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抗-HGV抗体酶联免疫试验法(EIA)和HGVRT-nPCR方法分别检测10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和49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血清。结果:在100例健康献血员中,两法的符合率为94%,但在49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两法的符合率仅为63.3%。提示抗-HGVEIA法可用于献血员的筛查,但诊断HGV感染应同时应用抗HGVEIA和HGVRNART-nPCR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时改进“L”形切口,探讨其疗效及理论依据。方法收治64例跟骨骨折,手术时切口起始于外踝尖上2~3cm。在跟腱前方平行于跟腱方向向下,至跟骨下方足底平面转90°向前,在足背外侧正常皮肤与增厚的跖底样皮肤交界处的下方1.5—2.0cm处.即恰在足背与足底平面交界处向前,末端至第5跖骨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向足背锐性剥离皮瓣逐渐显露跟骨外侧面(改进组)。与改进前手术的126例(对照组)的切口边缘坏死、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改进组无切口周围皮肤坏死、感染。对照组坏死感染率为25%。结论改进后的“L”形切口不易出现切口边缘坏死、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亲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婴儿,应用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常规接种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应答状况及其特征。方法在河南省开封市筛选母亲HBsAg阴性的7~24月龄婴幼儿8 093例,按0、1、6个月程序接种5μg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对<10mIU/ml者的性别、城乡、不同月龄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 970例7~10月龄婴儿中,56例抗-HBs<10mIU/ml,无应答率为1.89%。其中1 911例城市婴儿中7例无应答(0.37%),1 059例农村婴儿中无应答者49例(4.63%),城乡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6.87,P<0.01),不同性别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城乡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与疫苗管理及接种质量综合评估呈显著负直线相关。婴儿11~24月龄间抗-HBs下降速度快,至22~24月龄时,已有15.53%抗-HBs阴转,较7~10月龄时增加8.22倍。结论母亲HBsAg阴性的婴儿常规接种5μg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后,抗-HBs无应答率为1.89%。城市低于农村。全程免疫后婴儿抗-HBs的下降速度快,提示应加大新生儿期疫苗的剂量,重组乙疫苗(酵母)可由5μg/剂提高到10μg/剂。  相似文献   
4.
肺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除细菌和病毒外,人肺炎支原体也是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美国Seattle地区分折了 3,000例下呼吸道感染病儿的病原学检查结果,除合胞病毒、副流感Ⅰ型和Ⅲ型病毒外,肺炎支原体占第四位。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88个国家的资料分析,认为最常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是鼻病毒、流感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交通、建筑业的发展,创伤的高能量、复杂性随之增加,胫腓骨骨折由于早期处理不当,可致骨不愈合率增高及骨髓炎的发生,严重影响关节活动和生活质量。我院于1998年-2003年共收治胫腓骨骨折180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应用B超观察分析142例肝硬化病人的胆石发生情况,并阴机配对与同期142无肝胆病史的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肝硬化组胆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O1),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在肝硬化伴结石与不伴结石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就肝硬化发生肝胆石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我院口腔儿科对1992年8月至1993年6月期间来院门诊的14岁以下儿童牙病患者,随机抽样1000例,于治疗操作前采集唾液,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肝炎室,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唾液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将标本分为四组,结果证实阳性率为5‰。说明在儿童牙科就诊的患儿唾液中确可测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而且与唾液中潜血无相关性;证实唾液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肝癌高危人群AFP和影像学监测诊断小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肝癌高危人群小肝癌的发现率,研究肝癌二级预防价值。方法1994-07~1999-07间,在AFP监测中,发现AFP大于20μg/ml,HBsAg阳性或有慢性肝炎史,首次B超无肝癌灶共427例,随机分为监测组278例,对照组149例,监测组每3个月复查AFP和B超,对照组不作定期检查,随访时间5年。结果监测组检出肝癌92例,检出率33.1%。对照组发生肝癌34例,发生率22.8%。AFP升高,肝癌发生率明显上升。监测组小肝癌的发现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35.3%(P<0.005)。监测组B超诊断肝癌准确率66.3%,B超结合CT或/和MRI诊断准确率为89.1%。监测组肝癌的手术切除率为43.5%,明显高于对照组20.6%(P<0.025)。监测组的生存率分别为1年62.8%,3年45.9%,5年33.3%,高于对照组的38.7%、14.3%和12.3%。监测组中,手术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结论①对AFP升高的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能明显提高小肝癌的发现率;②B超结合CT或/和MRI能有效提高小肝癌检出和定性能力;③发现肝癌病例应尽可能作手术切除才能体现二级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4岁。阵发性脐周痛一天半入院。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和呕吐腹泻,一天前曾解少量黄色大便。否认不清洁饮食史。在当地医院拟诊”“蛔虫性肠梗阻”,予以补液、驱蛔和口服石蜡油,病情无缓解,即转我院。体检发现,脐左有一肿块,约4×3cm大小。肛检未见血便。疑“肠套叠”,用50mmHg压力行空气灌肠,未见肠套叠。因珍断不明故行急诊B超检查。  相似文献   
10.
探讨跟骨骨折手术"L"形切口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在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时改进"L"形切口,探讨其疗效及理论依据.方法 收治64例跟骨骨折,手术时切口起始于外踝尖上2~3cm,在跟腱前方平行于跟腱方向向下,至跟骨下方足底平面转90°向前,在足背外侧正常皮肤与增厚的跖底样皮肤交界处的下方1.5~2.0 cm处.即恰在足背与足底平面交界处向前,末端至第5跖骨底,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向足背锐性剥离皮瓣逐渐显露跟骨外侧面(改进组).与改进前手术的126例(对照组)的切口边缘坏死、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改进组无切口周围皮肤坏死、感染.对照组坏死感染率为25%.结论 改进后的"L"形切口不易出现切口边缘坏死、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