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3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葡萄球菌病是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皮肤坏死、脐炎、滑膜炎、关节炎等。二月龄以下的雏鸡死亡率较高,多为急性败血症的症状,成年鸡发病的较少,又大多表现为慢性。  相似文献   
2.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陆良县成为全国栽桑养蚕最适宜区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养蚕,且蚕茧质量好、茧形大、茧色白,80%以上可缫制5A级以上生丝,粒茧丝长1000 m左右,最长可达1300 m,解舒率60%以上、上车率85%以上,素有"养蚕天堂"的美誉."千佛牌"生丝远销欧美、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产品商检质量居广东、广...  相似文献   
3.
为贵州省火龙果炭疽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对火龙果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9种生物农药对致病菌株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火龙果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0.3%四霉素对火龙果炭疽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_(50)为1.331 4 mg/L;3%中生菌素和1%申嗪霉素其次,EC_(50)分别为6.787 2mg/L和7.832 8 mg/L;80%乙蒜素、2%春雷霉素、10%多抗霉素和2%溃腐灵的EC_(50)分别为65.040 1mg/L、71.349 1mg/L、108.378 4mg/L和129.416 6mg/L;20%井冈霉素和4%嘧啶核酸类抗菌素的抑菌作用较差,其EC_(50)分别为1 985.302 4mg/L和3 298.115 0mg/L。  相似文献   
4.
从茶园杂草组成、物种类型、生活型组成等方面分析国内外茶园杂草构成特点;同时,从茶园生长状况、地形地貌、季节气候等方面归纳了茶园杂草发生特点。从农艺控草、化学除草、生态养草、生物防草等方面回顾和总结了当前茶园杂草治理的经验措施。以构建茶园和谐生态系统为目标,基于国际“杂草的综合管理”制定的茶园杂草控制策略,创新性地提出以“生态养草”为主体和“农艺控草”为常规的茶园杂草控制技术体系,以减少杂草发生及危害,保障茶叶品质和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5.
猪痢疾也称血痢,是猪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它以粘液性或粘液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大肠粘膜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或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本病的主要病原是猪痢疾密螺旋体,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肠粘膜、肠内容物和粪便中。病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如阳光照射、干燥、加热及一般的消毒药剂均可杀死该病菌。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贵阳地区桃种类,延长果品采收期,2018年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霞脆”和“霞晖8号”两个白肉桃品种,总结其植物学性状、物候期、经济性状以及抗逆性等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熟品种“霞脆”和晚熟品种“霞晖8号”综合性状良好,搭配种植能有效延长桃果采收期,可在贵阳地区及周边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惠水县茶轮斑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惠水县茶区常发生茶轮斑病,对茶叶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为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本文对病害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针刺法和剪切法的致病性测定。并依据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β-微管蛋白、延伸因子-1α 进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基于病原菌多基因系统发育和形态学结果,将病原菌确定为茶假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  相似文献   
8.
明确茶饼病病原在侵染茶树叶片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对于病害诊断及积极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过碘酸-希夫(氏)和甲苯胺蓝染色分析Exobasidium vexans侵染茶叶组织和细胞的过程。同时,采用台盼蓝、伊文思蓝染色及透射电镜对茶饼病样品植物细胞活力和病原菌生长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组织染色及电镜发现在茶饼病2~3阶段有大量担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茶树海绵组织细胞营养也逐渐消耗,担孢子和菌丝活力降低,茶树叶片细胞趋于死亡。本研究通过染色方法发现该病害在侵染各阶段的形态特征,通过透射电镜发现E.vexans病原对海绵组织细胞的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创制以尿核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DP-glucosyltransferases, UGT)为靶标的植物激活剂,本文归纳了UGT的结构特征、反应机理,及其参与水杨酸(Salicylic acid, SA)的代谢机制和UGT调控机制。总结了UGT促进SA信号转导通路及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性获得性抗性的机制。以Imprimatins和ILA化合物为例,阐述了UGT抑制剂促进植物SA信号转导通路及诱导SAR活性的机制,指出了基于UGT的植物激活剂的开发策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push-pull"策略的起源、原理和物质基础,分析了各种push和pull物质及效应对害虫的作用,列举了"push-pull"策略在害虫防治中的成功应用实例,综述了"push-pull"策略在茶园害虫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分析了未来茶树害虫的"push-pull"策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