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对肺部感染新生儿治疗疗效及对肠道益生菌菌落平衡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肺部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哌拉西林组、头孢类组和联合用药组,同时选取同期医院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哌拉西林组使用哌拉西林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头孢类组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联合用药组使用哌拉西林联合头孢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收集四组研究对象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肠道菌落类型及数量检测,统计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评价三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哌拉西林组、头孢类组、联合用药组益生菌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较健康组低(P均0.05),腐败菌中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高于健康组(P0.05);哌拉西林组显效例数57例占57.00%、有效例数36例占36.00%,头孢类组显效例数55例占55.00%、有效例数33例占33.00%,联合用药组显效例数60例占60.00%、有效例数37例占37.00%,三组患儿疗效均处于较高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哌拉西林治疗新生儿肺部感染疗效与其他抗菌药物疗效相似,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肠道菌落益生菌失调状况,联合用药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多,同时容易导致患儿肠道益生菌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i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12(IL-12)及白细胞介素 -17(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80 例新生儿 NEC 作为病例组和 65 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80例 NEC 新生儿根据修正 Bell 分期分为Ⅰ期组(31 例),Ⅱ期组(37 例)和Ⅲ期组(12 例)。对照组于出生 3 天后,病例组于治疗前检测血清 IL-12 及 IL-17 水平变化。应用 ROC 曲线分析血清 IL-12 及 IL-17 水平对新生儿 NEC 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血清 IL-12(63.80±10.27ng/L vs 20.62±5.83 ng/L)及 IL-17(22.73±6.50 ng/L vs 6.35±2.28 n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40,9.572,均 P<0.05)。Ⅲ期血清 IL-12(79.30±14.80 ng/L vs 62.40±9.52 ng/L,51.72±7.40 ng/L)及 IL-17(34.60±9.72 ng/L vs 20.85±6.17 ng/L, 14.20±4.38 ng/L)水平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05,7.228,均 P<0.05);且Ⅱ期血清 IL-12 及 IL-17 均明显高于Ⅰ期(P<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 IL-12 及 IL-17 水平诊断新生儿 NEC 的最佳截值分别为 48.75ng/L 和 15.60 ng/L,两项联合诊断新生儿 NEC 的曲线下面积(0.902,95%CI:0.845 ~ 0.963)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0.3% 和 83.5%。结论 血清 IL-12 与 IL-17 水平在新生儿 NEC 中明显升高,且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两项联合检测对新生儿 NEC 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HIE患儿118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8)和死亡组(n=30)。采用神经症状临床分度分为轻中度组(n=82)和重度组(n=36),比较各组第1、3、5天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预测HIE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第1、3、5天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且死亡组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重度组第1、3、5天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且重度组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S-100B蛋白联合NSE水平预测HIE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0(95%CI 0.892~0.997),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89.6%。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S-100B蛋白与NSE水平呈正相关(r=0.817,P<0.01)。结论血清S-100B蛋白与NSE水平与HIE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第3天两项指标联合预测HIE患儿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功能、氧合功能、血清指标及安全性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治疗的RDS早产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PS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观...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调查琼南地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发病率,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2020年琼南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调查琼南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琼南地区2016—2020年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为128 285例,确诊为CH患儿50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8.98/10万。2016—2020年CH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冬季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47.16/10万。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80.19/10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 = 3.208,95%CI:2.204~8.527)、早产(OR = 2.715,95%CI:1.968~7.426)、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 = 1.982,95%CI:1.403~5.118)、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 = 1.884,95%CI:1.165~4.102)、孕期用药史(OR = 2.377,95%CI:1.946~6.935)、孕期射线接触史(OR = 2.926,95%CI:2.185~8.207)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 = 4.228,95%CI:2.906~9.622)是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琼南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总共为127 524例,确诊为CH患儿45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5.29/105。冬春季CH发病率高于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347);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51.68/105(18/7 152),早产儿CH发病率高于足月儿20.93/105(25/119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172,95%CI:2.185~8.116,P=0.012)、早产(OR=2.662,95%CI:1.904~7.115,P=0.008)、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95%CI:1.362~4.950,P=0.03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92,95%CI:1.207~4.216,P=0.024)、孕期用药史(OR=2.350,95%CI:1.802~6.713,P=0.016)、孕期射线接触史(OR=2.712,95%CI:1.938~7.346,P=0.028)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4.120,95%CI:2.713~9.150,P<0.001)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BA.5.1.3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体征、治疗及恢复情况,为后续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三亚市1名4日龄社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BA.5.1.3的新生儿为对象,收集患儿患病以来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儿母亲分娩前1 h被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者,分娩后24 h内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产后母乳及羊水、胎盘、脐带均未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患儿出生后24 h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转移至酒店隔离。转移前一直母婴同室并食用母乳且其母亲未佩戴口罩,出生第2天、第3天未行核酸检测,第4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第5天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第6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立即转至三亚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患儿无咳嗽,无发热,皮肤出现黄染,腹胀,吃奶一般,反应好。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电解质均正常,心肌酶及肝肾功能均正常,胆红素(449.3 μmol/L)明显升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胸部影像学结果正常。治疗措施主要是隔离、按需喂养、蓝光照射,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未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6 d后黄疸消退,腹胀缓解,治疗过程顺利无并发症。结论 新生儿是Omicron变异株BA.5.1.3的易感人群,该病例垂直传播依据不足,感染后临床症状较轻,未见有累及心肝肾脑等器官损伤,临床分型为轻型,对症治疗14 d后出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