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ETEC O6:K15水型暴发流行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年9月8日至16日,本区某学校发生一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暴发疫情,该校共有学生534人,均为女性,发病143名,罹患率26.78%,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确定系产肠毒大肠埃希菌(ETEC)O6:K15型菌株污染水源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现将其病原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用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肠毒素,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27株产生肠毒素,占56.2%。在药敏试验中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0%对万古霉素和氟哌酸敏感,97.9%对复方新诺明敏感,95.8%对苯唑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89.6%对氯霉素敏感,85.4%对四环素和克林霉素敏感,85.4%对青霉素G耐药,35.4%对红霉素耐药。结论:本次实验中的4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的菌株占27株,比率是比较高的。48株金黄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0种抗生素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本次疫情的原因及病原。方法制定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食堂从业人员、患者粪便标本和食堂内环境物表涂抹标本进行常见肠道致病菌培养,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005年8月29日至2005年9月2日,在萧山区某企业510名员工中累积发病39例,罹患率为7.65%。对13名患病员工进行粪便培养,检出福氏4c(F4c)志贺菌9例,检出率为69.23%,其中2例患者标本中同时检出福氏志贺菌X变种(Fx);食堂内环境物表涂抹标本18件,从切配间菜刀物表涂抹标本中检出F4c志贺菌1株,检出率为5.56%。12株志贺菌对多西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等均敏感。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F4c和Fx混合感染所致的食源性菌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浓度的营养琼脂上作沙门菌"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并与GB/T 4789.4-2008中"玻管法和简易平板法"相比较,发现应用50%浓度的普通营养琼脂制成的斜面培养基,"H"抗原位相变异试验中一次诱导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分离株产肠毒素的情况,以及主要肠毒素SEA、SEB、SEC、SED、SEE基因携带状况。方法:采用小型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法对46株分别从医院消毒监测样品、公共场所监测样品、食品监测样品以及食物中毒病人粪便和呕吐物中分离到的SA菌株进行肠毒素检测,再采用PCR技术对产肠毒素的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46株SA菌株中,携带肠毒素的为22株,检出率为47.83%。其中以SEA、SEB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1.82%和27.27%。不同来源SA分离株携带肠毒素基因的比例不同,24株来自医院消毒监测样品分离株中检出率为41.67%(10/24);4株来自公共场所监测样品分离株中检出率为50.00%(2/4);12株来自食品监测样品分离株中检出率为33.33%(4/12);6株食物中毒样本分离株中检出率为100%(6/6)。结论:46株SA分离株中产肠毒素为22株,比例较高,而且携带肠毒素基因的类型较多。试验表明,VIDAS与PCR技术应用于检测SA分离株中肠毒素基因简单、快速,适合基层疾控部门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细菌性痢疾爆发患者中分离的罕见福氏志贺菌4c(F4c)血清亚型菌株的药物抗性及其在外界存活能力进行研究.方法以K-B法作药敏试验;以大肠埃希菌8099为对照,测定其常用消毒剂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观察在37℃干燥环境中的存活时间.结果该菌表现为对四环素、甲氧苄啶(TMP)等耐药;在含0.2%过氧乙酸、0.125%戊二醛、4%乙醇、0.0025%新洁尔灭、125mg/L含氯培养基中生长被抑制;干燥滤纸上至少能存活72h.结论F4c与F2a耐药性相似;对乙醇、新洁尔灭、氯消毒剂较大肠埃希菌敏感,而抗干燥能力强于大肠埃希菌8099.  相似文献   
7.
2003年 9月 8日至 16日,本区某学校发生一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暴发疫情,该校共有学生 534人,均为女性,发病143名,罹患率 26 78%,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验,确定系产肠毒大肠埃希菌 (ETEC)O6∶K15型菌株污染水源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现将其病原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现症病人及食堂从业人员粪便 14份、肛拭 7份;食堂厨房内炊具物体表面涂抹物 13份;水样 7份,其中取自厨房内末稍自来水龙头 1份、取自学生清洗处水龙头 1份、取自河水 (清洗处“自来水”的水源水)5份。1 2 试剂增菌、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从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到的7株副溶血性弧菌作常规鉴定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分析,以明确致病因子。方法:按GB/T4789.7-2008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生化鉴定、神奈川试验、血清分型;Pulse-Net PFGE分子分型标准实验室操作方法作同源性分析。结果: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成三个血清型,即O3∶K6型5株,O4∶K8型和O1∶K56型各1株,分别属于三种不同的PFGE条带型,其中6株菌神奈川试验阳性。结论:这次食物中毒可能为以O3∶K6型为主的不同克隆群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2003-2007年从爆发和散发细菌性痢疾患者中分离之福氏志贺菌4c亚型(F4c)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24株F4c菌株以生化反应和血清分型进行鉴定,利用PCR法检测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24株菌株全部为F4c,均具有ipaH毒力基因.用PFGE分型方法将24株菌株分成17种不同的带型,Dice系数为0.71~1.00.2005年、2006年、2003年三次爆发(分别简称为爆发1、2、3)中各自分离到的菌株基因型紧密相关.三次爆发中的部分菌株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Dice系数>0.8).散发菌株和爆发1、3菌株间的距离较远(Dice系数<0.8),和爆发2菌株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Dice系数>0.8).结论 F4c菌株具有ipaH毒力基因,PFGE提示杭州地区近年F4c三起爆发菌株可能属共同的克隆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从桶装饮用纯净水中分离出的疑似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后续分析。方法分离株依次进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与药敏试验。结果该分离株生化鉴定为少见贪铜菌;16S rRNA基因的BLAST序列比对结果与少见贪铜菌LMG 3413T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药敏试验显示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美罗培南、氨苄西林、磷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对头孢菌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敏感。结论少见贪铜菌是比较罕见的菌血症致病菌之一,免疫力低下患者感染较多。此次研究结果可作为少见贪铜菌相关疾病检测、鉴别、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