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查,国内常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萤光试验(IFA),这两种方法因操作复杂且需特殊设备,不便推广使用。近年来,日本学者建立的艾滋病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作为初筛检测,以其快速、准确、简易不需特殊设备的优点日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本文对这一新方法的实用价值作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方法获取参与者知情同意后完成健康调查简表(SF-36),通过SF-36简表收集患者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等8个领域信息,评价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结果 CHB组及乙肝肝硬化各Child-Pugh分级组的8个项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乙肝肝硬化组内,ChildB级、ChildC级和ChildA级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患者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下降,且随着病情的进展,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呈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3.
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抗病毒治疗失败或肝功能长期异常者,症状及体征为乏力、纳差、肝区不适、黄疸、肝脾肿大等。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和泛昔洛韦治疗,疗程均为10周。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免疫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74.14%(P〈0.01)。结论强肝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抗病毒失败或肝功能长期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熊去氧胆酸胶囊与强肝胶囊联合应用,比单用泛昔洛韦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影响。方法:获取入组者知情同意后完成健康调查简表(SF-36),通过SF-36简表收集患者8个领域信息,评价乙肝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生命质量。结果: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8个项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1年后,8个项目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多个纬度均受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健康消费升级是惠民生、保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文献资料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新时期我国健康消费升级的现实基础与发展困境,并提出纾困方略。研究认为,新时期我国健康消费升级具备健康扶贫政策落地见效显著、国民健康消费理念持续升级、健康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现实基础,但也面临着健康市场秩序不稳、健康产品供给不够、健康科技应用不足、健康素养培育不深的发展困境。据此,提出如下纾困方略:(1)加强顶层设计,营造健康消费新“环境”;(2)促进多元参与,满足健康消费新“需求”;(3)强化科技驱动,构建健康消费新“业态”;(4)培育健康素养,厚植健康消费新“潜力”。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54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结果:54例合并肺部感染40例(74.1%)。I型呼衰35例(64.8%),Ⅱ型呼衰19例(35.2%)。结论:呼吸衰竭是肺结核严重的并发症,需加强营养支持、基础疾病治疗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56岁,23岁时车祸颅脑外伤后开始出现癫痫发作,29岁开始服用苯妥英钠(phenytoin,PHT)治疗,持续使用至34岁后间断服用,至48岁时因癫痫发作频繁再开始每天服用(疗程中PHT100~300 mg/d),至2015年12月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诊断为肝硬化。患者平时能参加工厂一般工作,患者否认肝炎病史,无其他疾病史,无肝炎家族史,不饮酒,不长期使用其他药物。入院查体:慢性肝病面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Gp210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免疫性肝病科初诊的122例PBC患者,按照抗Gp210阳性、抗Gp210和AMA-M2阳性、AMA-M2阳性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12例、31例和79例,比较三组患者间肝功能主要指标、血常规主要指标、Mayo危险评分和其他自身抗体的差异。结果(1)三组患者的男/女构成分别为1/11、6/25、15/6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分别为(56.42±11.29)岁、(57.00±12.14)岁、(54.81±11.6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的ALT[分别为(66.33±18.75) U/L、(82.65±69.53) U/L和(119.01±152.68) U/L,P=0.23]、ALP [分别为(329.25±171.90) U/L、(347.68±240.83) U/L和(286.53±228.89) U/L,P=0.42]、TBil [分别为(40.42±29.63)μmol/L、(55.41±63.89)μmol/L和(52.05±94.34)μmol/L,P=0.87]、ALB [分别为(34.98±5.51) g/L、(34.27±6.66) g/L和(36.63±5.71) g/L,P=0.15],CHOL [分别为(6.57±2.23) mmol/L、(4.39±2.25) mmol/L和(4.67±2.04) mmol/L,P=0.0090]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只有CH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的WBC [分别为(4.19±2.07)×109/L、(4.51±2.10)×109/L和(4.66±1.98)×109/L,P=0.75]、Hb [分别为(115.46±14.62) g/L、(107.07±23.49) g/L和(110.99±25.22) g/L,P=0.56]、PLT [分别为(129.33±85.63)×109/L、(120.27±87.57)×109/L和(135.42±74.44)×109/L,P=0.66]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共检测到13种自身抗体:AMA-M2、抗Gp210、抗SP100、ANA、抗SSA、抗SSA-Ro52、ACA、抗SSB、抗Sm、抗核糖体P蛋白、单链DNA抗体、抗肝细胞胞浆抗体1型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总阳性率依次为90.16%、35.25%、8.19%、63.93%、18.03%、13.93%、10.66%、3.28%、2.45%、1.64%、1.64%、0.82%和0.82%,各抗体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 A、B、C三组患者Mayo危险评分分别为(5.80±1.39)分、(6.22±1.77)分、(5.43±2.01)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横断面上,与含AMA-M2阳性PBC患者比较,抗Gp210阳性PBC患者性别和总胆固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初治后转换恩替卡韦干预的耐药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于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对象,均已接受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初始联合抗病毒治疗>12个月。按照抽签随机对照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62例,其中观察组治疗方案替换为恩替卡韦干预,对照组仍按原方案持续治疗,均持续治疗3年。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观察两组随访1、2、3年时病毒学应答及基因耐药情况,并分析两组随访1、2、3年时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随访3年时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随访1年(P<0.05),对照组随访3年时基因耐药发生率显著高于随访1年(P<0.05);观察组随访2、3年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耐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3年,对照组血肌酐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肾小球女滤过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随访2、3年时血肌酐显著高于随访1年(P<0.05),随访3年时肾小球女滤过率显著低于随访1、2年(P<0.05);而观察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基线水平。观察组随访1、2、3年血肌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2、3年时血肌酐较基线上升>50μmol/L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3年时肾小球滤过率较基线下降30%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2、3年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异常率、尿β2-微球蛋白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初治后转换为恩替卡韦干预,能有效提高病毒学应答率,降低耐药及肾功能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方法获取参与者知情同意后完成健康调查简表(SF-36),通过SF-36简表收集患者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体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等8个领域信息,评价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结果 CHB组及乙肝肝硬化各Child-Pugh分级组的8个项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乙肝肝硬化组内,ChildB级、ChildC级和ChildA级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患者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下降,且随着病情的进展,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呈进行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