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4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社会离不开信息.所谓"离不开"的信息,是指公众关心、对公众利益攸关的信息,而这类信息,相当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的手里.政府部门如何理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能不能做到及时、充分地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这无论是对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国家的积极性,还是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都是一件份量很重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论及证券市场,开宗名义三句话:“证券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的方针不会改变。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在我们这样一个面临着繁重改革  相似文献   
3.
"牢骚"引出的采访 1989年八九月间,哈尔滨有一家大型地下商场和一栋百货大楼先后竣工和建成开业.按惯例,有代表性的工程落成要举行庆典仪式,也会请记者来采访.作为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我参与了这两项活动.在地下商场庆典现场,我站在台下建筑工人队伍的旁边.就在这里,不经意间,我听到了和台上"热情洋溢"的致辞不协调的"牢骚":"怎么连一句'建筑工人辛苦了'的话也没有呀!"打量说话的人,从一身施工服看,无疑是建设者中的一员.在接下来的另一场庆祝开业的仪式中,我同样也站在施工人员的一旁,又听到了类似的声音:"到剪彩的时候,怎么和我们建设工人没有关系了?"这引起了我的关注:难道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值得探究的原委?  相似文献   
4.
1、常扪心自问:作为国家通讯社的记者,是干什么的?想来想去,归结成这么一个答案:弘扬有全国意义的人和事。若说得形象一点,那就是无论你是在工厂采访,还是在学校调研,也无论你是访问一个村落,还是与一位先生或小姐交谈,你必须牢记的是,你背后是北京那座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你要从祖国一个小小角落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的细分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跑”新闻的记者的分工也呈细化趋势。“分工细化”有助于记者对局部情况的深入了解,但同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果“陷”进去,忽略大局观念的指引,对局部情况新闻价值的判断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6.
整理者语: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笔者采访了新四军老战士、新华社上海分社原社长杨瑛.93岁高龄的杨瑛除听力衰退,交流有时需借助手写板外,身体尚健.信箱里的报纸和信件,都自己下楼取.每天看报和杂志是她离不开的功课,还不时写下感言.依靠轮椅,常在居住小区和周边马路走走看看,观市井风情,与社会近距离接触.老人头脑清醒,思路仍清晰,记忆力也好.然而毕竟年事已高,2020年9月29日,老人家去世,享年98岁.为缅怀这位老战士,我对她当年的口述又作了梳理,相信她的经历和所思所想所为,对我们尤其是年轻人会有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7.
比如,日本报纸的报道中,曾有这样的提法:“毒品是社会的癌症”。虽然这是用来形容毒品的危害程度,但受到癌症患者的强烈抗议,“患癌症好像伤害了社会一样”,这是媒体不负责任的乱用词语,使患者受伤的心更加重了痛。媒体闻之,立即纠正。日本资深媒体人士加滕隆泽就此指出:报纸是送到千家万户的,因此即便是一个词的用法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对社会具有广泛影响的媒体来讲,考虑当事人的心情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媒体有表达的自由,但这不等于没有限制。  相似文献   
8.
记者工作已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支持 现在当记者。已经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了,尤其是跑财经口、跑宏观经济部门的记者,更是如此。比如,央行公布升息或降息,国家统计局公布CPI数据上升或下降。股市大涨或大跌等等.跑口记者都要联系相关专家学者.请他们发表看法.解析这些数据为什么“上”或者“下”。至于经济政策、措施出台,  相似文献   
9.
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不论是政府对信息的公开程度。还是媒体的快速反映机制、报道方式、创新手法。在中国的新闻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已经引起了新闻研究人员、媒体从业者的深层次思考。本刊选发的三篇文章,是这种思考的继续。  相似文献   
10.
批评报道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们党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在促进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必将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些新闻单位在开展批评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北京电视台“纸陷包子”的虚假批评报道,便是一个典型案例。从本质上来讲,它滥用了党和人民给予的“舆论监督权”,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对新闻界,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由点及面,就如何规范开展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