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有关健康人对常见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应答的研究表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HLA)与感染有关.美国大规模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显示,7~15%的疫苗接种者不产生抗-HBs应答.本文比较了乙型肝炎疫苗应答者和无应答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表型特征,及其在体外对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PWM)刺激的应答.以医院健康雇员为对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抗-HBs S/N比值<10SRU者视  相似文献   
4.
百日咳的免疫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然感染百日咳和百日咳菌体疫苗 (WPV )免疫后 ,都主要诱生抗凝集原 (AGG)的抗体 ,而百日咳无细胞疫苗 (APV )免疫后主要诱生抗百日咳毒素 (PT)、丝状血凝素 (FHA)、6 9kD蛋白 (PRN )、菌毛蛋白 (FIM ) 2 /3的抗体 ,但其保护机制及免疫持久性仍是疑问。近年来国外对自然感染和百日咳疫苗免疫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1 百日咳的免疫反应1 1 体液免疫 自然感染和接种WPV后血清中均可产生抗AGG抗体 ,血清抗体凝集效价≥ 1:32 0可以保护儿童不患百日咳 ,其抗体滴度与流行病学保护效…  相似文献   
5.
过去文献报道的影响疫苗效果评价的许多问题,可使与疫苗有关的不良反应评价复杂化。据报告,各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定粘膜免疫肺炎球菌荚膜多糖(PS)是否能诱生粘膜和全身性免疫应答 ,及粘膜免疫是否能保护小鼠免受肺炎球菌致死性呼吸道感染 ,作者制备了包被 1 9型肺炎球菌 PS或 PS-霍乱毒素 B亚单位 (CTB)结合物 (PS- CTB)的藻酸盐微球 (AM)。   BAL B/c小鼠分别间隔两周口服 3次空AM、裸 PS- CTB、微囊化 PS〔AM(PS)〕或微囊化 PS- CTB〔AM(PS- CTB)〕;同时 ,用 AM(PS- CTB)和裸 PS- CTB鼻腔免疫另两组小鼠。最后 1次免疫后 2周采集小鼠血清、支气管肺泡洗液 ,用 EL ISA法测定血清抗 PSIg A、Ig M和 Ig G抗体及支…  相似文献   
7.
双向电泳技术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该技术除了在农业和基础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在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文就双向电泳技术在疫苗抗原及疫苗候选菌株的筛选、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抗原呈递及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和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一致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HB疫苗与DPT、TOPV疫苗同时接种的免疫应答性作了研究。对0~5月龄的229名婴儿随机分为Ⅰ组单独接种HB疫苗,Ⅱ组接种DPT、TOPV疫苗,Ⅲ组HB疫苗与DPT、TOPV同时接种。三针间隔为0、1、5个月,均作免前和第三针后一个月的血清抗体测定,同时接种组的抗-HBs、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及Ⅰ、Ⅱ、Ⅲ型OPV抗体的阳转率、GMT与单独接种组无差别。未见异常反应,一般反应均很轻微,二组间无差别。表明上述几种疫苗同时接种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接种DTP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最严重的是引起1/10万免疫儿童发生持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这些异常反应主要与百日咳菌苗成分有关.因此,美国儿科研究院传染病学委员会认为,惊厥、脑炎、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照试验,研究了缅甸麻风高发地区儿童接种BCG预防麻风的效果。从麻风发病率高、并未接种过BCG的人群中挑选0~14岁没有麻风体征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BCG组和对照组。每个儿童均皮内注射2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 RT23,2~4天后观察反应。BCG组儿童在三角肌区皮内注射0.1ml冻干BCG。BCG来自英国Glaxo实验室,批号为F20J和F53H,设前者为Ⅰ组,后者为Ⅱ组,两组均设对照组。对照组儿童均不注射安慰剂。通过测量接种浪痕大小,并在接种后8—10周重复结核菌素试验,来估价BCG接种反应,每年随访收集病例。麻风病例确诊主要通过检查全部皮肤表面、疑似皮损感觉试验(包括组肢试验),周围神经触诊、检查麻痹、畸形和溃疡等临床症状,并在患者的适当部位及疑似皮损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