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部和青海省东北部,是亚洲中部著名的高大山系之一。祁连山脉西起阿尔金山山脉的当金山口,东至黄河谷地,北临河西走廊,南濒柴达木盆地,其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位于青海省境内,海拔高达5808米。祁连山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是中国第一、二级阶梯、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河流内流区和外流区、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青藏高寒气候区和西北干旱半  相似文献   
2.
植物群落的内禀冗余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植物落处于各种扰动之中,扰动导致群落的总体功能降低,为适应各种形式的扰动,群落的功能补偿作用就发生了,并由此产生了生长冗余,组分冗余及内颤冗余,内禀冗余是植物群落中组分冗余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波动的环境及人为或动物扰动适应的结果,是落功能最大化的产物,内禀冗余的作用是使群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得以保持,使群落对各种扰动的抵抗能力增强,在一定条件下,内禀冗余阻碍了群落中当前有益物种产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但从生态学观点看,它对植物群落中目标物种的持续较高水平的输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保留以内禀冗余形式存在的非目标植物种对群落的稳定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玉米农田氮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覆膜农田氮素循环变化动态及其机理,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管理对植株氮素(全氮)和土壤氮素(无机氮、全氮)变化动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土壤NO3--N含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近似斜“N”的变化规律。2)相对于不覆膜处理而言,覆膜处理地上部分氮素积累量表现出倒“V”型变化趋势。成熟期不覆膜处理茎叶中氮素残留较多,即将氮素更多地用于营养生长;而覆膜能使植株吸收的氮素更多地转移到籽粒中去,更多地用于生殖生长。3)对于不同土壤剖面不覆膜处理土壤全氮含量而言,覆膜处理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表现出相似的“W”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规律有所延迟。三叶期至拔节期由于植物根系长度限制出现下降趋势;拔节期至籽粒形成期,由于覆膜能够改善土壤水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中氮素分布,故出现上升趋势;籽粒形成期至成熟期变化规律与植物地上部分总氮含量恰好相反,说明该阶段土壤中全氮变化与玉米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根据本研究结果,覆膜对玉米生育前期土壤氮素变化影响较大,生育后期土壤氮素变化主要与玉米生长状况密切相关,且覆膜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4.
放牧对鸭茅能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荣  孙国钧 《草业科学》2001,18(3):7-10
通过长期放牧试验,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亚热带高山草地鸭茅种群能量积累规律及能量在不同构件之间的分配特征。在无放牧的对照草地及采食率分别为55%、65%、80%的放牧草地,鸭茅热值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单峰曲线型变化,一定强度范围内的放牧干扰提高了鸭茅热值及能量的积累;根部能量的积累随放牧强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在禁牧草地,鸭茅种群能量主要被低密度的大分蘖丛所分摊,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种群能量则逐渐均摊给高密度的小分蘖丛。  相似文献   
5.
利用Landset_5 TM遥感影像数据,经几何校正、大气校正、辐射校正等前期处理后,计算比值指数(RVI)和再归一化植被指数(RNDVI),结合野外调查获得的自然草地生物量数据,在GIS中反演祖历河流域自然草地生物量,建立回归反演模型,并对两种植被指数的反演精度进行比较;利用RNDVI建立的模型,在Arc GIS的Grid模块中重采样计算,获得流域自然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地理信息数据层。结果表明:RNDVI比RVI反演精度更高,相关系数[WTBX]R2=0.939(P=0.00)。[WTBZ]从RNDVI和反演的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看,祖厉河流域自然植被生物量空间植被分布极不均匀,流域南部植被生物量明显高于北部地区,高海拔地区明显大于低海拔地区。从畜牧业可利用性分析,流域不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53.16%,限制性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28.67%,可利用草地面积仅占总草地面积的18.16%。因此,流域自然草地畜牧业养殖潜力有限,需结合家庭养殖发展畜牧业。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生物地理学的学科特征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生物地理学教学中引入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介绍了具备图、文、影音3种表现形式的本科生物地理学教学辅助软件,说明其设计和鳊写的过程以及编写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描述了其功能和特点。该软件可直观快速的展示授课内容,有效的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武威市凉州区和民勤县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危机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实施退耕保育工程是恢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然而,该地区耕地分散度高、地块数量大,给退耕保育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亟需开发高效快捷的生态信息管理系统。该研究以实地测量数据为基本数据库、资源二号卫星影像资料为辅助校正,采用ArcGIS二次开发技术,通过MO2.4组件和VB6.0语言相结合,建立该地区退耕保育生态信息统计查询系统。该系统通过加载全部2 190个地块的属性,实现对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行政单元和不同年份退耕保育面积及属性进行实时、快捷查询和有效管理。该系统的建立为今后该地区高效动态实时管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生态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垂穗披碱草个体大小依赖的繁殖分配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垂穗披碱草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繁殖能力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垂穗披碱草能够进行有性繁殖的个体比例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2)平均每个个体的繁殖体重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3)个体繁殖体重量与地上部生物量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回归斜率则随密度的增加而略有下降;4)繁殖分配比例未随密度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此可见,竞争对垂穗披碱草繁殖分配的影响不大,其繁殖体大小随密度的可塑性变化是由于个体总生物量随密度的可塑性变化所致。繁殖分配比例与个体大小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进一步说明了垂穗披碱草的繁殖分配比例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9.
借助3S(RS、GIS、GPS)技术,在地处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水资源是土地生产力限制因子的祖历河流域,建立了流域粮食单产10年平均值的产量估算限制因子回归模型。通过将该模型与GIS耦合,模拟了全流域粮食产量的空间分布,以乡镇为离散单位,统计分析了流域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及其空间分布,分析了流域粮食供需现状以及粮食安全问题。结果表明:祖厉河流域主要以雨养农业为主(旱地面积占总耕地的92.74%),由于水资源短缺,旱地粮食产量普遍偏低,单产在630.1~1 231.5 kg·hm-2之间,仅有水浇地单产的1/4~1/5,而且空间分布不均匀;灌区粮食产量较高,可达3 750~5 250 kg·hm-2;全流域粮食总产量4.17×108 t,人均粮食产量481.94 kg·人-1,粮食产量能够满足流域人口需要。虽然人均粮食产量小于395 kg·人-1的乡镇有16个,占全流域的25.4%,但可以通过流域内部粮食调配,实现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省祖厉河流域为实验样区,以1:50 000 DEM为基准,运用比较分析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该区域 1:250 000 DEM描述地表形态的精度特征.基本技术平台为ArcGIS 8.3软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1:250 000 DEM所提取的流域各级河网、地面坡度、地面坡向3种因子与基于1:50 000 DEM 所提取的各因子相比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损失,1:50 000 DEM能较好地模拟真实的地面信息.研究成果为半干旱区集水农业工程的规划和水土保持等应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