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于民  马敏象  张涌  李瑞光 《情报杂志》2006,25(5):119-120,123
分析了中国(云南)-东盟数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云南)-东盟数据信息资源建设实践,对数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信息法学研究及其法制建设的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阐述了国外信息法学研究的概况与特点,分析了我国信息立法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是以市场需求、企业创新为导向,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纽带,以实现技术转移为目的的大学、科研机构相互耦合、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联合体,是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新型服务体系,是区域创新活动和科技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客观分析了云南省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它们为云南省技术转移服务工作做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摩托罗拉公司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摩托罗拉公司开展竞争情报活动过程的案例分析,总结美国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特点、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评价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一个重要环节,其评价结果是对科技资源共享事业良好发展的指路标。摸清当前该领域内的研究现状,有的放矢地改进和创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作,才能刺激科技资源潜能被快速释放,提升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从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特征分析入手,基于文献趋势、共词分析和ESI前沿分析等方法追踪分析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评价研究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共享服务评价体系指标融合、共享服务评价结果智能计算、共享服务评价与改进工作闭合循环、共享服务评价信息二次开发利用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评价研究的4个主要发展方向。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从指标体系、监督管理、激励机制等维度,提出优化我国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的经济发展将全面与国际经济接轨,今后云南省的科技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面对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背景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议,科技创新工作必须更新观念,从转变政府职能、政策计划调整、制定自己的技术专利战略和争夺人才等方面迅速作出反应,加快对不适应世贸规则的科技运行体制进行调整,着重解决入世后因规则盲区和运行不接轨而导致的新的“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问题,尽量减少科技发展在与国际惯例接轨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一、加入WTO后对科技政策和计划管理的影响(一)《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将对科技补…  相似文献   
7.
8.
论知识管理在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管理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正逐渐引起一系列传统学科研究范围与方法体系的深刻变革,尤其对以知识内容交流和知识组织为核心研究对象的情报科学及其领域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知识管理及其在情报活动中的应用正受到管理界和情报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探讨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关系、知识管理在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优势企业建设竞争情报系统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靖里  马敏象 《现代情报》2003,23(1):134-137
本文在总结我国传统优势企业竞争特点的基础上,对北京铜牛集团成功建设与运行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深入分析了该企业的成功经验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秉承"搭建平台、构建渠道、建立关系、促进合作"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外交"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合作对推进国家整体外交的战略作用,努力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在云南建立区域国际技术转移机制的对策,一是要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信息保障;二是要完善政策、法规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四是要借助国家科技援外项目,提升国际技术转移辐射力;五是要建立一批专门机构,进行完善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