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8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者于1986年访问新西兰昆虫部,本文根据访问见闻;并参阅近期文献,介绍了新西兰生物防治概况  相似文献   
2.
猪的营养管理是一项持续不断的挑战王进贤译自《Feedstuffs》1996年1月22日16~19,46~47页郑新源校必须从最广泛的角度并以一种不断发展的眼光来考虑猪的营养管理,本文讨论的是欧洲诸营养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满足施加于现代养猪生产的各种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半夏组培项目的实施,实践证明半夏种茎组培是扩大种群数量、获得无病株系的有效之举,克服大田瓶颈因素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格氏线虫Neoaplectana glaseri对小白鼠的安全测试中,经血液常规检查和组织切片观察,均未发现小白鼠有任何异常现象。但是,由于小白鼠个体小,有些测试项目如体温变化,血清中转氨酶含量测定等不易进行。另一方面,安全试验要求有不同种类的动物代表。所以,我们在进行了格氏线虫对小白鼠的安全测试后,又对家兔进行了敏感性测验。本文报道格氏线虫对家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材料和方法供试线虫由实验室培养所得,经蒸馏水反复冲洗后稀释到所需浓度。从华南农学院家兔养殖场获得的健康家兔(体重1~1.5公斤)随机编组饲养观察测量体温,一星期后供试验。感染途径、线虫用量和实验动物数见表1。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种植业结构调整对于我国环境的影响,本研究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计算了甘肃省民勤县农户水平2014与2015年从农资生产到农户入仓范围生产1 kg玉米籽粒及1 kg紫花苜蓿鲜草的环境影响,并使用基于蛋白质和热量的计量单位—食物当量(FEU),比较分析了1个FEU玉米籽粒和紫花苜蓿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生产1 kg玉米籽粒和1 kg紫花苜蓿鲜草全生命周期的一次性能源消耗(PED)分别为9.35和1.22 MJ,水资源消耗(WU)分别为889.33和144.37 kg,矿物和化石资源消耗(DAR)分别为0.13和0.02 kg antimony-eq,气候变化潜值(GWP)分别为1.21和0.10 kg CO2-eq,可吸入无机物(RI)分别为4.23×10-3和1.88×10-4 kg PM2.5-eq,光化学臭氧合成(POFP)分别为2.41×10-3和1.71×10-4 kg NMVOC-eq,环境酸化潜值(AP)分别为8.55×10-3和8.03×10-4 kg SO2-eq,淡水富营养化(FEP)分别为1.20和0.09 kg P-eq,生态毒性(ecotoxicity)分别为1.26×10-2和1.49×10-3 CTU。1个FEU紫花苜蓿生产的PED、WU、DAR、GWP、RI、POFP、AP、FEP和ecotoxicity则分别为玉米籽粒的20.50%、25.43%、21.08%、12.99%、6.98%、11.15%、14.76%、12.31%和18.58%。因而考虑到苜蓿的食物-经济比较优势,目前应给予其不少于粮食作物的种植补贴。并且如果将我国的部分玉米种植改为苜蓿种植,则是最便捷、经济的既能满足我国食物结构需求,又能减少农业生产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措施。本研究同时也为在我国深入开展粮改饲提供了一定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电纺丝制备了非晶态的PVP(polyvinyl pyrrolidone)/[Y(NO3)3+Al(NO3)3+Tb(NO3)3]复合纳米纤维,经900 ℃焙烧10 h后,获得了单相石榴石型的Y3Al5O12∶Tb3+(简称YAG∶Tb3+) 发光纳米纤维,直径约70 nm,长度大于100 μm.当焙烧温度高于550 ℃时,复合纳米纤维中水分、有机物和硝酸盐分解挥发完毕,样品不再失重,总失重率为86.7%.YAG∶Tb3+ 发光纳米纤维在273 nm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Tb3+ 离子特征的543 nm的明亮绿光.讨论了YAG∶Tb3+ 发光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该技术可以用来制备其他石榴石型化合物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7.
利用新线虫防治突背蔗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背蔗龟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是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取食蔗根和蔗茎基部,严重为害时造成整片植株干枯。广东省红旗华侨农场1980年种蔗面积14,200亩,为害面积达3,078亩,蔗苗平均枯心率为9.28%,降低糖份的甘蔗15,205吨,不能进糖厂的干枯蔗3,315吨,损失巨大。过去长期采用六.六.六等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造成环境污染,蔗龟抗药性提高,甚至使甘蔗生长受到抑制。目前采用呋喃丹防治,效果虽好,但使用成本高。 1981年,我们试用昆虫寄生性线虫对突背蔗龟幼虫、预蛹、蛹和成虫进行室内毒杀及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昆虫病原线虫对突背黑色蔗龟幼虫致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蔗金龟子是甘蔗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对甘蔗的为害日趋严重。由于幼虫在土壤中生活期长,为害大,防治比较困难。本文研究分析斯氏线虫科(Steiniernematidae)和异小杆线虫科(Heterorhabditidae)的九个不同种或品系(编号)线虫对甘蔗突背黑色金龟子幼虫的致死作用,企图寻找和确定更多有防治潜力的线虫种类或品系,同时也就线虫用量与蔗龟幼虫死亡率的关系、不同土壤类型对线虫感染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在我国,随着对昆虫寄生性研究与应用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必定考虑寄生性线虫对高等动物、人以及其它有益生物(包括天敌昆虫)的安全性问题。在这一方面,国外曾进行过一些研究。Ignoffo等(1973)研究了寄生于蚊子的线虫Reesimermis nielseni Tsai and Grundman对鱼类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证明其对鱼类是不感染的,对大多数水生无脊椎动物也是安全的。1974年,作者进一步测试了这种线虫对小白鼠和大白鼠的敏感性,证明其对实验动物不引起任何病变。据Poin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