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描述北京市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现况,探索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因素,比较子女与父母对养育方式的认识的异同.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人格诊断问卷"、"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北京市2 476名高二学生及其父母.调查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母养育方式因子得分在子女性别、学校类型和父母的人格、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等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母亲的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高于父亲;父亲的养育方式因子得分与母亲的相同因子得分均相关;父亲填写的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因子得分与孩子填写的父亲的相同因子得分呈低度正相关,母亲填写的养育方式四个因子得分与孩子填写的相同因子得分均呈低度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可能受子女性别、学校类型和父母的人格、关系、受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收入、居住地等多种因素影响.母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作用可能大于父亲,父母养育方式在大多数家庭是比较一致的,父母自我评价的养育方式与孩子感受到的父母养育方式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城区3—6岁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调查3-6岁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失调率及其分布,为探讨感觉统合失调的病因提供线索。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现况调查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感觉统合诊断表调查北京市城近郊区有代表性的15所幼儿园及部分散居幼儿。结果:1526名3-6岁幼儿的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8.5%,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8.9%,轻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9.4%。男孩和女孩感觉统合失调率分别为28.3%和30.7%。各项轻度和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率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感觉统合失调是值得重视的儿童发育问题,若早期干预,可全面促进感觉统合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高中一年级学生人格偏离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试测美国人格诊断问卷 (PDQ 4 )并调查北京市中学生人格偏离的检出率及其分布。方法 以ICD 10为金标准在 10 0例人格障碍患者、91例非人格障碍的精神病患者和 10 0名正常人中计算PDQ 4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重测一致性 ;以现况调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采用PDQ 4调查北京市 10 0 39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结果 PDQ 4具有高灵敏度和中等特异度 ,重测一致率为 92 .2 %。正常成人样本PDQ 4量表总分为 18.9± 9.8,男性量表总分为 2 0 .6± 10 .1,女性量表总分为 17.1±9.2 ,差异有显著性 (t=2 .0 9,P <0 .0 5 )。各年龄组量表总分差异无显著性。北京市高一学生PDQ 4量表总分为 2 5 .4± 9.6 ,明显高于正常成人样本。该人群人格偏离的检出率为 5 .6 % ;检出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城区学生明显低于乡镇学生 ;市重点学生最低 ,普通中学学生最高。结论 PDQ 4 (中文版 )可以作为效度和信度较好的人格障碍筛查工具 ;北京市中学生人格偏离有性别、城乡和学校类型的差异 ,是青春期值得重视的心理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1 526名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有代表性的15所幼儿园及该地区散居3~6岁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及其父母的养育方式,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幼儿感觉统合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改善;不良的养育方式,如拒绝、过度保护和偏爱对感觉统合功能的发育造成负性影响.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不当与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早期抗栓治疗实施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早期抗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中国国家卒中登记Ⅱ(CNSR Ⅱ)研究中符合早期抗栓治疗条件的≥50岁AIS患者,收集患者及医院信息。对医院和患者因素与是否进行早期抗栓治疗进行单因素分析。以患者水平为水平1,医院水平为水平2,建立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医院和患者因素对是否进行早期抗栓治疗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6 910例患者,其中有14 332例(84.75%)接受了早期抗栓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抗栓治疗的患者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医保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血脂异常病史;医院相关因素包括医院级别、医院所在地区、是否为教学医院、是否有卒中单元、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神经科床位数比例(P<0.05)。多水平模型显示,早期抗栓治疗的患者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高血压病史、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医院相关因素包括神经科床位数比例和医院所在地区(P<0.05)。结论 早期抗栓治疗实施与医院医疗水平相关,应对高龄和入院NIHSS评分高的AIS患者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15~24岁青少年群体抑郁状态和饮酒现状,通过现况研究来探讨饮酒情况与抑郁状态二者的相关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使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第二版(BDI-Ⅱ)和酒精依赖疾患识剐测验(AUDIT)对北京市15~24岁青少年进行测评,用SPSS 16.0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计830人,抑郁检出率为12.9%,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5.5%.男女之间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28,P=0.233).酒精依赖问题检出率为7.5%.重度饮酒检出率为11.0%.酒精依赖病患识别量表总分女性组为(1.89±1.75),男性组为(2.76±3.61).贝克抑郁量表总分女性组为(10.56±8.04),男性组为(10.47±8.29).男性组抑郁状态与酒精依赖的相关系数为0.203(P=0.035).男性纽中重度抑郁与是否饮酒存在统计学关联,OR值为2.72(95%CI:1.06~7.01,x2=4.64,P=0.035).结论 北京市15~24岁青少年人群的抑郁检出率相对较高,且存在一定的饮酒方面的问题.男性中,抑郁状态与饮酒状况存在一定的关系.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大学生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北京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s)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北京市13所高校的2 173名在校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并由他们对大学生实施同伴教育。通过干预前后2次问卷调查,评价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同伴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6.9%的大学生有过性交行为。干预后,大学生对生殖健康、AIDS/STDs知识的得分从(35.2±5.3)分提高到(40.9±5.1)分(P<0.05);男、女学生AI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10.0%和10.8%,STDs知识知晓率分别增加了9.8%和10.0%,对AIDS/STDs病人的态度也随AIDS/STDs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改善。结论同伴教育适用于大学生,近期效果明显,可以在大学生中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北京某社区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抑郁症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对2008年6月1日-9月1日在北京某社区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3 071人,收回有效问卷2 789份,问卷有效率为90.8%;调查对象抑郁症病耻感总检出率为21.5%(600/2 789);不同年龄、居住状况、户口所在地及抑郁程度调查对象抑郁症病耻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55~64岁(OR=1.875,95%CI=1.090~3.224)、≥65岁(OR=2.638,95%CI=1.497~4.647)、离异或丧偶(OR=0.547,95%CI=0.301~0.992)、独居者(OR=1.660,95%CI=1.194~2.308)、外地户口(OR=0.726,95%CI=0.572~0.921)、轻度抑郁(OR=0.680,95%CI=0.532~0.870)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抑郁症病耻感相关(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户口所在地及抑郁情况是门诊就诊患者及其家属抑郁症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自适应提升(Adaboost)4种机器学习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1年后死亡结局的预测效果。  方法  收集2007年9月 — 2008年8月中国国家卒中登记项目(CNSR)第1期数据库中12 41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通过3次不同分组重复训练模型,采用python 3.7进行SVM、随机森林、XGBoost和Adaboost 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及验证,并应用SAS 9.4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死亡结局的F1-scor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和准确率等指标比较各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1年后死亡结局的预测效果。  结果  4种机器学习模型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出院1年后死亡结局预测效果按准确率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XGBoost[(88.55 ± 0.18)%]、随机森林[(84.02 ± 0.53)%]、Adaboost[(82.58 ± 0.17)%]、SVM[(80.91 ± 0.28)%]和[logistic(77.03 ± 0.37)%],按死亡结局的F1-score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XGBoost[(50.14 ± 0.43)%]、随机森林[(49.40 ± 1.00)%]、Adaboost[(48.72 ± 0.63)%]、SVM[(46.42 ± 0.45)%]和logistic[(44.81 ± 0.50)%],按AUC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随机森林[(81.68 ± 0.42)%]、logistic[(81.39 ± 0.66)%]、XGBoost[(81.24 ± 0.44)%]、Adaboost[(81.20 ± 0.41)%]和SVM[(79.71 ± 0.37)%]。  结论  SVM、随机森林、XGBoost和Adaboost 4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效果均表现良好且模型稳定,在准确率和F1-score上均优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在AUC上SVM模型最低,其余各模型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2  
目的 了解中国青少年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全球青年与烟草调查(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GYTS)“核心问卷对天津、山东、重庆、广东4个省市200所中学的11978名在校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2.5%,其中男生32.5%女生13.0%;开始吸烟年龄小于12岁者占54.8%:在所有吸烟者中,表示目前想戒烟的学生占72.1%;在过去的一年里实际尝试过戒烟的人占60.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伴吸烟、父母吸烟、性别、对吸烟好处的认知和暴露于促烟宣传活动是影响学生吸烟行为的显着因子.结论 中学生吸烟行为的预防教育和干预应尽早开始,并应加强如下控烟对策和措施:积极创造家庭、学校和社区全方位参与和共同行动的无烟环境;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在学校和青少年活动聚集场所禁止设立烟摊,同时加强有关禁止向18岁以下青少年售烟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减少促烟宣传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改变对吸烟看法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