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业科学   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11个地方鸡品种的产蛋性能和生态特征的资料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单独对4项产蛋性能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我国11个地方鸡种大致可以分为大型鸡和小型鸡两类;多元统计分析10项指标的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94.99%)。根据各品种的前3个主成分值计算相似系数,并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1个地方鸡品种可划分为高海拔型和低海拔型两类,这说明了生态因子亦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泰和乌骨鸡、隐性白羽肉鸡腺苷琥珀酸裂解酶基因的cDNA进行了克隆,并对序列进行了分析,共发现有6处碱基突变249 G→A(TH)、717 C→G(TH)、985 A→G(TH)仅在泰和乌骨鸡中出现;992 T→C(RW)、1400 C→T(RW)仅在隐性白羽肉鸡中出现;而在泰和乌骨鸡和隐性白羽肉鸡中均检测到突变1179 A→C(TH,RW).其中985 A→G(TH)、1400C→T(RW)处突变导致两处氨基酸突变Thr→Ala(305)、Ala→Val(443),其它4处碱基突变均为同义突变.另外对几种脊椎动物Adsl基因核苷酸序列水平、蛋白质水平同源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冷应激对皖西白鹅血相常规指标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日龄皖西白鹅为试验对象,研究(12±1)℃室温条件下进行0、0.5、3、6、12和24 h急性冷应激对皖西白鹅雏鹅血常规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冷暴露至结束冷暴露后,全血中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体呈减少趋势,且RBC在冷暴露3 h、6 h和冷暴露结束后0.5 h和3 h极显著低于冷应激前的水平;HCT 和HGB在冷暴露3 h、6 h和冷暴露结束后3 h显著低于冷应激前的水平;RDW在冷暴露6 h后至结束冷暴露后12 h期间均极显著低于应激前水平(P<0.01).白细胞在冷暴露12 h和24 h时显著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在冷暴露6 h时显著低于应激前的水平(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在冷暴露后3 h、6 h和12 h时显著升高(P<0.01), 但冷应激24 h已经恢复正常,雏鹅已经开始适应.表明皖西白鹅雏鹅抗冷应激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近交对繁殖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以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保存的狼山鸡为素材,结合分子标记和系谱信息,组建高、低近交两个试验组,记录高、低近交组的繁殖性能数据。选取高、低近交组中正常个体各3只,采取卵巢组织进行RNA-seq测序,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在高、低近交组中共获得差异转录本1 114个,其中783个基因获得注释,307个上调,476个下调。GO和KEGG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核糖体的生物合成、炎性反应、繁殖、生长、免疫系统过程、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Pathway显著富集在叶酸的生物合成、卵母细胞成熟和代谢等生物学通路。功能分析发现,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如GGH、CPEB1、GNMT和PIWIL等)与繁殖功能相关。此外,还包括一些与应激和免疫相关的基因(如APOC3、HSP70、CD38和LGMN等)。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狼山鸡繁殖性状近交衰退相关的基因及其调控机制,为家禽特定性状近交衰退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感染ALV-J汶上芦花鸡的肝差异表达致病相关基因。本研究以汶上芦花鸡为试验素材,分别在42和300日龄进行ALV血液病毒分离检测筛选ALV阴性和阳性个体,对ALV阳性个体有病理变化的肝组织和阴性个体肝组织进行PCR检测,分别选取3只ALV阳性(G1组)和阴性(G2组)个体的肝组织,并对G1组PCR产物测序、聚类分析确定ALV亚型,利用RNA-Seq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利用荧光定量q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1组样品经PCR检测、PCR扩增产物测序和聚类分析确定ALV为J亚型,转录组分析发现,共有42个差异基因在GO和KEGG中富集,其中,上调基因18个,下调基因24个。随机选取的5个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相一致。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对刺激的反应、免疫系统等;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信号传导、疾病、新陈代谢等信号通路。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了影响ALV-J致病性的多个基因和关键信号通路,为深入了解ALV-J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PCR和克隆测序方法,克隆新狼山鸡和仙居鸡MHC B-G基因全序列,分析序列的多态性并预测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为更好地保护地方鸡种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分别获得新狼山鸡和仙居鸡MHCB-G基因6 183 bp和6 415 bp全序列,与红色原鸡同源性达98%,3鸡种存在148个变异位点,为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07407,仙居鸡在4413-4661位置缺失249 bp;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新狼山鸡和仙居鸡MHCB-G蛋白,该蛋白具有丰富的B细胞抗原位点;新狼山鸡和仙居鸡有明显的跨膜螺旋结构,分别含有138个和98个磷酸化位点;MHC B-G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MHC B-G蛋白可能是抗原位点的富集区,对其进化、抗原递呈作用以及疾病和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发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通过计算亚群体杂合度(Hs)、总群体杂合度(Ht)、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Nm),并基于Reynolds遗传距离、Nei遗传距离运用NJ和UPGMA聚类法构建4类聚类图,比较分析国家地方禽种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的7个地方鸡品种(仙居鸡、鹿苑鸡、固始鸡、大骨鸡、河南斗鸡、狼山鸡、萧山鸡)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7个地方鸡种29个微卫星座位的总群体杂合度、亚群体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642,0.551;平均遗传分化系数为0.142。7个地方鸡品种间,萧山鸡与鹿苑鸡的基因流动最大,为5.832 7;狼山鸡与固始鸡的基因流动最小,为0.805 3;基于Reyonalds遗传距离运用NJ聚类法获得的7个鸡种间的亲缘关系聚类图较为准确地反映了7个地方鸡种间的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白羽王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1日龄白羽王鸽为研究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及相关常规肉品质性状,并对屠宰性能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1日龄白羽王鸽屠体重平均为349.74 g,屠宰率平均为83.51%,全净膛率平均为64.40%,半净膛率平均为72.74%。宰前活重与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头重、翅重、心重、肌胃重,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相关;全净膛率与半净膛率相关系数为0.751(P<0.01)。21日龄白羽王鸽pH值、肉色(D540 nm)、剪切力和系水力平均值分别为5.68、1.135、1.58 kg/cm2、75.20%。该研究结果表明白羽王鸽嫩度好,肉质优良。  相似文献   
9.
光照对蛋鸡的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蛋鸡开放式鸡舍所用的自然光照时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要达到精准化管理,方法比较繁琐。本研究利用软件Origin9在高斯函数下求出光照时长表达式■的4个参数值(y0、w、xc、A),此表达式计算出的光照时长与实际自然光照时长高度吻合,拟合度达0.999 23。根据不同饲养阶段对光照时长的需求,利用卡西欧fx-CG2CN计算器编程,制定4种用光方案(育雏、育成期自然光照时长渐增、先增后减、渐减和先减后增),有利于发挥蛋鸡生产性能,并为我国家禽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白羽王鸽体尺与屠宰性能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1日龄的白羽王鸽为材料,测量体重、体尺和屠宰性状,应用典型相关分析原理对3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屠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胸宽、胫长和活重相关系数分别为0.646、0.457、0.560、0.478、0.577、0.947,所有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分别建立白羽王鸽活重与体斜长、胸宽和胫长,屠体重与体斜长、胸深,全净膛重与体斜长、龙骨长、胸宽,半净膛重与体斜长、胸宽、胫长的回归模型。通过各性状的相关与回归分析,可以间接估计其生产性能,从而简化对肉鸽生产性能的测定过程,加速育种进程。为利用白羽王鸽的体尺性状预测屠宰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