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高聚物二元共混物及嵌段共聚物熔体的静态流变性,分析了不同共混体系的流动曲线,总结了共混物的流动特性及规律  相似文献   
2.
用GPC-[η]法研究热处理对芳纶1414分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芳纶1414纤维热处理时发生强度、模量、对数比浓粘度(?)和溶解性能的变化。在热处理过程中除了大分子主链会断裂外,还伴有大分子间的文化和交联。在340~590℃温度下,经热处理的纤维在96%H_2SO_4溶液中的特性粘数[η]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Huggins参数K′值有较明显的提高;GPC曲线有规律地向分子量增大的方向移动,曲线分布变宽,证实了热处理过程中芳纶1414大分子裂解、支化和交联反应同时发生。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GPC-[η]联用的方法,测定了经410℃张力热处理纤维分子的支化度和支化度分布。  相似文献   
3.
<正> 一 引 言 人们通常把无定形结构、结晶结构、取向态结构以及大分子缠结结构看作聚丙烯腈纤维织态结构的几个要素。无定形区和结晶区构成两个相互分离的但还是仅为两种不同的大分子间键合所构成的单相结构,早已成为有争论的一个问题。一般倾向于单相、双联结构理论。 大量热分析和其他实验数据的积累,促使我们改变一些旧的织态结构的概念,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 一 我们早期工作的概况 1.简陋的开端 1973年我们开始以简陋的方法进行了纤维热机械分析的研究工作。从文献综合分析开始,获得了一些有用的情报,在这基础上撰写了一篇综合性的评述文章。日本作者斋藤和久的文章给我特别深的印象,从此我们开展了溶胀聚丙烯腈纤维的热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5.
芳纶1414(PPTA)是新发展起来的高强、高模、耐高温纤维,采用干-湿法液晶纺丝成形。液晶溶液干-湿法纺丝过程中,空气层高度对纤维结构的形成是一关键。本文着重研究了不同纺丝速度即不同空气层高度下纺制的纤维结构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合成高等规立构PAN的聚合优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提出“分解组合”的优化策略思想,对合成高等规立构聚丙烯腈(PAN)的聚合方法进行优化处理,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合成方法-丙烯腈阴离子模板聚合法(ANMAP)。实验结果表明,ANMAP聚合及工艺流程有效、合理、可行,同时证明了所提出的“分解组合”优化途径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腈(PAN)冻胶纺丝技术为笔者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文主要介绍聚丙烯腈冻胶纺丝的新工艺,冻胶纺PAN纤维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冻胶纺PAN纤维工艺制备,高强高模PAN纤维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正> 结晶学家认为低分子物结晶虽可能存在一定缺陷和变形,但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晶胞参数。这一概念对于高分子物结晶已不再正确。Bosley认为成形、热处理、冷却速率和杂质的存在皆可引起晶格变形;Fakirov故意在PET中加入少量杂质,却未引起变  相似文献   
9.
丙烯腈共聚物中加入少量醋酸乙烯共聚物进行湿法纺丝,可制得内部含有大量微孔、吸水性能很好的共混纤维。从高聚物溶解度参数出发,应用Scott方程,对共混物相容性及相分离状态进行了预测,并用动态粘弹仪测定了共混纤维的相分离状态,发现实验结果与分析预测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共混纤维相容性与吸水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测量大分子缠结的方法——溶胀DSC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子量、溶液浓度、测定状态、粘度、模量等多方面证明了聚合物溶胀DSC曲线尾部的小峰反映了大分子缠结,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固态聚合物中大分子缠结的方法—溶胀差示扫描量热法。这种方法能快速、方便地测量纤维和聚合物材料中的大分子缠结,且不受结晶、非晶和取向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