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儿病区2 161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卡方、多因素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70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24%,主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株、屎肠球菌6株、酿脓链球菌4株,分别占34.4%、10.9%、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新生儿、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低体质量儿、性别、总住院天数、新生儿病区住院天数、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总住院天数多、新生儿病区住院天数长、使用呼吸机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住院时间长的患儿加强关注,控制呼吸机的使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国内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在国内的流行现状。方法运用系统综述的方法在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国内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文献。结果从地点分布来看,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农村,其次是医院、监狱、社区和公司;从时间分布来说,2004-2009年的数据显示,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每月均有发生,但主要集中在1-3月份和11-12月份两个阶段;从人群分布来看,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主要发生在中、小学生和青壮年人群。结论诺如病毒胃肠炎主要暴发于学校和农村,以中、小学生和青壮年人群为主,而且每月都有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份至次年3月份,这些可能与卫生条件落后、地域广、跨越纬度多有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水痘疫情流行特征,并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2月门诊接诊的水痘患者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发病时间、人群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10年2月共接诊水痘患者307例,以15~24岁年龄段居多,占病例总数47.88%,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进入2010年以来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近年门诊接诊水痘患者逐年增长,并且年龄逐渐趋向成人化,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控制水痘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升医疗机构辐射安全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降低核技术应用风险。方法 按照国家、军队相关法规,提出医院在辐射安全管理上采取的方法,介绍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结果 医院不断丰富和积累辐射安全监管经验,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结论 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严格管控,落实法规,加强监督检查,采取联防联控和多重防护手段,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5.
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内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小儿内科3 063例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小儿内科3 063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1 021例,感染率33.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内科患儿住院时间>14d、有中心静脉插管、留置胃管、白血病、肺炎、恶性肿瘤等的感染率,分别为57.37%、96.43%、76.12%、58.17%、49.34%、42.60%,其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中心静脉插管、留置胃管、白血病、肺炎及恶性肿瘤是小儿内科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儿内科患儿感染与住院时间、白血病及侵入性操作等相关,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防控与诊疗救治并行时,如何制定COVID-19医院感染防控策略,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以"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原则,分别从"管人"、"管物"、"管流程"方面提出建立应急防控组织体系、发挥疾病预防控制科的专业作用、加强门急诊的管理、加强住院患者的防控管理、管理各级各类人员、制订诊疗防控流程、环境的清洁消毒、人员培训教育、加强后勤物资保障等防控策略与具体措施。结果所有来院患者均得到科学合理接诊,医务人员身体和心理状态稳定,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均未出现COVID-19。结论研究医院的COVID-19防控策略可为疫情流行期间综合性医院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及时发现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减少漏报,降低肺结核扩散和暴发可能性。方法利用医院传染病实时监控与预警系统筛选出疑似病例,督导医师逐一诊断是否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果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采用信息化主动监测方式与传统手工被动监测方式双轨并行的方法,采用传统方式上报的活动性肺结核48例,而信息化方式上报活动性肺结核67例,传统方式漏报了19例,漏报率为28.36%。另外,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仅采用传统方式上报41例相比,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采用信息化方式上报数量多出26例。结论传染病实时监控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活动性肺结核传染病上报的敏感性、时效性及准确性,对防控肺结核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室周围环境辐射防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使用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手术室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方法: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和《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利用Radiagem 2000探测器、SG-2R辐射检测仪,对Mobetron可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手术室周边辐射环境进行测量。结果:在工作负荷为每周5例,每例照射20 Gy,照射能量12 MeV的条件下,手术室周边最大漏射区域漏射剂量率为27.7μSv/h,年漏射剂量为221.6μSv。结论:在目前工作负荷下,工作人员及公众所受到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安全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高倍显微仪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TH仪检查81例乳腺疾病患者,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乳腺恶性、良性肿瘤组进行对照。结果 乳腺恶性、良性乳腺肿瘤TH仪检测结果同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0.75%、79.06%。乳腺恶性、良性肿瘤组的各指标对照意义显著。结论 使用TH仪对乳腺恶性、良性肿瘤诊断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N(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的流行特点,评价基于信息化手段多学科联合干预对CR-KPN院内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预警每日检出CR-KPN菌株的患者,经感染专职人员与临床医生共同判定是否为院内感染、院外感染或定植。同期对医疗周围环境进行采样,分离培养并鉴定是否存在CR-KPN菌株。其中2017年1-6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17年7-12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结果 2017年全年共检出CR-KPN共496株,包括院外感染146株、院内感染298株和定植菌52株。298例CR-KPN院内感染病例中,感染类型包括呼吸道感染占45.97%、泌尿生殖道感染占16.11%、手术部位感染占15.77%和血流感染占13.42%。其中58.39%(174/298)的CR-KPN院内感染病例来自监护病房。干预前新发CR-KPN院内感染的月均检出菌数为29.83株,而干预后下降至月均19.83株。干预前判定为肺炎克雷伯菌院内感染的病例中,CR-KPN检出率为58.12%(179/308),干预后下降至36.17%(119/3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8,P0.001)。病房环境物体表面CR-KPN干预后的检出率为7.27%低于干预前的检出率为15.61%,环境清洁消毒效果提高(χ~2=4.49,P=0.030)。结论 CR-KPN流行趋势严峻,应充分利用基于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测CR-KNP院内感染病例的预警功能,加强多学科的协作,从而有效防控CR-KPN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