市(53.96%)高于农村(41.61%)。过去30 d饮酒率为31.50%,男性(45.29%)高于女性(16.90%)(均P<0.01)。62.77%的男性和88.02%的女性每周饮酒<1 d,随着年龄增加,每周≥5 d的饮酒频率逐渐上升。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11.98 g,男性(15.74 g)远高于女性(3.13 g),农村(15.78 g)高于城市(10.57 g)(均P<0.01)。广东省≥18岁居民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2005-2012年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广东省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为改进质量和提高数据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广东省2005-2012年网络报告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县区报告率、单位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审核率、审核及时率、死因编码错误率、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占人群死亡总数比例、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占医院总死亡比例等指标,对广东省2005-2012年及各地市2012年死因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005--2012年,广东省死因网络报告数从2005年的35361例增长到2012年的172704例,年报告死亡率从38.65/10万逐年上升到164.55/10万(按常住人口测算),县区报告率从88.40%上升到100.00%,县以上医疗机构单位报告率从39.40%上升到69.30%,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的单位报告率从14.24%提升到34.70%;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率从55.25%(2007年)提高到85.19%(2012年),疾控机构的报卡审核率均维持较高水平(94.94%~99.96%),审核及时率从79.90%(2006年)提高到97.56%(2012年),而死因编码错误率从36.62%(2005年)下降到8.59%(2012年)。2012年全省户籍死亡网络报告数占全省户籍死亡总数的比例为27.33%,县及以上医院死亡报告数占医院总死亡数的比例为49.46%。2012年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率以珠海市(100.00%)、东莞(90.91%)和广州(83.80%)较高,另有6市低于60%;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的单位报告率以江门(89.66%)、广州(78.73%)、深圳(73.17%)较高,另有11个地市低于20%;死因编码错误率以肇庆(2.61%)、珠海(5.04%)、广州(5.14%)较低,另有8个地市高于10%;网络报告死亡数占同期总死亡数的比例以珠海(95.23%)、江门(91.09%)、广州(75.60%)和东莞(65.09%)较高,其余17市均低于40%。结论广东省死因网络报告质量呈现启动初期较低,2008年后逐年明显提升的特点。各地市报告水平发展极不平衡,推行全人群死因监测措施的广州、珠海、江门和东莞报告质量明显优于其余17个地市。推行全人群死因报告策略、持续开展基层技术培训、定期的工作督导和报告质量评价是全面提高报告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东省成年人的膳食摄入情况,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推动广东省全民膳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8年广东省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14个监测点的≥18岁居民8 603人。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不同特征人群的膳食摄入情况。结果 8 476人纳入分析,人均每日蔬果摄入量为463.3 g/d,人均每日红肉摄入量为212.2 g/d。蔬果摄入不足率为45.7%,男性蔬果摄入不足率(50.0%)高于女性(41.2%)(P<0.01),农村(51.4%)高于城市(43.1%)(P<0.05)。红肉摄入过多率为78.4%,男性红肉摄入过多率(83.8%)高于女性(72.8%)(P<0.01),城市(81.5%)高于农村(71.6%)(P<0.01)。家庭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6.6 g/d,食盐摄入过多比例为45.8%。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为34.1 g/d,食用油摄入过多比例为48.7%。结论 广东省成年人红肉摄入过多情况较为严重,蔬果摄入不足率仍较高,农村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过多情况不容忽视,需加强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意外交通伤害死亡状况及其疾病负担情况。方法以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登记系统数据和交通伤害抽样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广东省抽取12个调查点,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居民交通伤害死亡情况,通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评价交通伤害死亡的疾病负担。结果2004-2005年广东省居民意外交通伤害死亡3237例,交通伤害死亡率为2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1/10万,占伤害死亡的41.9%(3237/7721),占总死亡的3.2%(3237/99919)。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农村(21.9/10万)高于城市(16.3/10万),男性(29.2/10万)高于女性(11.0/10万)(均P〈0.01);交通伤害死亡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段,占全部交通伤害死亡的71.3%(2308/3237)。交通伤害死亡的主要人群是行人、骑摩托车者、骑自行车者,分别占交通伤害死亡的41.9%、20.1%、3.2%。12、1、2月的交通伤害死亡人数较多,分别为292、317和281例,占全年交通伤害死亡的9.0%、9.8%、8.7%;另一个高峰是夏季的6、7、8月,死亡人数分别为266、293和284例.占全年交通伤害死亡的8.2%、9.0%和8.8%。2004-2005年广东省因交通伤害死亡造成的YPLL为10.2万人年,YPLLR为674.2/10万,交通伤害死亡YPLL占伤害死亡YPLL的44.3%;其中农村和城市分别为7.7万人年和2.5万人年;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4万人年和2.7万人年;15—29岁年龄组损失最高(3.8万人年),占该年龄组伤害YPLL的55.9%;30—44岁年龄组次之(3.4万人年),占该年龄组伤害死亡YPLL的49.3%。结论交通伤害死亡是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不仅危害青壮年人群健康和生命,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对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005年3次死因调查的恶性肿瘤死亡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统计指标有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顺位。结果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2005年3次死因调查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分别为52.23/10万、111.49/10万和135.93/10万,中标率分别为53.27/10万、95.70/10万和94.50/10万。3次调查恶性肿瘤在全省全死因顺位分别排第3位、第2位、第1位。3次调查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分别是1970-1972年为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胃癌和肺癌,1990-1992年为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和鼻咽癌,2004-2005年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3次调查中,肝癌一直居第1位(3次调查粗死亡率分别是11.03/10万、23.22/10万和37.02/10万,中标率分别是11.17/10万、20.57/10万和26.95/10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位次逐渐前移,鼻咽癌位次逐渐后移。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宫颈癌呈下降趋势,鼻咽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标化率则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差别分解法结果显示第2次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较第1次升高有79.25%是由其他危险因素引起,20.75%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第3次调查与第2次调查相比则98.61%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结论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从绝对性上升趋势转变为相对上升趋势,需根据不同癌种变化趋势以及死亡模式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征,为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6年广东省第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包括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广东省12个县(区、市)居民死亡个案资料,采用“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死因推断量表”2种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广东省调查点2004-2005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38170例,死亡率为251.6/10万(38170/15170945),占全死因的38.2%(38170/99919)。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为102.1/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132.2/10万)高于女性(77.7/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110.7/10万)高于城市(83.1/10万)(P〈0.01);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为88.5/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106.8/10万)高于女性(73.4/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89.5/10万)高于城市(87.0/10万)(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60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为1926.2/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群主要以农林牧渔职业为主,占69.75%(26625/38170);文化程度以文盲、半文盲和小学为主,占83.24%(31774/38170)。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广东省居民的首位死因,应重点加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尤其农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同时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基层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3年广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过量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从不锻炼、超重/肥胖5类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聚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3年广东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该调查在全省12个地市14个县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社区的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以及吸烟、过量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从不锻炼、超重/肥胖等5类危险因素流行率及聚集性,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8 354人纳入分析,男性占42.8%(3 574人),女性占57.2%(4 780人),60岁及以上占31.6%(2 643人)。调查对象中25.1%(1 922/7 669)具有1种危险因素,42.1%(3 225/7 669)具有2种危险因素,28.0%(2 145/7 669)有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数量与年龄(P0.05)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P0.05)呈负相关。男性、丧偶/离婚/分居状态居民、从事农林类生产人员具有更多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广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5类危险因素广泛流行,且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现象严重,应加强居民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东省45岁及以上人群睡眠状况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所采用的资料来源于2018年广东省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自2018年9至10月在广东省14个区县(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点)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本研究纳入5 188名≥45岁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等)、健康行为习惯(吸烟、饮酒、睡眠时间、睡眠问题等)及慢性病家族史等资料, 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 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运用基于复杂抽样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运用基于复杂抽样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睡眠问题与血糖指标之间的关系。运用R 4.0.5软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睡眠时间与血糖指标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广东省≥45岁人群糖尿病的加权患病率为11.8%(95%CI 10.5%~13.2%), 睡眠时间为(7.38±1.60)h, 其中男性睡眠时间[(7.47±1.51)h]多于女性[(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