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褐斑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褐斑的病因不明,可能的致病因素有妊娠、内分泌、某些药物、遗传、肝脏疾病及紫外线等。近年来有人认为本病可能与微生态失衡有关。用伍德光检查,根据色素的深浅分为表皮型、真皮型、混合型和不确定型。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和外用维甲酸、氢醌霜、益生素和壬二酸治疗黄褐斑有效。N-乙酰-4-S-半胱胺酸酚是一种新的退色剂,治疗黄褐斑有极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倍他米松新霉素软膏治疗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湿疹病人分为2组。A组每日早晚用倍他米松新霉素软膏,B组每日早晚用新氢松软膏,疗程均2 wk。疗程结束后评价靶部位总积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共入选58例,A组和B组各29例。治疗后,A组总积分由9.3±s1.3(用药前)下降至1.4±2.6(用药后d 7)和0.4±1.6(用药后d 14),B组总积分由9.4±1.6(用药前)下降至2.3±2.3(用药后d 7)和0.3±0.8(用药后d 7),2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d 7,A组有效率83%,B组72%,2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治疗d 14,A组有效率90%,B组97%,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无局部和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倍他米松新霉素软膏治疗湿疹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EXAMETER MX16和 DIGIMIC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在评价美白祛斑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中青年女性志愿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MEXAMETER MX 16和DIGMIC 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测试黑色素、积分光密度、灰度值对某国外品牌美白类化妆品进行功效评估。结果:采用MEXAMETER MX16和DIGIMIC 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测试黑色素、积分光密度、灰度值能较客观、有效地评价美白祛斑功效。结论:MEX- AMETER MX 16和DIGIMIC 800型皮肤图像分析仪可作为评价美白祛斑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荔枝果皮中的美白剂根皮苷的提取,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荔枝果皮中提取和纯化皮肤美白剂、抗氧化剂根皮苷,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新鲜荔枝果皮阴干,用70%乙醇溶液以超声波浸提法提取,提取液经过D101大孔树脂吸附层析、C18小柱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纯化后,采用质谱法(MS)鉴定结构。结果:通过与根皮苷标准品对照,提取物的质谱图与根皮苷标准品的质谱图相符。结论:荔枝果皮中含有根皮苷,采用70%乙醇溶液超声波浸提法可成功从荔枝果皮中提取到根皮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2008年化妆品皮肤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化妆品卫生监督规范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到广州卫生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投诉和就诊的24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病以青年女性为主,20~2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59.2%;职业以自由职业、公司职员及学生为主,占66.3%。临床表现主要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占93.8%)。共涉及502个品种的化妆品,其中普通化妆品446种,以乳液水剂面霜护肤类为主,共224种,占44.6%,特殊化妆品56种,占11.2%,祛痘类产品的投诉突出,且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结论本研究结果认为,2008年广州地区化妆品皮肤病发病以接触性皮炎为主,主要涉及女性自由职业者和公司职员及女大学生,护肤类产品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建议祛痘类产品应作为特殊类型化妆品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浅部真菌病的准确率及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5-10月至本科门诊就诊,诊断为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取皮损鳞屑做真菌镜检和培养,计算其临床诊断、真菌镜检和培养结果之间的符合率.结果:确诊患者中临床诊断和真菌镜检结果的符合率为75.00%,临床诊断和真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49.67%,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结果的符合率为56.33%.另外,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率为12.00%.结论: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浅部真菌病的准确率较低,真菌培养是浅部真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皮肤癣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男性型脱发患者头皮雄激素受体(andr ogen r ecept or,AR)表达情况。方法:对来自10例男性AGA患者和3例正常人的头皮,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男性型脱发患者头皮不同区域AR的表达。结果:患者不同部位总的AR表达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脱发区最强,且均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毛囊隆突部和毛囊漏斗部,脱发交界区及脱发区的AR表达强于枕部非脱发区及正常对照组(P<0.05);在表皮,枕部非脱发区、脱发交界区及脱发区AR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皮脂腺部位,各组的AR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男性型脱发患者不同区域头皮AR的表达是有区别的;毛囊隆突部和漏斗部,交界区及脱发区AR表达明显增强,可能是男性型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与时俱进,促进皮肤性病学本科教学多元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性病学本科教学目的是培养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掌握皮肤性病的初步诊疗原则,为今后从事科临床工作奠定皮肤性病学基础。围绕此目的,探讨今后皮肤性病学本科教学多元化发展思路,以此促进皮肤性病学本科教学不断与时俱进。其思路主要包括:①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以皮疹为中心的皮肤性病学教学新模式;②开展新的课程教学,如《皮肤美容与保健》和《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③开展双语教学;④开展皮肤性病学暑期科研与预见习;⑤开展远程网络皮肤性病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病例例1,男,56岁,外阴反复红斑、糜烂、渗液、结痂、伴痒10余年,加重9月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专科情况:右侧会阴部见约6.0cm×7.0cm红斑,表面糜烂,边界清楚,表面为细颗粒样增生,有少许浆液渗出,无臭味,轻度浸润,周围绕浅红晕,质中,无明显触痛。糜烂面下方阴囊处皮肤有苔藓样变。浅表组织超声成像:双侧颈部、腹股沟多个轻度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防晒化妆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使用.日光防护系数(SPF)是对防晒化妆品防护效果的评价指标,在实验室中检测防晒化妆品SPF值时使用的剂量~([1])为2.0 mg/cm~2,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量远低于此剂量.降低使用剂量是否会影响防晒化妆品的防护效果,影响程度有多大?我们对此进行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