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1998—2005年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224例,其中并发急性结肠假性梗阻122例,现将其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3岁。因上腹不适3个月伴纳差、呕吐、消瘦1个月,于2002年12月30日收住消化内科。既往有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8年。3个月前上腹隐痛不适,肛门有排便排气,近1个月来出现纳差、恶心、呕吐隔宿胃内容物,无苦味,伴消瘦,体质量下降3kg。体检:T36.5℃,BP100/70mmHg(1mmHg=0.133kPa),消瘦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结肠镜检查的普及,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据欧美国家流行病学资料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为第二个高峰[1],其特点有别于青中年.我们对本院14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了解老年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4.
利多卡因口服治疗食道钝性异物嵌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道异物较常见,以往常用纤维内镜或硬式食道镜取除,操作难度大,病人痛苦多,容易诱发并发症,且需全身麻醉,病人不易接受。作者用利多卡因口服治疗食道钝性异物嵌顿3例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例1 女、21岁,3小时半前吞贰分硬币三枚,后感胸骨后疼痛伴吞困难来院急诊。X 线胸透检查在第3胸椎前主动脉弓附近(相当于食道第二狭窄段),见一金属性异物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FPA、F1+2、AT-Ⅲ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活动期UC患者、20缓解期UC患者及20例对照者的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原片段1+2(F1+2)、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血浆FPA、F1+2水平活动期UC高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缓解期UC高于对照组;AT-Ⅲ水平活动期UC低于缓解期UC及对照组、缓解期UC低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UC患者随着疾病严重度加重及病变范围扩大,血浆FPA、F1+2水平升高(P<0.05)、血浆AT-Ⅲ水平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FPA与AT-Ⅲ、F1+2与AT-Ⅲ的变化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UC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FPA、F1+2、AT-Ⅲ水平的变化与疾病活动性、疾病严重程度及病变累及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6.
傅文安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713-1713
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壁肌层的Auevbach神经丛异常导致贲门下括约肌(LES)高压,食管缺乏推进性蠕动为特征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返流、胸痛、消瘦,严重的病例由于平卧返流明显而干扰睡眠及呼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者采用肌紧张、循环改善剂乙哌立松和抗焦虑药劳拉西泮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成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人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探讨合理的诊断治疗措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0—2005年15年间收治的10例成人肠旋转不良的诊疗情况。结果7例接受手术治疗,随访3年,症状消失,生活质量良好。3例内科治疗能控制症状。结论本病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症,对出现反复发作难用其它疾病解释的腹痛、腹胀、餐后症状加剧伴呕吐者,应警惕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8.
盐酸乙哌立松在贲门失弛缓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贲门失弛缓症又称贲门痉挛.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病人常可表现为吞咽困难、反食、胸痛,严重病例由于平卧后反流明显而干扰睡眠,以致加重贫血、营养不良、消瘦及合并呼吸道感染等.作者试用肌紧张、循环改善剂盐酸乙哌立松和抗焦滤药洛拉酮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2例患者均有吞咽困难、反食、胸痛,钡餐显示食管扩张贲门痉挛,胃镜检查除外贲门炎性狭窄和恶性病变.例1为女性,36岁,农民.病程2  相似文献   
9.
乙哌立松治疗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对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6例顽固性呃逆病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6例(男性36例,女性30例)采用乙哌立松治疗。最小剂量50mg, tid,最大剂量100mg,tid。对照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采用甲氧氯普胺、硝苯地平、东莨菪碱、氯丙嗪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 %,对照组总有效率67 %,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治疗组服药d1起效率53 %,对照组为32% (P<0. 05)。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小。结论:乙哌立松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活疗组服用替普瑞酮胶囊50mg,每日3次,连服6月;对照纽服用叶酸片10mg,每日3次,连服6月。6月后复查胃镜。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88.2%,对照组4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均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 替普瑞酮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