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北京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全市83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前瞻性监测,应用SPSS 20.0软件对SSI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2012—2017年监测数据库中8 248例病例,发生SSI 62例,发病率为0.75%。糖尿病、手术后入住过ICU、手术时长和ASA评分是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患者SSI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相较于非糖尿病患者SSI的风险增加(OR=2.99,95%CI:1.33~6.73);术后入住过ICU的患者发生SSI的风险是未入住过ICU的5.72倍(OR=5.72,95%CI:1.68~19.45);手术时间每增加1 h,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27%(OR=1.27,95%CI:1.11~1.46);ASA评分每高一个级别,SSI的风险将增加54%(OR=1.54,95%CI:1.01~2.35)。结论 多中心大样本的目标监测提示2012—2017年北京地区乳腺癌手术后SSI发病率较低。糖尿病、入住过ICU、手术时间和ASA评分应作为预判SSI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影响患者SSI的因素后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评估采取感染控制干预措施预防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管理成效。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2月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CLABSI预防控制的国内研究,提取原始研究中的报告数据,合并OR值及95%置信区间(CI),并对干预方式进行归纳。结果 共检索263篇研究,其中142篇纳入最终分析,近十年CLABSI预防控制成效显著(OR=0.26,95%CI:0.24~0.29),约68.53%的CLABSI是可预防的,研究间无异质性,总涉及43 614例患者,远超过试验序贯分析界值。结论 近十年国内CLABSI预防控制成效显著,无需进行更多试验证明,日后可根据2021版指南开展后续质量改进研究,进一步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琥珀散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保守性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单纯给予GnRHa注射剂;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琥珀散。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停药9个月后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_2)、促卵泡生长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与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糖类蛋白125(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125,CA125)、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E_2、FSH、L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E_2、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9个月后,研究组血清E_2、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P0.05),且治疗3个月、停药9个月后研究组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停药9个月后,研究组VEGF、IL-6水平下降(P0.01),IL-2水平升高(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3.70%,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琥珀散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血清CA125水平,调节内分泌与免疫因子,并可防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对我国中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脏病患病的长期影响,并分析在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大气污染对中老年人群高血压及心脏病患病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中124个地级市17 679位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及高血压、心脏病患病信息。收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相应地级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_(10))、二氧化硫(SO_2)和二氧化氮(NO_2)的三年年均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采用城镇化率来定义城镇化水平。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大气污染对高血压及心脏病患病影响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所包含的124个地级市大气PM_(10)三年的年均浓度为80μg/m~3,SO_2为36μg/m~3,NO_2为31μg/m~3。有68.5%的城市大气PM_(10)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人群高血压和心脏病患病率(高血压:27.4%,心脏病:12.3%)高于中等(高血压:23.1%,心脏病:8.9%)和较低(高血压:19.2%,心脏病:6.9%)城镇化水平地区(P0.05)。大气PM_(10)和NO_2与城镇化率在对中老年人心脏病的患病影响中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大气污染物对较低城镇化率地区的中老年人影响最大(PM_(10):OR=2.169,95%CI:1.275~3.691;NO_2:OR=1.817,95%CI:1.100~3.000)。[结论]我国大气污染对中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脏病的患病影响在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中不同,在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这种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赵慧辉  单娇  王伟 《中医教育》2012,31(2):20-22,26
分析全国14所中医药大学和9所中医学院的博士及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及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的设置和新增情况,发现不论从学科点的数量、类别还是层次上,中医药高等院校近些年都有很大的调整,且整体的发展趋势和布局思路基本相似.一是完成中医药主干学科博士、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的全面覆盖,二是向支撑学科领域扩张,三是向相关学科领域发展,体现出中医药主干学科与周边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的态势.经过对中医药学科发展方向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学科点设置的战略构想和保障措施,为构建突显中医药优势与时代特征的新型学科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有着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自1 981年我国设立学位制度以来,中西医结合在医学门类中作为一级学科,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等并列~([1])。笔者分析了2009—2013年中西医结合学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标情况,为了解本学科国内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水平和基础研究的实力与能力提供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有着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自从1981年我国设立学位制度以来,中西医结合在医学门类中作为一级学科,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等并列[1]。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了第三轮学科评估工作,评估按照"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思路,强调质量,淡化规模,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临床大数据的潜在价值,疾病预测模型也开始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不同种类疾病的预测模型在个体风险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一直没有针对疾病预测模型研究的报告规范,相关研究的报告结构和报告质量大多参差不齐。2015年BMJ发表了《Transparent reporting of a multivariable prediction model for individual prognosis or diagnosis(TRIPOD):the TRIPOD statement》,即TRIPOD声明,对疾病诊断和预后的预测模型研究的报告做了统一的规范。本文就TRIPOD声明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促进理解和使用该报告规范。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刚刚完成的第三次学科评估工作,评估在总结前两次经验的基础上,强化了质量意识,淡化了规模和数量,使得评估更能反映学科的内涵和质量,体现了我国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引。通过对本轮评估重要评价理念和评价指标转变的分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科考评及制定发展战略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冬季室内外PM_(2.5)污染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呼出气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以18名某三甲医院诊断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2日—2月18日,对研究对象室内PM_(2.5)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同步收集研究对象居室附近北京市固定监测点PM_(2.5)、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并采集研究对象呼出气一氧化氮(e NO)和呼出气硫化氢(e H2S)样品,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室内外PM_(2.5)对研究对象呼出气指标的影响。结果调查地区冬季室内、外PM_(2.5)污染水平较高,x±s分别为(94.09±46.87)μg/m3和(119.27±54.78)μg/m3。室外PM_(2.5)暴露与e NO呈正相关关系(rs=0.311,P0.05),PM_(2.5)每上升1个四分位数间距(74.80μg/m3),可使e NO增加13.13μg/m3(P0.05),控制室外气温和相对湿度后,该相关关系仍然存在。未观察到室内PM_(2.5)与e NO以及室内、外PM_(2.5)与e H2S的相关关系。结论本次调查地区的冬季室内、外PM_(2.5)污染严重,室外PM_(2.5)可对慢阻肺患者e NO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