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是禽流感病毒所有亚型中传播最快、分布最广的低致病性病毒,因而研制高效、生产工艺简单的疫苗至关重要[1]。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颗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能诱导保护性中和抗体的产生,从而不同程度地抵抗流感病毒的攻击[2],以HA研制的基因疫苗可对同一H亚  相似文献   
2.
自2018年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传入中国以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021年以后,我国的ASF流行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临床中出现了“自然变异株”。这些毒株可能导致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疫病混淆等问题。这与国外的流行演变规律一致,即当ASF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行较长时间后,其临床表现将由急性发病转变为缓慢发病或出现新的临床表现。经过多年的观察积累,国外已经对该病毒的流行规律特别是自然弱毒株的演变进程有了大量记载,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描述。为此,就ASF自然弱毒株的演变进程进行综述,从而提出加强血清学诊断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化报批进程、适时开展血清学监测追溯等建议,以期为我国ASF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国内样品中发现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提示当前临床中实际流行的病毒种群更加复杂。基因I型毒株从1957年传入葡萄牙后,研究人员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多年来,国外对基因I型毒株的流行分布情况特别是弱毒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分析讨论。为此,作者就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流行与疫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所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黄疸和贫血为特点。该病的流行给养猪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确实做到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谢志刚  刘文忠  杨旋 《畜禽业》2009,(10):87-88
<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危害各种年龄的鸡,发病率较高,以1~40日龄的雏鸡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尤其以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最为常  相似文献   
6.
衡东县特种动物繁育场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野生冬芒狸生产,取得良好效益。图为阳水刚场长驯  相似文献   
7.
金黄牌咸蛋黄,是由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衡东县衡金优质农产品有限公司从广州华南食品工业研究所引进盐蛋脆制技术,精心加工而成。蛋黄经脱水、  相似文献   
8.
鸡新城疫并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是危害鸡的主要疫病之一,同时感染其他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将会使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育成鸡死亡率增加。现结合我市某养殖场育成蛋鸡新城疫并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情况,谈一下蛋鸡新城疫的防疫措施。一发病情况2005年11月10日,我市某养殖场报告我局,该场饲养的罗曼褐育成蛋鸡3000余只,于83日龄时突然发病。2天后,发病、死亡增多,每日多则几十只少则七、八只。出现发病症状后7天,总计死亡260只,发病率为30%,死亡率为9%,使用多种药物无法控制。其它鸡舍32周龄的产蛋鸡无明显症状,仍然保持97%左右的产蛋高峰,产蛋率无影响。二…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教学的现状,阐述了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并提出了实施高职院校环境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Sos招募系统(SRS),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羊布鲁菌16MVjbR基因的编码序列,定向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Sos中,构建诱饵重组质粒pSos-VjbR,经测序正确后其将转入酵母菌cdc25H(α)感受态细胞,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自激活作用。结果表明,经序列测定证实重组诱饵质粒pSos-VjbR构建成功。重组质粒转化入酵母细胞后,经检测其表达产物对cdc25H(α)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对报告基因亦无自激活作用。这为利用SRS来研究与羊布鲁菌16MVjbR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