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动物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明哺乳动物卵泡体内发生的一般模式,回顾腔前卵泡体外培养的研究历史,着重论述腔前卵泡的获取及鉴定标准,常用的培养体系和影响腔前卵泡体外发育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行政执法现状不容乐观,另人担忧。其存在的障碍主要有农村环境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不充分;农村环境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较低;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农村环境行政执法监督的缺失。因此,加强农村环境行政执法必须完善我国农村环境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健全农村环境执法机构;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立严格的绿色GDP考核制度和环保问责制度;健全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避雨设施葡萄下微生态环境对套种枇杷生长与结果的影响,为探讨葡萄-枇杷套种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在5年生避雨设施葡萄下套种盆栽带花蕾的新白8号枇杷3年生嫁接营养袋大苗,以露地盆栽带花蕾的新白8号枇杷3年生嫁接营养袋大苗为对照,连续2 a(年)观测比较枇杷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质量差异。【结果】避雨设施栽培葡萄的生长,使夏季(中午12:00)棚内光照度降低了92.37%,温度降低6.10℃,相对湿度提高20.87%;冬季棚内温度提高1.15~2.28℃。避雨设施葡萄下套种盆栽枇杷树第2年的南北冠幅、树高度、干周、叶幕层厚、枝梢数、枝梢质量、叶片质量显著降低,花穗数、花穗大小显著低于对照;单株产量是对照的69.67%,显著低于对照;果穗质量、单果质量、可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果实病虫害明显减少,好果率提高12.89%~27.25%。【结论】避雨设施葡萄下套种的枇杷可正常开花结果,有一定产量,且果实病虫害减少,是一种可行的套种模式,但需进一步研究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缓解避雨设施和葡萄生长对套种枇杷生长的荫蔽影响。  相似文献   
4.
套袋对枇杷果实PAL、PPO、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解放钟枇杷套袋后的果实为试材,在果锈发生严重期至成熟期,每隔10d定期测定套袋果与不套袋果果实中PAL、PPO、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的PAL、PPO、POD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PAL、PPO、POD活性的提高,可抑制果锈的发生;PAL活性提高有利于套袋果实的着色;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可能与套袋果实风味品质变差有关。  相似文献   
5.
龙眼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指纹图谱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立冬本龙眼DNA为模板研究了龙眼I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探讨了构建龙眼指纹图谱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2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Mg2 的最适浓度为2.0 mmol.L-1;dNTP最适浓度为0.2 mmol.L-1;引物的最适浓度为0.7μmol.L-1;模板20 ng;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5 U。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福建不同地区龙眼基因型进行了ISSR扩增,扩增产物在250 bp~2 kb;利用丰富的多态性DNA谱带构建了12个基因型龙眼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6.
枇杷叶片有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离子交换色谱(HPIC)法对12个品种枇杷鲜叶提取物有机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有机酸以奎尼酸为主,含量高达2.336-5.487 mg.g-1,另含有少量L-苹果酸、酒石酸、富马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柠檬酸和微量异柠檬酸、顺乌头酸、β-香豆酸和阿魏酸(反式);品种间叶片有机酸组分相似,但各品种含酸量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12个枇杷品种分为高酸、中酸和低酸3个组群.  相似文献   
7.
不同砧木对龙眼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龙眼嫁接技术试验成功以来[1],龙眼嫁接苗以其繁殖系数高等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实生苗、高压苗,嫁接技术在龙眼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龙眼生产上嫁接不亲和的现象较为普遍,如调查广东红江农场等10个龙眼种植场的1 844株龙眼树,不亲和树占38·4  相似文献   
8.
测定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TAA)最高为单边种(519.15 mg/hg),最低为新西兰白肉(228.66 mg/hg),变异系数为17.18%;31份种质均含有17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最主要的2种氨基酸;17种氨基酸中,甲硫氨酸的变异系数最高(47.86%),甘氨酸的变异系数最低(12.71%);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94.95 mg/hg,占TAA的29.10%;鲜味氨基酸平均含量144.44 mg/hg,占TAA的43.04%;药用氨基酸极高,占TAA的71.94%;野生种质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比值显著高于栽培种质;来自日本的种质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高;红肉种质与白肉种质各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矮化紧凑型、矮化开张型和矮化疏散分层型等3种生长型枇杷种质的枝梢生长及空间分布,为枇杷矮生品种选育及矮化修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网格法,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中自然生长的3种矮化生长型种质不同冠层部位的枝梢数、花穗数、枝梢粗度、枝梢长度、叶片数和枝梢角度的空间分布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矮化紧凑型的'闽矮1号’树体矮小、枝梢短且细、枝梢密度大,抽穗率低且冠层内分布不均匀;矮化开张型的'大坡顶3号’表现树高、枝梢生长量和生长势中等,枝梢抽穗率高且在冠层内分布均匀;矮化疏散分层型的'多43号’树高较高,枝梢分布在冠层中上部且密度小。随冠层高度的增高,3种矮化种质资源的枝梢长度、粗度、叶片数均呈增加趋势,而枝梢角度呈下降趋势',闽矮1号’的枝梢抽穗率呈增高的趋势,而'多43号’呈降低趋势。【结论】矮化开张型的枝梢生长与空间分布的树形特点,更适合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等4种非生物学评价法对31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有所差异,CS的范围为8.36~21.46;AAS的范围为9.87~23.1;EAAI的范围为42.83~65.68;SRC的范围为54.90~63.20,31份种质的SRC均在50以上,有16份超过60;枇杷果实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红肉种质的CS、AAS、SRC显著高于白肉种质,而两者的EAAI差异不显著;野生种质的EAAI极显著高于栽培种质,CS、AAS、SRC差异不显著,不同来源地的种质之间CS、AAS、EAAI、SRC差异均不显著;类平均法欧氏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将31份种质分为3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